Home New

谷歌与世界头脑 Google and the World Brain(2013)

谷歌与世界头脑 Google and the World Brain(2013)

又名: Google任务:世界之脑 / 谷歌吞食天下

导演: Ben Lewis

主演: Brendan Price Nicolas Chapman Joshua Zamrycki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西班牙

上映日期: 2013-02-18(美国)

片长: 90分钟 IMDb: tt2551516 豆瓣评分:7.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都说人类从未放弃巴别塔之梦。20 世纪30 年代着名科幻作家威尔斯的《世界大脑》预言,70 年后由智能先锋谷歌变相实现。一个要把全世界书籍扫描贮藏,旷古绝今的智库建设计划,其实已在我们半知不晓下火速进行。12 年来,数以百万计被收藏的书籍被侵犯版权,计划背后隐约浮现的超级人工智能图像,都令人惊惧交集,疑怒不休。一场紧繫知识意义和人类文化前途的划时代官司,如尖刀剖开文明之梦想两难。「待我谷歌一下」的日常琐语从此显得曲折而沉重。

演员:



影评:

  1. 1938年,科幻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发表过《世界大战》等作品)出版了《世界脑》一书。在这本书中,他着重介绍了世界脑概念,与构建一个世界规模的知识库有关。世界脑汇聚了全人类的知识,以便任何人都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查询。

    如今,谷歌图书计划正好符合了威尔斯的世界脑构想。这个计划希望把全世界的书籍都数字化,以便用户搜索。

    正当谷歌的计划初具规模时,作者们因版权问题开始奋起反击。于是,谷歌只好缩减这项计划,仅收录没有版权的书籍。

    然而,在某些科技人士眼里,版权却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在谷歌创业初期,《失控》的作者KK曾向该公司的创始人提出一个疑问,既然当时互联网已经有比较好的搜索引擎,为什么谷歌还要开展这项业务?谷歌创始人回答说:他们是在做人工智能。

    现在看来,谷歌做的正是全球规模的人工智能。它依靠庞大的服务器群(计算能力),先进的软件(算法),以及来自互联网的海量数据(同时也是海量信息与海量知识),将人工智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 浓浓的阴谋论让人受不了啊,就因为谷歌是一个大公司,而大公司总是有令人怀疑的。谷歌把好多书都数字化了,真是对社会的极大威胁哪!瞧,他们把莎士比亚的文字都弄到手了……真可怕!大概这些家伙混淆了历史文献和个人数据的区别吧。

    大公司总是可怖阴险的,大公司必须被摧毁!

    google通过做好事来赚钱有什么不可以?第一: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书不是好事么?第二:数字化需要很多钱,我们总不能靠一些善心大发的百万富翁来做这件事吧,如果这件事本身就能赚钱,有什么不可以呢?难道这不是方便了大众么?当然,读者是要付出代价:多看了好些广告,可是如果他们自己要从家里面跑过来去图书馆看书,所花费的精力不是更大么?而且这样以来,扫描的书,无论读者是在西班牙还是在中国,都可以一样快捷地接触到。

    至于中国的情况,大家都清楚:百度文库和超星图书馆在是不是真的那么无辜呢?咳骇……不过中国人好像不大有阴谋什么的……

    法国国家图书馆长把谷歌代表好好地嘲讽了一番:就算是表现得体的年轻人,也不过是美帝傲慢野蛮的资本主义代表罢了!竟然把我作为营销对象!当然,法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总是觉得美国人用心险恶的……
    法国人还觉得谷歌觉得是英语霸权的代表:想想他们要在谷歌上搜索伏尔泰,结果出现了一堆英语结果,当然要暴跳如雷了!
    后来谷歌改变了算法,不过法国人认为这是一种警告!
    汉字在这方面还是蛮特殊的,你搜索孔子,大部分肯定是汉语结果,虽然可能也有个吧日语结果什么的。不过有趣的是,要是在谷歌搜索日本人名,倒是很难找到日语结果的(汉语霸权?!)。


    说道对图书的摘录,也就是说,如果在谷歌搜索某一关键词,谷歌图书就会展示有关键词的页面。这确实是一大福音,因为,很多时候,当你在书架上找书的时候,光看书名并不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内容,有了全文检索,就方便多了。而且这种搜索,并不提供下载,类似于亚马逊网站上的内容预览,只不过有了搜索引擎的帮助显得更有效罢了。应该说谷歌对于扫描图书的保护还是非常好的,在豆瓣上有介绍怎么从谷歌上下书的帖子,我看了下,感觉还是很复杂的,好像时间就要花上个好几天。

    所谓法律焦点就集中在:这是不是“fair use”呢?作家说:“全书”都处于版权保护的范围下,所以任何未经许可的摘录都是非法的。不过现代已经是信息时代了,这种前数字时代的规定是否合乎时代发展,我觉得是可疑的,毕竟,披露一部分内容,让你的书更广为人知,应该是一种合理的权衡结果。
    顺便说一下,搞笑的是,日本的图书摘录是按英语的横排来摘录的,但是日语书籍大多是竖排,所以结果就是没法儿看了。
    看了谷歌还真是急啊。日本报道谷歌侵权的是《花花公子》杂志,媒体人的担当!

