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天堂回信(1992)

天堂回信(1992)

又名: An Answer from Heaven

导演: 王君正

编剧: 贺国甫

主演: 石晨 李丁 肖雄

类型: 剧情 儿童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1992-02-01(中国大陆)

片长: 88分钟 IMDb: tt0334505 豆瓣评分:9.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1990年代,北京。晨晨(石晨 饰)的爸妈在国外工作,他平日与爷爷(李丁 饰)一起生活。爷爷干了一辈子邮政工作,退休后与孙儿相依为命。一天,祖孙俩把一封已故去的收信人的信件系在风筝上放飞天空,爷爷告诉晨晨:他在天堂会收到的。不久,妈妈(肖雄 饰)从国外回来了,她看不惯公公对晨晨的放任,每天给晨晨布置了英语、钢琴等课程,原有的平静不见了,爷爷搬回了自己的旧居。晨晨日夜思念爷爷,他恨透了什么英语钢琴,整天哭闹不休,妈妈见此若有所思。爷爷的生日到了,晨晨与好伙伴琳琳送来生日贺卡祝福,爷爷带他们外出放风筝,劳累一天后,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爷爷竟然永远“睡”去了......

演员:



影评:

  1. 好像很少有人会来写这部电影的影评,因为几乎没有人确切的记得她的名字。甚至就连我自己,也是在很久之后才知道,这部我怀念了十多年的电影,其实叫《天堂回信》,而不是我长久以来认为的,《天堂来信》。但是在现实里,和很多朋友谈起来,几乎所有人都还依稀的记得,电影里那个慈祥的爷爷,那个会放风筝,养荷兰猪的小男孩。
    故事似乎很简单,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又似乎很长,长到可以回味很多年。
    即使是在今天,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我仍然无法准确概括,这电影究竟是哪里最让人难以忘怀。也许是从第一个镜头开始,明媚阳光下的那个风筝,鸽哨声在晴朗的天空里回响,老人和孩子的声音重叠交错,在故宫前面那片大广场上蔓延开来。
    故事里的爷爷是个退休的邮递员,有风的天气里,总喜欢带着小孙子去放风筝。小孙子叫晨晨,是个被宠坏却又很懂事的孩子,像所有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们一样。这个家庭出现过怎样的变故已经无法知道,总之,忽然有一天,晨晨在国外的妈妈回来了,这是晨晨记事以来第一次见到妈妈。
    意料之中的,晨晨和妈妈有了隔阂和争吵。为了让晨晨更好的接纳妈妈,爷爷悄悄搬回了老房子去住,事先没有告诉晨晨。晨晨发现爷爷走了,立刻跑回了老房子。在门口拼命哭喊着,爷爷,爷爷,开门,跟我回去,你是不是不要我了。爷爷也哭了,在门的另一边泣不成声,但是最终,爷爷也没有开门。这个画面,让我们所有人都动了容,无论是九岁那年的我,还是那时的爸爸妈妈。
    终于有一天,爷爷生日了,晨晨和妈妈拿了大大的蛋糕去看爷爷,他们一起放风筝,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回家之后,爷爷累了,躺在长椅上,意识模糊,晨晨在房间里挂风筝,点蜡烛。就在这个过程里,爷爷安静的离开了人世。他眼中最后的画面,就是晨晨的背影。晨晨还不知道,他把整个墙壁都挂满了爷爷做的风筝,大大的生日蛋糕上插满摇曳的蜡烛。爷爷就静静的躺在椅子上,这画面有多安详,有多美,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也就是这个画面,让我怀念了十几年。
    电影的最后,晨晨去放风筝,还是在一个晴朗有风的日子里。他把给爷爷的信挂在长长的风筝线上,放到了空中。因为爷爷曾经告诉他,如果有一天爷爷不在了,你就把信寄到天堂,写上爷爷收,爷爷就会第一个收到。
    如果我问你,第一次因为看电影而哭是在几岁?还记得她的名字吗?你会不会已经记忆模糊。我想,对很多人来说,《天堂回信》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在你对善恶还懵懂的孩童时代,让你第一次知道离别的样子。
    我们是不是都和晨晨一样,有过一个慈爱的长辈,或是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曾经,被娇纵被宠爱的感觉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有一天失去了才慢慢发现,真的永远也回不来了。曾经,我们是不是也相信过那样的谎言,相信有寄往天堂的信。大概悲伤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一个出口,安慰别人,也安慰自己。
    看完电影之后,我去买了个风筝。有些话永远都说不出,有些人永远都听不到,但是,风筝知道。
  2. 这是第一部让我哭得心痛的电影!

