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上线吧!华彩少年(2020)

上线吧!华彩少年(2020)

导演: 周聪

主演: 易烊千玺 杨幂 甄子丹 王珮瑜 尼格买提·热合曼 董艺

类型: 真人秀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0-12-25(中国大陆)

集数: 12 豆瓣评分:4.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上线吧!华彩少年》立华彩之风骨,强中国之少年,是央视首档台网互动少年成团选秀节目。央视为选手提供专业的指导以及国家级的舞台。节目选拔25周岁以下青少年,面向全球招募选手。易烊千玺作为特邀学长参加录制,并发布第一个考验是笔试;杨幂、王佩瑜、甄子丹加盟任上线官,成为国风少年成长计划见证人。

演员:



影评:

  1. 看到潘超那里就立马关掉节目看不下去了,王和甄用所谓的社会责任感强压给对方,潘都已经说了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难道这个节目树立的价值观就是逼迫年轻人做不喜欢的事?做前辈或长辈觉得你该做的事?这种传统思想难道要在传统文化中一起传承下去?再说潘学术方面的成就,是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不是谁施舍就可以得到的,他自己有选择取与舍的权利。恶心!

  2. 节目一鸽再鸽,今天好不容易出来了,赶紧去看了第一集。其实一开始也没有太大的期待,但是没想到能这么难看。

    剪辑是真的烂,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唱的不错的选手结果突然在高潮来个拼接,直接就跳到结尾了,然后一唱完马上啪又接上了导师点评。好家伙,这别的选秀有选手被咔掉一段至少都是暗戳戳搞不让人知道,这个辣鸡节目真就剪辑师光明正大搁那玩快乐拼贴画呗

    然后导师,点评非常的废话也很客套,没啥意思,就不多说了(求生欲很强,请各位粉丝放过我)

    整体这个综艺给我的感觉就是青年版星光大道,透露着一种中央台的节目死气沉沉的感觉。非常高饱和度的舞台,客客气气的导师和商业互(尬)吹的选手们,看的人心梗。说真的,搞不懂全自动选秀还算啥选秀。这节目想表达的太多最后就只有一个杂糅的结果,国风本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啥都往里面套最后搞成一个不三不四的样子,还有那个莫名其妙的华彩瞬间,先不说形式是不是抄袭舞蹈风暴,你这个华彩瞬间的标准是什么?我寻思着也不惊艳也不高潮啊。另外不得不说,好几位选手能不能不要打着“国风”的旗号搞迷惑行为大赏表演,其迷惑直男程度直追《追光吧哥哥》(不要仗着自己年轻就为所欲为啊兄die。。。)

  3. 身为一个几乎不怎么看选秀节目的观众,看着这么惨淡的评论,忍不住好好讲讲。

    点开这档节目跟明星和选手完全无关,但因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所以想通过这档节目了解一下现在学习传统艺术的小朋友们都是什么样的?也很好奇还有哪些特别小众的品类是可以作为知识盲区学习一下的?

    赛制不多说,本来选秀就看得不多,且在我心中也都类似。但整体而言节目真的太多槽点几乎让人看不下去:

    1.舞美设计,虽然从来没有认为彩色会不好看,但整体看上去那样五彩斑斓过度饱和的画面真的很难看。舞台很大气,技术很高级,但美感这事儿......真的是玄学.....且开场舞真的非常非常尬,不忍直视到秒速快进。

    2.嘉宾点评水,看到现在,大部分的评价都是主观的,很难给到选手实质性的建议(第四期选人嘉宾倒是给了不少建议)。毕竟在这个舞台上,除了戏曲是专业领域的嘉宾,舞蹈的,曲艺杂谈的,乐器的等等,涉及到的范围的确非常广泛,很难有综合型的专业人士能够给与精准的点评,对于他们自己,可能很多都属于知识盲区(那也得提前好好准备学习吧?)。举一个非常明显的对比是当年看声入人心第一季, 廖昌永老师甚至刘宪华和尚雯婕都能在选手表演后给出专业指导(如何提升,怎样进步)的同时,还能同时给观众科普,让小白观众们也能感知到“哇,这个真的很难”,“原来这样的处理真的很专业”,“原来这里失误了,的确不够好”等等,不是单纯的在科普知识,而是充当了“翻译”的角色。但是在这里......

    3.为什么一定要融合?个人认为,融合属于创新,而创新是掌握一项技能以后的最高境界,正如印象派的大师们,都是写实的高手。想想武侠小说,最顶级的高手才能做到无招胜有招。虽然这是虚拟的举例,但技术原理是一样的吧。可参赛的选手们很多都做不到在自己领域的精通,技能还没有学好呢真的可以做到创新与融合吗?非常质疑。

    当然,优点也是有的。

    1.出发点挺好的,我期待在这里看到如何让传统艺术换发新生,成为大众流行。至少让我这样的“中老年”观众群体有兴趣看看选秀,而不是那些专业技能跟韩国原版还有很大差距的韩风选秀节目。

