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2023)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2023)

又名: 显微镜下的大明 /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金华丝绢案始末 / 大明宫 / 殿下与臣民

导演: 潘安子

编剧: 马伯庸 周荣扬

主演: 张若昀 王阳 戚薇 吴刚 高亚麟 费启鸣 侯岩松 翟小兴 房子斌 王同辉 汤梦佳 尹铸胜 张帆 钱漪 李博 刘希媛 康杰 杨云棹 范浩军 韩秋池 张起豪 胡宝森

类型: 剧情 悬疑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3-02-09(中国大陆)

集数: 14 单集片长: 45分钟 IMDb: tt26737870 豆瓣评分:7.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该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算学天才帅家默(张若昀 饰)因一次偶然,发现仁华县税赋账册一个长达百年的赋税错误,开启了纠错证实之路。百姓、官员、乡绅,不同阵营因丝绢案牵扯在一起,纠葛不断,相互斗法。

演员:



影评:

  1.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播完了,没想到的是,竟是个大团圆式的结局,也是一个与历史相去甚远的结局。但就剧而言,达到了“爽”的效果,可谓大快人心。

    最后一集剧情也是跌宕起伏,让人捏了好几把汗。

    一开场,巧舌如簧的被找了个借口踢出局,而也被李巡抚罚下了场。由接棒继续抗辩,但丰宝玉一开始结结巴巴、口齿不清,令人捏了一把汗。

    没想到发力后的丰宝玉却是条理清楚,把怼得哑口无言。

    而捏的第二把汗是这只老狐狸居然乘老吏捅毛知县制造的混乱,把重要证据《》给烧了。我当时心想这下完了,没想到关键时刻还是出场解决了问题,要求丈量范渊的土地,最终拿到铁证,把案子给坐实了。

    帅家默的推步聚顶之术,让人看到了会一门技艺的魅力,以及执着的魅力。

    我此前说过,他执着于“人丁丝绢”税,一方面是执着于数字,发现谬误就要纠正,并为百姓请命。一方面是因为他可能潜意识就知道父母之死缘于此税,所以必须通过此税查清父母之死的真相。而他两个目的都达到了,人丁丝绢税最终被减免了一部分,为百姓减轻了负担,而杀死他父母的凶手宋仁也被揪了出来,想必后果不会好,而幕后主使范渊也被罚没了土地田产,付出了巨大代价。

    大仇得报的帅家默最终也与自己和解了,消除了心中的执念,最后变得不再呆傻,这从他最后回头的笑容即可看出,那个笑容不再呆傻了。

    弱者最终战胜了强者,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而丰宝玉也跟小枝在一起了,程仁清也搭上了丰碧玉。

    所有的正面角色都有美好的结局,包括也是一样。

    说到方知县,架阁库老吏的出场也着实让方知县高光了一把,谁也没想到方知县早料到毛知县会派人去杀人灭口,救了老吏一命。而且还不把救活老吏的消息传出去,就等着关键时刻来个杀手锏。

    方知县真的是由“无为而治”的石像转成了青天,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最后还和毛知县针尖对麦芒,毫不退让,与过去唯唯诺诺的形象判若两人,让人佩服不已。最后下地去割稻子,也一去以往对民生疾苦不闻不问的心态,由五体不勤变得勤劳起来,开始深入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说明方知县的转变是彻底的,而不是一时的。

    剧的结局无疑很“爽”,令人拍手称快,但这却是理想化的结局。历史上的结局却比这残酷得多。

    历史上,“人丁丝绢”税和剧中一样,得到了和稀泥式的解决,歙县(剧中的仁华县)只交一部分,剩下的由兵备道的“协饷”来出,而这笔“协饷”本身也是多征收的一笔税,一直被兵备道贪了下来。

    而历史上,“”也激起了民变,地方豪绅煽动老百姓一起反对,而这种反对也最终凑效。“人丁丝绢”税其他县依旧不用出一分一毫。本来应该几个县均摊的钱,也没有均摊。这和剧中老百姓理解并支持清丈土地完全不一样。

    历史上,为了平息老百姓的怒火,帅家默的原型最终被判流放戍边,此后再没有记载他的相关消息。小人物最终背下了大时代的锅,正义并没有得到伸张,也并没有地方豪绅受到任何惩罚。