    爷爷蹬着三轮送孙子上学。爷爷问:“今儿个怎么蔫蔫的啊?”孙子心情不好。

    爷爷送孙子上学。孙子蹬三轮载着爷爷。孙子问:“今儿个怎么蔫蔫的啊?”儿媳妇回来了,爷爷自己要搬回老屋去住了。

    爷爷趁孙子上学,自己搬回了老屋。

    孙子到老屋找爷爷。拍门,爷爷不敢开。……“爷爷,您不要我了吗?”隔着门板,爷孙俩痛哭不止……“爷爷,舌下含服一片儿,每天两次。记住了!……”(爷爷有心脏病)

    孩子们在老屋里边做桂花糕边唱着“八月桂花香”,爷爷坐在摇椅上,看着,听着,慢慢睡去了……

    孩子们在上山放风筝,风筝上挂着信,那是寄给天堂的爷爷的……

    这是我大概十年前看过的电影,很讶异自己居然还记得一些里面的对白,也很高兴自己能记得。

    我和爷爷也很亲,但由于家庭原因,我们是很正规的爷爷和孙女的关系。我们的对话仅限于嘘寒问暖。当我懂得想要更进一步了解爷爷,想着要回去让爷爷给我讲故事时,爷爷走了……
  3.        小时候看过的电影。那时候还是个没心没肺的小孩,同样有宠我的姥姥,最大的烦恼就是又轮到值日扫地,看不成最爱的“七巧板”。
        那时的日子平静安详,像泛黄的老电影一样舒缓:我在窗下趴在姥姥的缝纫机上写字,葡萄架的绿荫映在本子上,蜜蜂在温暖的阳光里嗡嗡叫;姥姥摘了无花果的叶子熬一大锅水给我洗澡治痱子;从邻居家抱来一只好小的猫,它总是躲在沙发后面,我趴在地上引它出来,姥姥说,你慢点,别吓着咪咪;我们到郊外放风筝,刚露头的麦苗在料峭的春风里,姥姥说,这个时候的麦苗越踩长得越好。那时候觉得,日子就会这么慢慢过下去,却想不到一不留神时间“嗖”得一下就把我抛得好远。
        我15岁,姥姥走了。现在想来,从那时起,我一步步走出了我的小天地,这个广阔的世界带着凛冽的风“呼”得一下来到我面前,我是真的开始长大,不管有没有做好准备。
          10年了,还是会时不时想起梦见我的姥姥,委屈的时候,高兴的时候。
      我的姥姥,胖胖的,喜欢小动物,养了好多花花草草。
      我跟着她长大,我也喜欢小动物,以后我也要有一个小院,种一架葡萄,一架扁豆。
      记得姥姥走的那天,妈妈说最后一次见姥姥要多看几眼。
      我不信,真的,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在梦里见到她,和小的时候没什么区别,每当我从外地回家乡,总觉得姥姥就在那个小院等我,尽管那里早已变成了高楼。
      世上再也没有那么宠我疼我的姥姥,但在我心里,她从未稍离。
      如果能回到十几年前,遇见那时的自己,一定要对她说,亲爱的孩子,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4. 电影开始,爷孙俩放风筝,爷爷突然不舒服坐在那里休息时,他已知自己命不久矣。

    他不怕自己离去,怕的是自己年幼又依赖自己的好孙子晨晨无法面对这份死别。

    于是,爷爷在之后的日子里,有意无意的在教晨晨如何面对死亡,甚至连母亲的回归也不是突然而至的。

    第一次面对死亡是那个已经去世的收信人,虽然他已经不在人世,爷爷却并没有放弃把信送给他,并没有说这个人死了,收不到信了,算了之类的负面语言,而是乐观的告诉晨晨即使人死去也可以收到信,风筝就可以把信带去天堂给他,无形中让晨晨对死亡后的世界充满了幻想,幻想着那里有个天堂,幻想着人死后并没有消失。这是爷爷在潜移默化的告诉他人死后并不可怕,那里有天堂。

    第二次面对死亡是爷爷病了在医院装死,想看看晨晨的反应,晨晨果然吓坏了,哭的不行,他舍不得爷爷,更是对死亡还充满着恐惧,所以他生气的离开了。回到家里他抱着爷爷说不让他死,那是真情流露,也是因为晨晨还不能接受挚爱的亲人的死亡。

    第三次面对死亡是晨晨的老朋友老伙计荷兰猪的意外离去,因为是感情极深的朋友,所以晨晨抑制不住的号啕大哭,然而最后他还是平复了下来,去和小伙伴安葬老朋友们,坟边还有一个小小的风筝,因为他相信风筝可以让他和在天堂的荷兰猪交流,他已经在爷爷的影响下能够自己去消化死亡所带来的悲伤,这就是晨晨的成长。

    第四次面对死亡,也就是最亲爱的爷爷,他真正的老朋友老伙计的离去。晨晨并没有哭的死去活来,并没有悲伤的不能自已,而是最后坦然的为爷爷庆祝了最后一个生日,一根根点亮生日蜡烛,烛光里的爷爷安祥地躺在那里,晨晨平静且坚强。这和之前爷爷假死而号啕大哭无法接受的晨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为什么要安排之前爷爷假死那段剧情的用意。爷爷九泉之下可以安心了。

    最后的最后,那个寂寥的冬天,他用爷爷教给他的方式,把信通过风筝寄给了爷爷,这是晨晨对死亡真正的释然,这也是爷爷从一开始就希望晨晨能做到的不悲伤于死别,能够坚强的面对。爷爷用心良苦,晨晨不负其望。

    所以这结局并不是像有的人说的那样刻意煽情,这结局是从一开始,爷爷就想要的结果。

    天堂回信,美好的憧憬和对爷爷的思念,永远留在了晨晨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