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星期六的地图 A Map for Saturday(2007)

星期六的地图 A Map for Saturday(2007)

导演: Brook Silva-Braga

编剧: Brook Silva-Braga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07-09-29(加拿大)

片长: USA: 90 分钟 IMDb: tt1024964 豆瓣评分:8.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曾获美国曼菲斯国际影展最佳纪录片,由曾获艾美奖殊荣的布鲁克.希尔瓦.布拉加,花费一年走遍四大洲22国所拍摄的背包客纪录片。

演员:



影评:

  1. 也许五十年或者六十年后我会死去,我希望那时的我说这辈子我过得很好。--Yens 27岁 德国人

    布鲁克辞去了电视制作人的高薪工作,他告诉他的同事他将开始11个月的旅行,一个人踏遍4大洲26国。他坐在草地上对着摄像机说:我觉得自己正在快速步入婚姻孩子房贷、三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并不是那样的生活不好,只是我担心如果不去做这些我尚有能力做的事情,以后可能永远没有机会。

    2005年1月8日,他坐上飞往悉尼的飞机,开始了他350天的旅行。

    他住在青年旅馆,8人一间的上下铺,公共淋浴、公共厕所、公共厨房。遇见了辞去银行工作的职员,刚和男友分手的女孩,瑞士人,英国人,爱尔兰人,荷兰人……他们说原本只是一个人出来寻找自我,但却发现人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他们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里对着布鲁克的同一个摄像机讲述相同却又独特的背包之旅。

    350天里,他看到了不同却又没有那么不同的人们。他们出来时都是一样地恐惧,而提到结束旅行又是一样的难受。他们习惯了一天或者一个小时之内的友谊,都不再为旅伴的离去而流泪伤心,他们知道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刻这个地方他们有过这样的一个朋友和这样一段快乐的时光。他们见多识广,无论是西贡变幻莫测的车流,还是德里路上悠闲的的骆驼,他们都从容应对。但也有窘迫的时候,比如在人均年收入300美金的尼泊尔解释为什么辞去高薪工作出来旅行,比如被冷不丁地问道“今天星期几?”

    布鲁克觉得这样的日子不像度假,更像是周六,你可以玩晚些、睡晚些,而第二天早晨起来又是一个周六。

    他在印度奇怪为什么高温天气大家仍穿长裤,在泰国目睹海啸后的废墟,在澳大利亚和意大利谈了两场短暂的恋爱,他的朋友们在前一天对他还一无所知,而第二天又可能永远分别,在热情洋溢的里约,25岁的金发瑞典人Stefan说在瑞典,他一晚上搭讪十个姑娘,没一个肯理他,而在里约,他同样去酒吧,女孩子们会围上来,摸他的头发告诉他他很好看。“在瑞典可没人这么做。”他笑呵呵地说。

    六个月,八个月,十个月,一切不再那么有趣了,又一个瀑布又一段美景,他们回答了无数遍我自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去过哪里,旅行了多久……然而提到回家,感觉却更加复杂。像辞掉一份工作,结束一段生活,布鲁克说:我们出来是为了理清一些事情,但却没有起到作用。因为出来旅行的人,最终都发现,普通生活已不再吸引人,我无法想象不再旅行的生活,我无法想象回去做真正的工作。

    第341天,布鲁克自布宜诺斯艾利斯坐上了返回纽约的飞机。在那里他的家人把他去过的地点在地图上标出来等着他,一个路过的人说:“哇,50周环游世界,我也要去,在我的梦里。”

    我不知道你,但我的确不止一次地问过这个问题:旅行究竟是什么?

    放弃了银行高薪工作的Yens说“我觉得钱应该花在我想要的生活上。”他穿着花衬衫,说话的样子完全没有德国人的刻板或银行家的严肃:“这是正确的决定,这是我这辈子最好的决定。”

    “我思考的方式会不一样,我思考的方式已经不一样了。”和男友分手的Sabrina说:“我不再想念他了。”

    在印度支教的Christian说:“你见到的越多,就越不觉得奇怪。国家之间的差异比你想象中要小许多。”

    27岁的北爱尔兰人Bill说:“我想364天旅行,然后回家过圣诞节。”