    程仁清的原型因为策动自己县的百姓成立民间政府组织,被判流放戍边,不过他比较牛,最后还当了个把总,也就是现在的连长排长啥的。后来他还写了本书,记载了“人丁丝绢”税事件的全过程,就是剧中的《丝绢全书》,只不过剧中是田地的明细,而事实上这本书讲的是帅嘉谟挑动“人丁丝绢”税引发风波的过程。

    原著中的历史给人的感觉是,其他几个县不想承担“人丁丝绢”税并不惜策动民变是因为老百姓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所以再多加一点就会让百姓不堪重负,它让人看到了明朝的赋税制度的乱和多,让人看到底层人的困苦。而整个“人丁丝绢”案背后其实也有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影子,张居正本来想借“人丁丝绢”税在徽州(剧中的金安)试点一条鞭法,没想到在各种势力的阻挠下,最终失败了。于是,小人物帅嘉谟就成了承担后果的背锅侠,他可能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曾不知不觉卷入的是一个政策推行的漩涡。

    其实,这个试点的失败,也是一条鞭法推行失败的缩影,因为地方上利益盘根错节,豪绅担心利益受损反对,百姓担心赋税更重从而抗拒,最终一个好的政策无法推行。所以“人丁丝绢”案多少体现了明朝中央阶层对地方统治的失效,一笔明明很清楚的账不得不在多方博弈下糊涂解决,一个好的政策却推行不下去,也因此,王朝的覆灭似乎在所难免。

    相比于原著,剧相对而言要浅一些,剧中给人的感觉更倾向于体现豪绅们吞并土地,并躲避土地税,而且为了避税不择手段,把税负转嫁给了百姓。本来是赋税制度性的问题,变成了豪绅个人贪念的问题,虽然豪绅避税和减免税也是明朝赋税的一个严重问题,但侧重体现这一点,个人觉得还是太少了。本质上,我看《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时,深深以为,明朝的覆灭,和赋税制度是分不开了,普通百姓的税太重了,而且地方上还反复征税,百姓苦不堪言,而地主阶级拥有大量的良田,却只要交很少的税,所以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所以这部剧的结局,并没有触碰到明朝赋税最核心的问题。按照明朝对地方豪绅(既得利益集团)的保护,范渊的土地根本不会被罚没。剧的结局当然是很“爽”的结局,但不是现实的结局,历史要冷酷残忍得多。在真实的历史中,范渊会胜利,帅家默会被判刑,丰宝玉、程仁清也会获罪。而方知县,可能官也没得做了。不过也正因为现实残酷,也许影视剧才需要理想化,需要让白战胜黑,让正义战胜邪恶,给大家一个美好的梦 ,和一点希望。

    不过,也正因为大结局过于“大团圆”了,所以少了点历史的现实感,如果将其作为“历史剧”来看的话,成色也打了折扣。

  2. 第一季看了大概30多分钟就不想看了,男主演单位感觉不像个算痴,感觉有点像盲人+僵尸的感觉。县衙打官司那段太扯淡了,王阳的那段强词夺理简直辣眼睛,就算大明的官再混也不至于那样,如果是无厘头剧还说的过去。后面看鱼鳞册那段也有点扯淡,大明官家的档案库是你一个卖火腿的那一本小黄书贿赂一下就能自由进出,随便看鱼鳞册的么?你是搞笑局还是悬疑剧,一点逻辑也没有。

  3. 第一次写评论,实在看不下去了,那么多连剧都没看过的评论,复制粘贴,就说照着原著拍的好的你们看过书没?说话码字有良心没?

    瞎改的什么东西啊,帅嘉谟是书呆子?这种主角能写出来书上那种机智清晰、言辞准确而不呆板的讼书?

    原著的知县这么蠢的?被一个讼师忽悠的团团转?内心的想法都要平铺直叙的解释一遍?

    为了商业强加剧情和角色,尬的抠脚,首播一天豆瓣上一个个的闭眼五星,知乎上一篇篇的无脑赞赏,收钱恰饭的真多啊。

    ————————————————————

    上述是前四集写的,还没评分,目前只看到13集,说不好就戳了某些人的废管子了,啧啧

    ————————————————————

    看完14集,中规中矩国产爽剧,草草收尾,反派强行降智,尤其低级的激将法让宋仁暴露真无力吐槽,斗地主一样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官场、悬疑、喜剧都有但是差太多!

