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童梦奇缘(2005)

童梦奇缘(2005)

又名: Wait 'Til You're Older

导演: 陈德森

编剧: 张志光 陈淑贤

主演: 刘德华 莫文蔚 林家栋 黄日华 应采儿 冯小刚 薛立贤 李冰冰 田蕊妮 杜汶泽 杨张新悦

类型: 剧情 喜剧 科幻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上映日期: 2005-09-29(中国香港)

片长: 92分钟 IMDb: tt0477898 豆瓣评分:6.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一夜长大恐怕是每个小孩的梦想,长大了就能自由自在。12岁的光仔更是比其他小孩都渴望长大,因为他的妈妈刚刚意外自杀身亡,爸爸找来了一个新妈妈。光仔吃惊地发现自此妈妈死后自己就不再长高,一切都是爸爸和新妈妈的错,光仔心里一直这么认为。

演员:



影评:

  1.     有一个人从小嫉恨父亲,众人甚至母亲的苦苦相劝都无法化解他的仇恨。他曾要求母亲登报与父亲脱离关系,他也扬言这辈子最不想做的就是去参加父亲的葬礼。当父亲辞世两个月后,终于获知的一霎,他的心中掠过一丝暗喜:这个人终于挂了。然而,之后他哭了整整一星期,每天喝得烂醉...... 后来,他拍了一部影片纪念父亲,亦藉此作为对父亲极尽冷漠的救赎——这部片子就是《童梦奇缘》,而这段并不新奇的“故事”便是陈德森导演的亲身经历。
        片中的台词平实却耐人寻味。
        大雄爸爸憨憨地说:“家里人啊,真是少了哪一个都不行啊。”
        王老师体谅地说:“我也不知道行不行,但是如果没人走这一步,大家会一生不开心的。”
        mmm~~~最在理的自然是李老师的话:“男人都是这样,说走就走。”^&^
        ......
        其实,第一句触动我的台词是:
        在游戏机房,爸爸对“大雄的哥哥”(小光)感慨:“不是我不面对现实,是他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
        影片中的点滴无不印证着这句话,而小光对后妈一味地误解,令他在怨恨中生活,甚至付出了死亡的代价。
        当听到那句台词时,我猛然一怔:现实中的我也是这样吧。当我沉迷于对人生的悲观,当我固执着对别人耿耿于怀时,却往往是因为自己狭隘地没有看到另一面。但是,究竟又是什么蒙住了我的双眼呢?!
        第二句是当神医告诉小光一切都无可挽回:“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神医继续抑扬顿挫地说:“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
        这前半句是人们不得不接受,甚至许多人已经可以坦然接受的事实。
        但是,这后半句,生命真的不需要重来吗?
        副校长想重新来过。
        影片开始小光爸爸追悔: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
        当所有的怨恨都散去,小光更是热切地期望生命可以重来。
        我的生命真的不需要重来吗?
        当有人可以这样肯定,这样坦然地说出后半句,比照他的生命,我觉得自己太可悲了,这后半句恰是对我最大的讽刺。有时候,我真的期望对人生作一次小小的弊,趁老天爷打盹儿的时候,摸出块橡皮擦把人生的不如意悄悄涂改
        不过,高人就是高人,在我绝望得想冲上顶楼做自由落体时,神医又指了条道:
        “现在明白了也不迟。我早就跟你说过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哪怕你的生命还剩下一天,也要好好活。”
         Never cry over split milk. Never too late to mend.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个人觉得,整部影片,导演的构思很巧妙,对细节的把握很到位,每一处都经得起推敲。所以,在观看影片的一个半小时中我能够如此全神贯注,并且丝毫不觉得拖沓,也没有起一丝拖动进度条的歹念。
        影片是从一支燃烧着的香烟的特写开始的,我无法细致地描摹这幕场景,但是我可以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吸烟者(小光爸爸)的愁苦。故事就在这样的基调下展开了。影片所要述说的故事其实并不轻松,但是导演很巧妙的选择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小孩子作为载体,并且适时的穿插一些小人物的出场:令人忍俊不止的警察795拍档(杜汶泽夫妻档饰),伶俐可爱的促销小姐,而那个极具八卦素质的新闻记者,最是让人哭笑不得......小人物,不可避免的折射出些许成人的无奈,但是也使得故事更加生动饱满。
        对于结尾的处理:误会呢,一定会毫无悬念的解开,但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当小光终于知道事情的真相而追悔时,我开始祈祷这真的只是一场童梦:小光被噩梦惊醒,后妈疼爱地拍拍他:“小光,做噩梦了?”不过如果这样,小光和屏幕前的我们也许只会咂咂嘴,翻个身子,再次昏睡过去,是不是?所以,当所有的误会都释然后,导演并没有手下留情,而是如鲁迅先生所说“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导演想通过这样一个有些心痛的结局,传达一个令他一生都痛心不已的信息: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
  2. <童夢奇緣>整體氣氛有著<大魚奇緣>的濃厚影子,本來有點不屑,可中場來了一個翻天覆地的逆轉,做得到一般港片所缺的心思,即時令印象分大增。就算兩片真的相似,中間總算有變奏,<童夢奇緣>仍然值得一看。