    而布鲁克问:“你上次超过十天的旅行是在什么时候?”
  2. 或许布鲁克和我还曾重逢过。看着他背包上路的时间背景——2005年——我这么想。

    至少我能确定,那年夏天,在西贡以南的湄公河上,我曾见过另一位“持摄影机的背包客”。一个德国中年人,和布鲁克一样,拿着一台不算轻的PD150,制作着自己的“星期六地图”。为了纪录,这些家伙的行囊必然比我沉重吧。

    当你走进周一的办公楼时,或许别人摊开了自己的星球六地图。只要在路上,甭管星期几,都意味着你在星期六,明天依然是假期。

    布鲁克的纪录片,道出了背包客的一部分共同心声,比如独自上路的你,面临那些千篇一律的“普鲁斯特问卷”——你要去哪?从哪来?不是问你上一站,是你是哪人?去了哪些地方?感觉怎样?为什么出来玩?……直到第十个,才是“你叫什么名字?”再比如,短暂友谊甚至爱情的发生,习惯成自然的分别,每隔一段时间跟hostel里的新旧面孔say goodbye;还有,留了满满一本的私人账目和驴友联系名单,打开email,看看在曼谷认识的姑娘到哪了,然后渐渐地没了联系。

    还有那些最能激发欲望的对别人经历的羡慕之情,“啊,我怎么错过了那座桥”,“你怎么能进去那个禁区”。这些经历因人而异,你羡慕着别人,别人也羡慕着你。比如,我碰到一个40多岁的中国女背包客,不会一句英文,拿着一本《走遍全球》就开始独行,却不管在开罗、在布达佩斯,都能坐当地公交,语言的障碍,反倒激发了她的身体和画图表达能力,她能以两个月亮和一个太阳告诉旅馆前台,第三天退房;比如,在琅勃拉邦碰到的三个意大利小伙,居然从云南西北开始,顺着澜沧江(出境后叫湄公河)漂流,准备直入南海。而我自己最近时常“吹嘘”的经历,也在途中被人“羡慕”,一个多月前,我在俄罗斯和爱沙尼亚边境被警察扣了。

    但或许是由于自己情感刻薄,总觉得作者吧布鲁克放大了一些情绪。“我觉得自己正在快速步入婚姻孩子房贷、三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并不是那样的生活不好,只是我担心如果不去做这些我尚有能力做的事情,以后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出发前的他,辞去高薪工作,信誓旦旦地要和人生作对。周围的亲友说他疯狂,不可理喻,这种不解更让他对自己的苦旅目的,有着一种”中人皆醉我独醒“的沾沾自喜。而他镜头中的背包客们,也大多说着厌恶庸常的话语。

    其实,很多时候,上路只是图个乐子,朝九晚五烦了,熟悉圈子腻了,更多只是想去找点新东西玩玩,不一定有着人生非得怎么不一样的心理憧憬。布鲁克不也在布鲁塞尔碰到了73岁还入住Hostel的老驴,《飞屋环游记》也告诉我们,花甲之年也能勇敢上路。至于引起周围的亲友一片惊讶,那或许是布鲁克的社交环境太为保守,太过于足不出户。而在我身边,既有从没迈出过家乡没见过火车的亲戚,也有经历了巴基斯坦监狱的冒险家。刚吹嘘自己的旅行经验没几分钟,就有人能接话”几年前,我在那的时候……“

    至于旅程的结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改变,这也是因人而异。布鲁克或许和我一样,省吃俭用颠沛流离的瘦了一圈后,又在熟悉的环境中暴饮暴食变本加厉地奔向中年体型;休息够了英模事迹汇报够了后,又回到朝九晚五的庸常里来。什么都不会改变,真如旅行归来,看到爸爸还是那般顺着妈妈,同事还是在老板面前那般阳奉阴违。

    格格不入的异端是一小撮;格格不入的时间是一瞬间。

    旅行只是用来回忆的。我常和朋友这样说起,在路上吃苦甚至被打被抢的时候你咬牙切齿,我干嘛来这受虐,归来后你也不觉得这经历有多精彩。可时间一长,苦难就成了谈资。那座几乎吞没你的雪山又在招手了,那片差点淹死你的海域又飘来鱼腥味了,那个甩了你的姑娘又来email了。于是,再次下贱地上路吧。
  3. 感谢歪歪同学的安排与召集,昨晚八个相熟的朋友一起用高清投影看了这部关于自助旅行的纪录片《星期六的地图》,看完后一起交流彼此的观感,谈笑间幽默搞笑与体悟共鸣齐飞,又是一个美好的夜晚啊!
     