    2.笔试很好。只有对自己涉及艺术形式有基本的认知,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去谈了解。对于很多知识面不全面的艺术生而言,也只有真的喜欢才能够愿意去了解吧。所以,各方面文化知识丰富的“学霸”们除外,因为学习对他们而言本来就不是困难的事情。但是,双刃剑,这个如果有内定应该也挺容易的。

    谈谈传统艺术融合

    (主观)在传统与流行这个大课题上,更年轻的我曾经认为传统就是传统,不应该去改变,足够纯粹才能够保持经典,特别是在看过某一部现代京剧之后,更是有不伦不类的感觉。

    但是后来,这样的观点发生了改变。现在的我认为,不论什么样的艺术形式都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当一位艺术家有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想要讲述的故事,想要传达的思考时,那他就可以用他最擅长且适合的某一项技能去诠释。简单来说,不是现代京剧不行,而是京剧这样的形式也许并不适合去讲述我当初看到的那个故事。

    时代一直在改变,有很多几千年的传统艺术形式呈现的都是过去那些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当然,它也应该可以用来呈现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故事或者情感。

    因此,第一步,应该是表达

    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掌握的艺术技能足够精通,他才会知道这样的方式最适合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故事,用怎样的技巧组合能够去完善当中的每一个细节。

    曾经的我,不听中文说唱,也讨厌中文夹英文,当初特别火的说唱综艺坚定拒绝(有版权执念)。因为在我听起来,始终认为4个声调的中文和说唱并不匹配,喜欢英文,甚至韩文也可以,中文,不行。但是西南方言让我改观,也让我想起来明明自己也是听粤语说唱的,去掉了规矩的4声调有了和谐,也深刻认识到,说唱这样的音乐形式,在什么样的土地上就是应该用当地的语言去表达的,就像同样的剧目,到了川渝,就成了川剧。

    而后来,《说唱新世代》又让我有了些动摇。虽然是普通话,但部分选手们仍然讲述了很棒的故事和思考,好像,也挺好听的。

    所以,在我看来,并不是要把中西的,古今的各种各样的放到一起就是融合与创新,而是当你想要表达什么的时候,选择了你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只是正好他们拥有不同的历史和背景。当你认为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只需要某一个种艺术形式就可以的时候,就别画蛇添足了。

    而表达之后,才是加工成为好听/好看等容易被观众接受的形态,最终成为流行。再加上高难度的大招或者出人意料的亮点,被记忆下来。

    在这样的基础之下,很多节目在我看来都是把技能硬凑在一起,即硬且尬,没有融何来合。

    认可的节目们

    说了那么多,所以符合我传统艺术创新标准的节目并不多。

    1.卞子严《赠汪伦》,用他擅长的流行音乐去讲述赠汪伦的故事,有画面感的呈现了细节,不是同质化的古风音乐很赞。用现在流行的音乐去做古诗词阅读理解深得我心。

    2.王玥《王字旁的月》,讲的本来就是自己的故事,快板加念白的确是合适的方式,念白升级为说唱毕竟“其实中国最早的嘻哈就是数来宝”,也不会违和。

    3.柏宇豪《清平乐》,用现代舞(大概?)呈现清平乐,呈现很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男生独舞,但有些犯规,在我仅有的认知清平乐本身就是唐代教坊曲名,感觉说传统艺术创新还不够。

    4.方洋飞《说书人》,和快板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舞蹈部分如果是为了表达说书人的快意洒脱,有必要那么多跳跃吗?算是带有质疑的认可吧。

    5.张乐瑶《鲲》,用古典舞+现代舞呈现鲲,节目很棒,但鲲这个存在于传说中的生物其实....所以可以说表现的其实是鱼吧。部分认可是因为古典舞是当代创作的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舞蹈,所以严格来说也应该是“现代”舞?传统文化创新感觉也有些勉强。

    6.叶青青《一戏一生》,中国舞讲述戏曲场景,表达上其实真的没问什么问题,但还是觉得缺乏一些可看性和记忆点,一样的说传统文化创新有些.....

    7.田苗苗《华彩京剧脱口秀》,从创新是有的,但表达的内容感觉就是小时候参加活动回家,家长问有没有认识什么新朋友,然后一一描述了一番,当然不是那么没难度,但....总之....算是不能认可但有创新的节目吧。

    8.湛嘉丽《新寻仙.忆仙姿》,音乐结合魔术很好,甚至让我有想去了解一下古代的幻术到底有哪些项目,但,为什么用这样的形式去呈现呢?也去找了一下忆仙姿具体讲了什么,是不是自己知识面不够?但依然觉得表达并不好,虽然节目的可看性和创意都是够够的,也属于不认可但有创新的节目吧。

    9.田轩宁《时候》,应该是民族舞表达流行音乐吧,她的两只舞都很棒,但说传统艺术创新还是有些....牛逼的舞蹈类创新果然还是在《舞蹈风暴》

    10.冯晟《思合院》,四合院的画面感真的很强,这样的演唱形式甚至戏曲都出现得理所当然。个人认为是目前为止最好的戏曲表达。

    11.张雨清《幺妹》,这个节目其实挺有想法和思考的,但是在表达上使用那首摇滚和鼓,至少在我这里并不认为这是最好的方式,刚听到的时候方言念白让我感受到方言保护的信息,但是在后面的演唱让我觉得自己似乎误解了,直到节目后的解说才知道创作者的意图......信息比较乱,也属于不认可但有创新的节目吧。

