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TMD有辱电影啊,不是拿摄影机拍出来的画面就叫电影,不是弄几个段子就叫喜剧,没了初心就没了灵气,第一部算是,这一部就是迎合网络,拍给网络的大电影,但是你们被喜悦冲昏了,现在网大也不是随便糊弄的时代了,给两星那是为方言给的。
这TMD有辱电影啊,不是拿摄影机拍出来的画面就叫电影,不是弄几个段子就叫喜剧,没了初心就没了灵气,第一部算是,这一部就是迎合网络,拍给网络的大电影,但是你们被喜悦冲昏了,现在网大也不是随便糊弄的时代了,给两星那是为方言给的。
这是一部小成本大制作的河南喜剧片。虽然其貌不扬,但完美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乡土风格,把小人物的心酸无奈写的淋漓尽致,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的那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部影片虽然看起来很一般,但内核确实后现代主义和荒诞主义。通过一系列荒诞不经的表演来反衬现实,完美的呈现了荒诞主义的特点:荒诞即是现实。这种风格类似王家卫导演的风格,如果继续保持的话前途无量啊,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成本低廉,让影片略显粗糙。应该继续努力,让朴素,真实代替粗糙。加油!
《不是闹着玩3》观后感
一口气看完“不是闹着玩3”,感觉风格没变,还是十年前的“味道”;喜怒笑骂,包袱不断,里面的搞笑情节,让人忍俊不禁。“闹3”跟前两部的手法大同小异,没看到特别之处,当演到片尾的时候我哭了,哭的非常真切,尽管我极力的克制,还是遏制不住我的手伸向键盘。我没有写过影评,不敢对影片评头论足,只是想说说我的感动。
从电影自身的角度讲,“闹3”制作谈不上精良,演员也没什么名气,场景比较简单,音效也不够震撼。不过,排除了这些技术方面的不足,它很好的完成了喜剧电影的基本任务:幽默的笑料,及至对生活的思考。影片笑点密集,包袱不断,紧紧围绕着郑老板回国考察当孝子的故事贯穿全片。蔡有才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大活”,补办葬礼看似荒唐,可它背后撩起了燃情岁月。
蔡有才到省城请大师这个桥段,咋一看喜闹滑稽,其实是对当下信仰迷失的反讽,大师按秒收费是目前一些行业的乱象,影片在嬉闹笑骂中,伪大师献出了“原形”。
再现七十年的“葬礼”看似哗众取宠,其实是蔡有才的精妙之处。彩排的时候把村长忘在了棺材里,并不断的渲染,让村长洋相百出,这个情节虽有些夸张,但它体现出乡村干部的窘境和无奈。
有才拿着村长的私房钱去劳务市场雇人演孝子,这场戏不是为了搞笑,而是反应出当今农村的现状,青壮年都去哪儿啦?家里剩下的都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蔡有才接了这单“大活”是为了挣钱吗?非也,他是为了留住郑老板在蔡家庄投资建厂,有活干了才能留住人,打工人回来了,老人和孩子才会有人管,蔡家庄才会兴旺起来。
导演卢卫国是河南人,他以河南人的智慧和质朴,以敏锐的视角,生动的再现了山区农民建设家乡的愿望,为我们展示了浓郁的河南风情和感人画卷。也许这部影片的票房比不上那些动辄上亿投资的鸿篇巨制,比不上那些大腕导演大咖巨星的气势恢宏,但是,河南的亿万观众一定喜欢看,无数质朴、善良、真诚的人一定喜欢看。
行修
2020、3、24
说到河南,总让人觉得和文化娱乐挂不上边,更别说是电影,今天上线后马上看完了《不是闹着玩的3》全片,没想到这么一个剧组从《不是闹着玩的》、《就是闹着玩的》到现如今的第三部,已经坚持10年这么长时间了。
想起来第一部那个有些傻里傻气的片子,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时候的片子甚至有些粗制滥造,但是从不太清晰的画面中就可以看得出来,那种朴实和认真,在片子里的每个人物身上,同时也在戏外每位演员和导演身上。
作为中原乡村喜剧三部曲的第三部,来的不早也不晚。主演李易祥,片中的有才哥,身为河南人,从北京电影学院学成后总有些家乡的情怀,在电影的每个故事里都充当着帮助他人的角色,为了家乡建设,守在老家,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更是帮助村里招商引资创业,里面的喜剧桥段和河南方言对话有种天然的本土特色,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儿,快乐就是从生活中土生土长来的。
作为河南人,能在荧幕上看到家乡人、家乡事总是倍感亲切,河南地方大、人口多,也是粮食大省、农业大省,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农村环境条件改善了不少, 相信未来国富民强,会有更多人愿意回到农村去,愿意建设新农村。
总之,对于河南电影报以支持的态度,希望河南电影能越来越好,有更多好的作品出现在影视圈,有更多优秀的电影人走向大荧幕!
最后想说,想回而回不去的地方叫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