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天堂之门 Gates of Heaven(1978)

天堂之门 Gates of Heaven(1978)

导演: 埃罗尔·莫里斯

主演: Lucille Billingsley Zella Graham Cal Harberts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78-10

片长: 85 分钟 IMDb: tt0077598 豆瓣评分:7.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导演Morris在70年代是位差劲的小说家,被德国大导herzog忽悠去拍电影,说你小子人才啊,天生是拍电影的料,还敲什么字啊,殊不知这位天才导演之前对于电影完全没有概念就别说常识或系统学习了,换句话说,他的天才是被herzog忽悠出来的,因为这老头向来提携后辈到‘不留余地’的程度,对导演Morris说你丫要是能拍出来我就把我脚穿的鞋子吃了,Morris看都到了大师要吃鞋的份上也就真动了心思,托人找来专业摄影师就要摸石头过河,结果没摸两天就感觉异常良好,于是乎把自己临时升级成导演然后开掉了摄影师再花钱雇了别人,换句话说,导演Morris完成自己的身份定位只用了三天时间,也许是世界上用最短时间成为导演的人,而等片子完成,herzog把自己鞋子吃了,Morris也真成了牛导,这一近似童话的故事完全是由herzog那发了疯的电影梦缔造出来的,而在此之前穷酸的文艺青年Morris不幸成为了其中的受益者,以至于后来都把记录片拍成了奥斯卡级的。
    这是题外话,对于本片选题的高明处有几点必须强调:
    1,人因梦想而伟大,片中宠物园主人仅仅从意愿出发完成目的,但做的却是祭奠事物的活,那些埋葬的猫狗曾经也是他人的希望和梦想,只不过如今梦想破灭,只能纪念一番另寻出路,把自我灵魂再架设在其他动物身上,继续把平日想都不敢想的肉麻话说给另一位‘亲爱的’的听。
    2,宠物公园埋葬的都是些昔日梦想,这不仅不是悲哀处,而是人类的伟大处,因为至少那些花钱给自己的宠物买墓地的都是些可以直面破灭,承认梦想的人,比那些死后丢弃或生前遗弃的人要好得多,他们一般不承认梦想或固执地认为自己一直持有梦想,是实际的社会人,渴望飞黄腾达的精英分子,早上喝杯咖啡中午就可以把自己得肺炎的‘幸运路克’顺手处理掉,只要‘政治正确’,符合当下利益,一切都是可替代的,包括梦想。
    3,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人的宠儿或梦想,这里面可替换的社会身份是model,即明星或恋人,寂寞时可以和宠物甜言蜜语,有了恋人就把这份情感统统转移,或者在这之前或中间就已经转移,因为Model是死的你是活的,当你要背叛或遗弃梦想的时候已经开始自我催眠,建设出另一个model标准并开始追逐,于是乎恋爱变成了一个人的事情,变成了某种心理游戏,等梦想破灭,或直面,祭奠这份感情,或变精英,生活继续,而你还要向上爬,不是我无情,是现实要求,反正我也不过是他人眼中的一只宠物,何谈悲情。
    4,梦想因何破灭?因为梦想本来就不存在,乃你一心建设出来的,model从没要求你去追逐他,所谓破灭,不过是人一时的心灰意冷,时间一过,你总有力气追逐另一个model。
    套用“黑道家族”里关于巴以战争的一个笑话:“两伙人在一个荒地拼了半辈子命就为打赢一场战争,作为胜利方神就将这块荒漠赏赐给了他们,可没成想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被异族入侵,打听之下原来这伙人的神也叫他们来这,我想这是对梦想的最好诠释,那块荒地就是耶路撒冷,沙漠本就是沙漠,可一旦被人为的赋予意义与梦想,就会便成圣城,变成拉斯维加斯,但一时的心灰意冷与一时的心血来潮一样不可理喻,不断垒砌的谎言终将梦想置于何地,在本片那些被诸人利用犹如无家可归的亡魂般的梦想终于有了块栖息地,而自欺欺人的谎言也终于有了点真理的摸样,感谢herzog,用一句谎言缔造了一位当代的记录片大师。
  2. 既然在豆瓣还没有人说过这个片,我就来说一说。

    怎么说呢,如果你对访谈类的电视节目有概念的话,那么你就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片子了。不过这是以事件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物为中心的访谈类节目,可以说是“透视事件中的人物,解析人物后的事件”。我个人认为,包括早先的《推销员》、近期的《华氏911》这样的所谓“真实电影”,都是在电视的影响下产生的。当然,事实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但在形式上确实给人一种相似感。

    在这个片中,访谈者并没有出现,一直是访谈对象,包括napa谷最初的宠物公墓发起者、动物保护者、回收宠物尸体做商业用途的企业主、养宠物者、宠物公墓的成功经营者、宠物公墓的管理人等等。这些人对着镜头,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想法、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自己的爱好、人生境遇等等等等,即使是跟话题无关。

    这也是本片作为直接电影,与访谈类的电视节目最大的不同。电视的访谈,有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预设了电视观众,这很好理解,收视率是万恶之源,没有观众的电视节目,是无法想像的。所以,电视中的访谈,不是在就问题本身进行探讨,而是在就观众会对问题的哪些方面感兴趣进行挖掘。举个例子,如果电影访谈章子怡,肯定不会问她对她演出的一些电影的看法,这些电影摄制的手法或者导演想要表达的意图等等,而是更多地会问:“你和国际名牌阿麻尼的合作是怎么搭成的?他们给你提供的钻石是多少克拉的?”

    于电影,特别是于一部有些艺术上追求的电影,预设观众的问题要少很多。因此,电影也可以根据导演表达的需求,来组织访谈对象的访谈内容。这个片中,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宠物公墓成功经营者的二儿子,那个公墓公园的管理着。虽然热爱音乐、自己写歌,留着长发、穿喇叭牛仔裤,是典型的70年代的那个叫什么来着(flowers?)但从事的却是很奇怪的工作:“接受宠物尸体的时候,因为刚刚从冷冻的地方拿出来,湿漉漉的,得把它捋干,这不能说是让人感觉很舒服,但不久以后,它就是个于你完全无害的东西了。”这真是很让人震撼的话啊。最后,摇滚青年说,他有两个先锋的大喇叭,公园人少的时候,他就把他们对着山谷,整个山谷都能听到。难以想像,一个关于宠物的电视访谈,会有这些完全与主题无关的纯粹私人性的东西。

    实际上,这些也并非与主题无关,关键是在于你如何理解你所要表达的主题。比如,一个对于宠物公墓的迁建表示意见的老太太,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开始抱怨儿子对她不好。如果从宠物公墓来说,这些内容不一定有用,但如果深一层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不正是宠物公墓得以兴起的原因吗?再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摇滚青年,从外形和爱好以及一些观点上看,这应该是一个社会的反叛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反叛者,也被宠物这个主题词纳入了美国的主流社会与主流的价值形态,宠物以及宠物公墓,发挥了相当强的整合的作用,或许,这就是片名《天堂之门》的寓意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