    12.王厚义《老古董》,用曲艺的形式呈现这样主题很合适,的确很好听,也很喜欢,但还是觉得和原曲的感觉比较雷同。

    作为一个日常生活与艺术无关的普通民众,我们这一代,好像不知不觉就对传统艺术越来越无知了。在娱乐方式不多的年代,父母们可能很早就就看过戏曲,而我二十多才第一次在剧院看现场;因为学校莫名其妙会皮毛的乐器是口琴、竖笛和陶笛,画画学的不是国画,舞蹈是运动舞蹈完全没考虑过民族;认识的朋友们学钢琴吉他的是大多数,古筝、扬琴、琵琶这类的各一......

    这些真的变得不再大众,但看到有传承快板的年轻人,有专业的杖头木偶的专业等等,有真心喜欢的人在我不了解的地方还有人默默的继续做下去。

    (看个综艺认真写这么多的我,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任何冒犯请见谅)


    补充,时隔半年继续看完后续的我......

    《皮黄新韵》这个一开始觉得奇怪,但很容易吸引进去认真看完且不觉得尬。这个节目本身是有故事情节的,虽然中间一部分唱有些乱了,但整体编排有舞台范儿,意外的感觉还不错。

    《金声玉振》这个节目说实话还是乱,但是很好的把几位成员的传统艺术技能展示了出来,且并不违和和尴尬,这点也挺不错了。

    《边走边唱》也属于使用了很多传统艺术技能(毕竟表演成员的属性)不奇奇怪怪整体呈现很不错了,能认真看完的节目了。

    以上都是以让传统艺术真正展现魅力且呈现结果不错的,像《少年》《山河图》《凉州词》等虽然也能看得下去,但传统成了配角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展示出传统的精神吧。另外,《舞侠》虽然也是被我快进掉的节目之一,但明明有更好的解决方式,让刘丰饰演被保护的乐师,加一个侍卫和两个刺客的对抗,就可以改变一个多余的伴奏加三个跳舞的观感了。

    最大的感受还是,真正的好节目几乎无,为什么要让他们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这个节目的核心并不是要选全能的偶像不是么?而是把自己擅长的传统艺术创意的去表达出来,这也不代表一定要去融合西方的艺术形式,中中也行,或者形式新颖也行吧,反正挺迷的。

    如果不是觉得意图挺有心的,不是蹭传统文化这个热点,而是真的有在认真做,不然看不下去这样半成品的节目。总之,并不是硬要融合才能很好的表达传统艺术,适当的在传统上有创新就可以,比如第一次亮相时刘丰、杨润琴、张晓涵、黄欣苑、田轩宁的节目,以及最后个人秀的田轩宁、柏宇豪其实都很好的表现出了传统艺术的美好,这难道不就足够了吗?

    最后,希望这样的节目可以逐渐优化然后继续,为学习传统艺术的孩子们提供一个成长和展示的平台。

  4. 清华学霸放弃科研,去当一名职业歌手,这是太自我了吗?

    清华研究生放弃科研参加选秀,值得支持吗?

    央视选秀综艺《上线吧!华彩少年》的舞台上,来了一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硕士。他叫潘超,当年还是保送上清华的。在校期间,潘超表现优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发表过6篇论文被SCI收录。论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收录,意味着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和地位。

    但毕业后,潘超却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放弃做一名科研人员,而是选择去当一名职业歌手。几位节目上线官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都表示很诧异。王佩瑜老师直呼这让她感到很心痛,杨幂明确表示不支持这样做,而甄子丹快人快语直言潘超这样做太自我了,会对不起很多人。

    但潘超自己显然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他认为自己年少的时候并没有想明白将来要做什么,在大家的夸赞声中走进了清华,虽然学业优秀,也取得了很不错的科研成就,但发现自己过得并不快乐。

    潘超从小就喜欢音乐,在校期间参加过很多次校园比赛,还曾经是清华十佳歌手。在《华彩少年》舞台上演唱的《栋梁》,他参与了这首歌的作词,可见潘超的文学功底还是很不错的。

    尽管潘超的音乐水准并不是特别高,但他从中找到了快乐。他甚至觉得:“通过音乐的方式疏解自己,那是我最后的窗口。”足见潘超之前过得有多么压抑。

    确实,一个人不能太自我,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为社会做出贡献之前,这个人应该先守住自我,不能迷失了自我,这应该是一个前提、一个基础。一个迷失了自我的人,是很难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

    近年来,似乎有不少学霸转行进入娱乐圈发展,有博士转行说相声,有硕士转行当歌手,有法律硕士转行做演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高材生毕业后选择转行进入娱乐圈发展呢?是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还是如不少网友所说的演艺娱乐圈赚钱更快?

    潘超放弃科研,选择做一名歌手,来参加综艺选秀,你支持吗?

    让娱乐更多价值,让生活更多乐趣!*.*一起看戏,一起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