    老實的,<童夢奇緣>不是新酒也不是新瓶。關於戲中黃日華與劉德華之間的父子情,編劇出乎意料地沒有用上戲劇化的方式去陳述,只是淡淡的,透過簡單的對話去表達。不誇張,不煽情,令人看得舒服。兩男角的表現亦十分稱職。有說劉德華沒有杜琪峰就不行(就算是<無間道>,筆者覺得劉的表現亦只屬一般),但看劉在繃緊的老粧下演出的內心戲,他應該在杜琪峰的戲以外找到了出路。黃日華也徹徹底底地放下了電視劇的演出方法,把角色演得內斂、自然而有說服力。

    說回戲的本身。港片一向以娛民為大任,要好笑要大場面要搞大龍鳳來取悅觀眾,而<童夢奇緣>則在娛民與“有話要說”之間取得一個平衡。如前述的,劇本編得有功架,出色在於其淡而仍有戲味,港片中實屬難得。為一美中不足是所謂的CG場境與畫面處理。香港的CG跟世界級水平仍有一定距離,與其獻醜,不如藏拙。硬繃繃的電腦合成畫面,不能令人眼前一亮,卻會破壞氣氛。再者,陳德森在畫面方面沒有太多考慮,令視覺上未能與劇本完全配合。就算戲軌再平淡,畫面都必需經過設計,因為簡陋與簡單只差一線。

    以如此龐大投資去拍攝一套小品,誠意可嘉,同時亦顯示出他們對劇本的信心。<童夢奇緣>雖未至無可挑剔,但絕對算得上是本地出色製作作。香港就是需要更多這類型的電影。 
  3. 《童梦奇缘》:沉重的现实童话

    “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简简单单一句话,大胡子冯小刚抑扬顿挫间就把老态龙钟的刘德华折腾的越发风烛残年弱不禁风,满脸不知道是泪还是汗,那一刻仿佛一个巨大的逗号,在我的心里重重的一顿,宣告了刘天王必死无疑的命运,当然死是每个人最后的终结,没有人能够背叛生命的轨迹,告别人世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但三天时间就让一个活蹦乱跳聪明伶俐的小孩儿白发苍苍的颤抖着告别他其实并不想告别的灿烂人生,怎么说都残忍了点儿,当然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轻描淡写间让俗不可耐的三流电影跻身顶级殿堂,这话夸的可能狠了,但是还算公允。

    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每一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唯一的,而且不可复制,写到这儿又想起《独自等待》里面一句台词――人要么好好活着,要么现在就死。没错儿,好好活着,该吃好吃好,该喝好喝好,愿意泡妞就泡妞,喜欢帅哥就大胆追吧!别整天愁眉苦脸的,你就是自己的太阳,人这一辈子满打满算也就三万多天,有什么理由不阳光灿烂的?

    话是这么说,可哪个小孩儿不盼着时光快快的溜走,自己好一夜之间长大呢?长大了多好,可以不用被大人“欺负”,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以随心所欲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大胆的去泡自己喜欢的美女老师,也可以对着未成年人不得饮酒的标牌“say no”,如此种种,就像一只小耗子揣在每一个孩子的怀里。无时无刻不在挠蹭着,心都痒痒的不行,恨不得一觉醒来自己已经是丈二的身高胡茬满面。可是,孩子终究是孩子,只知道长大的好,却不知伴随着成长,烦恼会越来越多,责任也越来越重,梦想和现实永远是一对仇敌,就算不打的头破血流也要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加上爱情啊,婚姻啊,事业啊什么的没事儿就来捣乱,靠冯小刚一瓶神药圆了长大梦的刘天王短短几天功夫就遍尝个中滋味叫苦不迭,郁闷的无以复加。