    在解释谷歌被允许出售绝版但又在版权期内的图书,又用那么阴森恐怖的音乐——难道非要让人花大价钱去买不可么!

    信息垄断,啊,真糟糕。
    仿佛你不能从你家图书馆借那本你在网上搜索到的书一样——当然,前提是图书馆里有。
    商业化!!这不是图书馆!啊,可不正是版权所有者要求这么做的么,要是免费,他们不要跟你拼了老命啊……好像能花钱买到比不花钱但是看不到糟糕多了……
    可是不是还有亚马逊么?


    谷歌拥有大量孤本的经营权会造成垄断!好吧,真的会有很多人像要去看这些绝版书吗?(就像我问一下,有很多人想看哪怕是2000年的绝版书吗,大概很多人还不知道以前都出版过些什么书呢!)大概只是一些不多的书虫,当然,也许这是一个有希望的小众市场,但是垄断……
    以前有数据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只买5年内出版的新书(也许都是看过就扔的平装版小说什么的),大概谷歌不能指望从他们身上赚钱了吧。

    哈佛图书馆的馆长看起来很担忧谷歌所作所为,不过从他对谷歌的办公室陈设都不大理解来看,这也不奇怪——东海岸常青藤呆久了嘛。不过不知斯坦福大学的图书馆馆长怎么想的?

    隐私权的问题我觉得还算可以讨论,可以结合斯诺登谈谈……
    关键是谁来监督?会被政府利用么?

    威尔士的所谓“世界头脑”当然是个伟大的主意,不过,也可以想见它像威尔士所想的那样解决一切问题,不过这并不能否认这是个伟大主意。

    谷歌只不过是未来信息的冰山一角
    终极问题是:“大数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什么?

    附:谷歌图书把惠特曼的《草叶集》被放在了“园艺”分类下
    (这些程序猿)……
  3. GoogleBook对数字化领域的贡献我们要加以肯定,但同时要反思:当资源过度集中在一个商业化的公司时,其是否会孵化成为“独角兽”?生活在社会之中,同政治、利益的交道在所难免,那么如何保证其目的纯粹性就成了关键问题。

    另外,片中所描述“只扫描英文书籍”的行为不免令人产生疑问,究竟出于何种考量?用户与Google在GoogleBook上都达成了相应的目的(获取资源&优化算法),但被侵权的作者们又该如何面对整个庞然巨物呢?

    最后感谢陈法官对此案件的判决,不仅遏制了Google进一步潜在的别有用心,也使人们重新审视“数字革命”、“分享精神”与“侵权”、“合理使用”之间的界限(与《TPB AFK》搭配来看,此点会更加明了。在保护版权的同时,也要防止资本滥用版权保护)。

    当然,类似的事情在简中领域问题同样深重。分享本是好事,但总有少部分人滥用机制、玷污开放精神。要杜绝卡夫卡笔下的“法律门守卫”,更要制止实际上的窃贼。正如片中所说“如果我去抢劫银行,然后把钱分给街上的穷人,难道抢劫这件事就对了吗?”

    相信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必将从历史的经验中学到其他教训,然后走向团结。

    2022.3.17 2:01


    刚才在观看 《王绍光:民主是什么?我花了十年的时间,写了一本500页的书》时在45分处提到了谷歌公司并不只是扫描英文书籍,还会扫描、记录德、法文书籍。(至于是不是在被曝光后进行的改正行为目前没精力去了解)

    2023.2.25 14:55

  4. 1、断断续续,三个月才看完。13年的纪录片,现在看起来已经足够新鲜应景。

    2、美国人(大部分应该是二战去美国的欧洲英杰或其后代)已经在构想好计算机主导下的明天。The big fours所做的无非就是在已有的条条框框下践行,其他绝大多数所做的无非就是照搬或者遵循。

    3、令人觉得有趣的是,在这些实践中各方力量的角力,或者说对新方案新玩法的论证。教授高校法官在担心Google会变成坏人,没有著作权后没有创新没人写作,Google形成垄断后漫天要价;作者出版社担心没钱赚没有写没人画。不否认社会公益有被损害的可能,但是,现在的IP保护就是完美无缺的么?规则的滞后性确实存在,固守不变裹足不前就说不过去。

    4、结尾处说到政府/高校在自己花钱干Google digital books一样的事。除了哈哈哈哈,还能有啥?不过,英语书籍电子版资源却是丰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