    要给王阳演的程仁清点赞,其他例如丰家大姐的角色可有可无,还有必备的男女感情戏…… 关于谁是水军,IQY花没花钱买评分,个人自有分辨,多说无益。

    分割线……

    张某的粉丝别跑来说不出个一二三就开始叫,他什么演技水平你们心里清楚。

  4. 《显微镜下的大明》已经播出5集了,感觉剧情很精彩,尤其是剧中呈现的大明朝的生活百态和细节,以及剧中几个知县、知府之间的勾心斗角,都非常有意思,值得反复细品。

    今天这篇文,咱们暂且不讨论剧情,单从第5集中的一个细节说起,看看《显微镜下的大明》这部剧,对历史细节的呈现到底如何?

    看看大明的“显微镜”是否真的“显微”!

    细心的观众,你有没有注意到,第5集中,在省城,丰宝玉同庄三惕在走提告流程的过程中,那些砍银子、剪银子、切银子、称银子的镜头

    在没有手机支付的古代,剧中所展现的剪银子、付银子细节,才是当时的中国人,花银子的正确方式和真实情景的呈现。

    电视剧《水浒传》中,水浒英雄们动辄拍出一锭银子:小二!给我切5斤熟牛肉,来几坛好酒!

    这种情景,只是小说杜撰,可能是为表现豪杰英雄们来钱容易,不在乎小钱,不屑或懒得锱铢计较,体现他们的豪爽大方。

    但是,对古代大多数人来说,花起钱来根本不可能这样潇洒和豪迈。

    人们在用银子交易、找零时是时时警惕、抠抠搜搜的,生怕会缺钱少文。

    结合该剧剧情和史料,我们看看当时的中国人是如何花银子的。

    镜头中出现了两件工具:一件是戥(děng)子、一件可以砍、剪、切的多用途夹剪,这是那时候花银子的必备工具。

    戥(děng)子,学名戥秤,是宋代出现的一种衡量重量的工具,属于小型杆秤,是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的精密仪器。

    那时候,官方铸造的银子都呈便于掰扯的形状,边角很薄,就是为了方便找零使用。民间钱庄银庄铸造的银子,更是花样繁多,想铸成什么花样的都行。

    人们在使用白银交易时,会用刀子、锤子、凿子、夹剪等工具切割银子。

    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就提到了支付银钱要用到戥子和夹剪。

    当时晴雯患了风寒,贾宝玉悄悄打发一个老嬷嬷,去外面请了个大夫来给晴雯瞧病。

    最后给大夫钱的时候,因为袭人不在,宝玉和丫鬟麝月都不认识戥子上的星,宝玉就说,随便挑块大的银子给他就行了。

    老嬷嬷在一旁看了心疼,笑着说,那是五两的银锭夹了半边,那块小的至少还有二两呢!这会子又没有夹剪,姑娘给他块小的吧。

    由于冶炼与铸造技术的问题,市面上流通的碎银子成色不一,交易时,还需要综合重量与质量估算。

    先是根据经验,用夹剪等工具,切割出适量的银子碎块,然后再一一称量重量。

    之后再验证白银的纯度,看看里面是否掺假,比如是否夹铅等等。

    除了上述工具,人们还会腰上系一个铜铃状的东西,里面装有蜡块,用于收集在切割过程中掉下来的银屑。

    银屑积累到一定数量,熔化蜡块就能回收成银子。

    写到这里,不得不感叹,从古至今,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不容易呀!花钱都得精打细算,连一点银屑也得收集起来,积攒起来。

    哪里会像很多胡编乱写的古装剧中描绘的那样,随随便便就扔出去一块银子呢!

    历史悬疑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从这个细节来说,在拍摄过程中是很用心的,也非常尊重历史的真实。

    戥(děng)子高度还原、高度真实,对银子的砍、剪、切也非常真实。

    这一点,很值得点赞。

    因为《显微镜下的大明》才播出了5集,整部电视剧拍得如何,是否配得上“大明的显微镜”之说,还需要后续剧集验证。

    至于剧中人物的服饰穿戴、饮食、出行、住宿是否还原史实,让我们在追剧过程中再慢慢考证。

    这些年的很多古装影视剧,集数越来越多,动辄四五十集,但是注水太严重,无聊狗血情节多,对于一些历史细节的真实,反而不去认真考究了。

    影视剧在细节的处理上,一定不能马虎敷衍,才是对观众的最大尊重。

    《显微镜下的大明》滤镜质感佳,许多细节也较真实地还原了明代的场景、物品、风俗等等,在制作方面堪称细致精良。

    因此,暂且不论剧情故事和人物表现,单从这一个“明代百姓如何花银子”的细节来看,该剧就值得认真追。

    关于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的解析,今天先到这里,咱们下篇文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