    说到底还是沟通和理解出了问题,小孩子和大人互不买账,一个认为对方蛮横霸道比老美还象世界警察,一个以为可怜天下父母心,累死累活还要防着逆子离家出走调皮捣蛋。换位一思考其实大家都不容易,童年时代有苦闷彷徨,成年了也不是人间仙境一好百好。十多年前有人喊出“理解万岁”红遍大江南北,看来百年之后依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我要是来晚了,你一定要等我。”李老师一脸期待的对着电话那头的大雄的哥哥提要求,当然大雄他哥也没含糊,一个斩钉截铁就把小李美眉给忽悠的安心回家去换衣服了。故事的结局相当有意思,清纯可人的李小姐可怜兮兮在电影院门口一直等到电影散场也没放弃希望,反正她正当妙龄有的是时间,就这样还是被老眼昏花的刘德华给摆了一道,临走还是没暴露身份,狡猾的就像二战时期的王牌间谍。由此可见爱情和等待总是密不可分,总有人会等到,也有人一辈子也等不到,于是有的人因为爱情幸福了,也有的人放弃了等待爱情却找到了幸福,也有的人一直独自等待着体会另一种幸福,当然更多的人渐渐麻木了在苦难中沉默着把幸福的滋味儿变成了柴米油盐,不幸福的就像是黄日华那批老婆唠叨,孩子出走,事业无成,要什么没什么只能靠电子游戏机和烟草发泄,还没人家泡遍全校美女教师的校长潇洒……也许他们也有爱情,但是爱情究竟是什么呢?影片没有答案,当然没有,也不可能有。爱情,友情,婚外情或者性,男男女女总是说不清道不明,“你一定要等着我”这句话一出口就已经必输无疑,爱情从无定数,可以坚持,但不可以要求……

    走向了婚姻总会有数不尽的事端和烦恼,没有孩子的二人世界还磕碰不断,有了孩子又是一堆的麻烦,看了《童梦奇缘》里面的两个四口之家,虽然羡慕大雄家的融洽温馨,但更多的是对小光家那种支离破碎的恐惧,一个家少了谁都不行,可是刘德华还是死了,老死在他后妈的怀里,结局就此打住,引发无数感慨。我是喜欢孩子的,但是又对能否给孩子幸福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家庭和婚姻显然不是我能够掌控的未知,爱情只是润滑油不是稳定剂。“烟抽空了还可以再买,儿子要是没了,买的回来吗?”我的父亲也喜欢抽烟,他也非常爱我,只是我不知道将来我的儿子会怎样看我,我会怎样面对儿子,“只要家庭和睦了,哪个孩子会离家出走呢?”,话很在理,但是我仍希望我儿子能够象个男人一样因为叛逆和独立意识的觉醒出走,而不是因为我们这个家并不和睦。这也是我所期望的,属于青春的梦想吧。

    最后要说的是男人,男人很累,不仅仅需要承担很多责任还需要隐忍,躲在游戏厅打电玩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谁不想回家啊,可是社会能够宽容女人,因为女人天生就是想着法子去犯错的,然后得到原谅她的男人的爱情,并且稳赢,男人则不一样,不能哭不能喊不能闹腾不能上吊喝药,男人只能象山象海,沉默而胸襟宽广。忽然想起原来姜昆说的一段相声,大概是说男人受夹板气的,很象黄日华,那个倒霉而一言不发的篮球教练,儿子老婆一闹腾就完了,他就不需要爱情么?他凭什么不能还惦记一个已经死去的女人?一日夫妻百日恩,抛开婚外情的道德层面不谈,就只论情义,黄日华是真汉子,而不是薄情郎。莫文蔚也苦,但是未免有些变态,嫉妒是女人的通病,但是过分的嫉妒却让陈太太发疯……