    这个纪录片的拍摄者辞去收入不错的电视制作人工作,展开了为期一年的环球自助旅行,一路上住青年旅社,去了四大洲二十多个国家(似乎没有去非洲)。除了拍摄一些沿途的风景见闻,更多的是采访了很多在路上经年累月长途自助旅行的背包客:为什么长途旅行?出发时担心什么?旅途上有哪些困扰?怎么看待旅途中的爱情(艳遇!)?长途旅行接近尾声时面对回家是什么心情?等等。
     
    影片最后一句台词我很喜欢,一个女孩说(大意):“有时候我无法跟别人确切地解释清楚我在途中看到的、所感受的、和我们的开心。”
     
    即使我会写游记、会拿着照片跟朋友分享旅行的故事、描述我的快乐,但旅行中还是有很多感受是无法完全说清楚的,这些都会成为你私人的珍藏,只属于你自己,就如片中那位73岁的老人说的:“这些回忆会伴随我一生。”
     
    还有一句台词我也挺喜欢,当背包客们在旅行结束回家时,有一位小伙子说到,回家后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原点,生活还是原样继续,但不会后悔曾经的长途旅行,因为“爱过再失去,总比没有爱过要好。”(大意)
     
    这部纪录片对于背包经验丰富的人来说,会有很多熟悉的、有共鸣的场景和对白,勾起了很多回忆和感觉,不过对于旅行的意义似乎挖掘地并不是太深刻。影片主要是拍给对于长途自助旅行还有很多顾虑的、习惯了奢华旅行的美国人看的。
     
    所以豆瓣的阿左对影片的评论说:“一颗星给风光,一颗星给题材本身,也就这样了,没什么惊喜,片中谈的问题,应该是每个长途背包客熟知的。看完以后,我也并没有立刻悲愤地跳起来,去写辞职报告、打包行囊。旅行这回事在离我远去,承认这一点相当悲凉,但在它渐渐消逝的时候继续伪装热爱、伪装高潮,似乎更加不堪。”
     
    我是这样回复的:
     
            人生就是旅行,如果对旅行要伪装热爱、伪装高潮,那么生活中的心态也很可能也如此。
      
      旅行会有倦怠感,生活也是,会有很多阶段,但并不是旅行离我远去,只是过去的旅行方式在离我远去,我还在变着花样的去尝试新的旅行,还有很多旅行的主题让我兴奋和值得探索。如跟户外结合的,自行车长途骑行、徒步、跑马拉松、潜水、滑雪,我计划每个大洲走一条经典的徒步路线,现在又多了骑行和跑马拉松。如跟当地人生活结合的,我把做志愿者去山区访谈受助学生的家庭也看做是旅行,这是一种很好的了解当地人生存状态和人文的方式。走的地方越多,我越发现人文比风景更有意思和吸引我。
      
      最后,很同意晚紫的话:“对旅行的热爱不是哪种形式,而是与自己更深一点的对话。”生活也如是!
     
    2009年12月16日 挥雨 于广州愉景14楼

    原文链接:
  4.     冲着电影的背包客主题看的。只因曾经自己也出逃去做过这样的旅行,尽管只是一个月的国内背包旅行。回想起来,那也仅仅只是一年前才发生的事情而已。

        就如布鲁克在片中讲的,旅行结束了,一开始在收到驴友发来的邮件时,会开始回忆自己的旅程。和现实中的朋友聚会,起初也都是在谈论自己的旅行故事。但过了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日子在慢慢地趋于平静淡泊。渐渐地驴友不再有联系,身边的朋友开始和你讨论工作、八卦生活。一切有恢复到了旅行前的朝九晚五。原来,一切都没有改变。

        旅行,有的时候只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记忆,是很私人的一件事。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吧。我自己的那次出逃,既有急于摆脱熟悉而不喜欢的工作环境的心情,也有追寻美丽风景的憧憬。

        小时候,曾经天真的以为,天下就只有自己的活动范围那么大;长大了,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地渺小。天地之大,更多时候是伸手而不可及的。

        不敢说旅行归来后的我有了怎样向上的改变。但,旅途中发生的故事,不是没有触动的。而回忆到底是丰富了许多。

        旅行,可以让身心暂时地放松;旅行结束了,终究还是要回归到正常生活。
        
        但,或许到了哪天,我们又会再次出发,去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