    不过如果还有下辈子,我依然要做男人。

    整部影片看下来有点象无主题变奏,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让涉世未深的我感到疲惫不堪,生命的流逝,爱情的纠缠,家庭与婚姻的压抑,梦想和现实渐行渐远,做人累,做男人更累。直到片尾曲轰然响起,刘德华浑厚的嗓音吼出“下一次不敢”的无奈,才让我坚定了活好每一天的信念,活着就好,向前看,没什么大不了。
  4. 《童梦奇缘》,讲述一个自控能力不强的男人,带来“一家五口”的悲剧的故事。
    最可怜的是身为原配妻子的莫文蔚。她得悉自己丈夫外遇,家中还多了一个自己亲儿子的“哥哥”。为了家庭,她选择“原谅”丈夫,竭力表现出接纳继子的姿态。然而继子反而把她视为第三者,处处羞辱作弄。她的忍让在发现丈夫依然私藏与情人“三口照”后达到极限,其后被化身为成年人的继子激发出终极怨气。
    身为第三者的李冰冰,其故事通过继子的回忆粗略交待,却可见女子遇人不淑的绝望。依稀可以看出,第三者根本不知道丈夫早有家庭,当了解真相时,宁愿与亲生骨肉一起服毒,告别这个悲哀的世界。她的际遇也令人概叹,但一死万事空,却反而没有原配妻子那种活生生的折磨。
    作为主角的刘德华,从小以为是继母拆散自己家庭,离家出走成为家常便饭,对继母的言语暴力和恶作剧,进一步加深了这个本已破碎的家庭的裂痕。后来这位小少年体内渗入神奇药水,一夜成人,终于逐渐明白真相。他最终觉悟自己的偏执给长辈带来多大伤害,而重新修复了与继母的关系,并帮助继母与父亲言归于好。但当他完成这一切时,神奇药水加速成长/衰老的效能,已经把他的生命带到尽头。
    原配的儿子作为弟弟,无论父母、兄长,都对其爱护有加,且少儿不知愁滋味,兴许是五口人中最“幸福”的一人。但长大后,他终会明白到当年家中发生变故时,一切当事人的凄酸。
    黄日华饰演的父亲诠释一句老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从选择出轨起,他就注定“夹心人”的命运。第三者自杀前,他要小心翼翼地周旋于两个家庭之间;第三者自杀后,他在妻子与长子之间两边不是人。但他不能怨长子年幼无知,因为造成长子偏执的罪魁祸首,正是他本人。他更应该感谢原配妻子甘愿为他的错误承担不白之冤,否则他连结局时的三口家庭也将不复存在。
    只要细加描述,五个角色都能折射出强烈光彩。表现得最好的是原配妻子——使用护肤品挽回丈夫的无奈,劝继子带上雨具的强颜亲切,继子送上“生日礼物”的刹那安慰,再受对方戏弄的怒火中烧——莫文蔚把被第三者儿子欺侮三年的忍辱负重,真实地展示在镜头前。出于电影篇幅考虑,次子和第三者亮相匆匆,但安排得宜。次子的存在暗示妻子曾经以为自己何其幸福,加深说明了丈夫出轨伤害性的巨大。第三者的故事寥寥数笔,不过已经体现出她对长子的疼爱,为长子日后的种种偏激行为做好铺垫。
    重头戏份则落在长子与父亲。更有控诉力量和教化意义的手法,是用现实主义方式,顺着长子被赶出家门的剧情,描述这个家庭逐步走向灭亡——丈夫如何在工作(他学校的教职早已岌岌可危)与家庭的压力之下一蹶不振,长子如何在失去家庭温暖后迷失于社会当中。但导演慈悲为怀,没有让两父子的龃龉一发不可收拾,反而试图讲述一个两代人之间消灭隔阂的故事。于是叙事手法也变得浪漫主义,影片主色保持鲜艳的调子,暗示结局时长子必定原谅父亲和继母。而港片惯有的插科打诨和天马行空,则更加让大家过了一把“男孩梦三十”的热闹瘾。
    所以,尽管长子最后仍不免提早离开这个世界,但一个人的牺牲让本应分崩离析的家庭得以挽回,该片的结局堪称圆满。(有点遗憾的是里面应采儿的女教师角色,刚刚从与副校长林家栋无果之恋脱身,但又遭遇刘德华的无奈爽约,打击可谓接二连三。当然,应采儿最后应该能获知刘德华的凄凉故事,倒也避免了她误会后者的真情。)
    导演着意推出“有明天就有希望”的主题,期待悲剧之路总能回归正轨,于是不惜篇幅,用两条支线尝试提出解决家庭纠纷的方案。正面例子是长子的同学。他家庭虽然贫困,父亲母亲之间既有年龄差距,又有地域之隔,但通过视频聊天平日加以沟通,夫妻双方坦承相待,总算使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中庸例子是林家栋的情感瓜葛,他欺骗应采儿在先,与张燊悦饰演的另一教师早有交往,长此发展,恐怕也将陷入长子家庭的尴尬。总算林家栋及时抽身,对两人予以坦白,虽然大家都有伤害,却不至于恶化出人命事件。
    然而,有一点让笔者不太舒服,就是导演过于强调解决方案,总寄望受到伤害的人能“理解”、“体谅”,有人“能走出第一步”,却没有让酿成伤害的人真心悔过。林家栋自此至终没有真正地向应采儿道歉,反而变成未婚妻故作大方地开解应采儿。黄日华的父亲更是窝囊,空让莫文蔚受委屈,对长子只懂金钱利诱,让家庭滑向深渊。
    电影尚可以设置桥段道具,让长子长大成为刘德华,有了儿子明白父亲窘况的可能性。而现实却是成长药水的副作用般残酷,大错铸成早已无法挽回,倘若再畏缩不前,只会加速恶果的来临。因此,当那些犯错的男人,都像黄日华和林家栋那样,一起在外面抽烟、喝酒、打机乃至以种种光怪陆离的方式发泄,互相倾吐“不被理解”的苦闷时,他们终其一生都不会解决真正的家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