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坏种 The Bad Seed(1956)

坏种 The Bad Seed(1956)

又名: 孬种不正

导演: 茂文·勒鲁瓦

编剧: 约翰·李·马辛

主演: 南茜·凯利 帕蒂·麦克马科

类型: 剧情 悬疑 惊悚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56-09-12

片长: 129 分钟 IMDb: tt0048977 豆瓣评分: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克里斯汀(南茜·凯利 Nancy Kelly 饰)拥有一个在外人看来几乎完美无瑕的家庭——一个深爱她的丈夫科尔(威廉姆·霍珀 William Hopper 饰)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罗达(帕特里夏·麦科马克 Patricia McCormack 饰)。然而,生活究竟是怎样的的滋味只有克里斯汀自己知道。

演员:



影评:

  1.       贝西·登克只是《坏种》小说里的一个小人物,不过这个人物着实让人喜欢。《坏种》在1956年被拍成电影,堪称儿童犯罪题材电影的鼻祖,后世的电影《39号案件》和《孤儿怨》均改编自《坏种》,电影《无头谷》也能看到贝西·登克的影子。看看《坏种》对贝西·登克的·描写。
          假若我要从才华横溢的女杀手大军中挑选出我最喜欢的一位,那肯定不是伊娃·库,她的名字太柔弱,心肠又太硬;也坑定不是喂人巧克力的麦德林·史密斯,她皮笑肉不笑,是英国人喜欢的类型;不是咱们美国人格外喜欢的莉琪·波登,据说她曾用宠物猫的脑袋苦练斧技,愿她在童瑶里不朽;不是漂亮的莱达·索萨德,公众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神,都忘了给她鼓掌;亦不是该被祝圣的安娜·哈恩,她出来遍洒砒霜、安眠药和马钱子碱之外,还将一种新的致命毒剂介绍进美国文学;不是别的,正是巴豆油,哦,我的天哪!也不是开老人院的奇雅·吉利根夫人,她总是有办法让老人院不产生财务赤字。是印第安纳州的贝莉·吉尼斯吗?不是,据说她用短柄斧砍杀多人,并将尸体剁成饲料,喂给她的猪吃,倒是懂得勤俭节约。不是对秋水仙碱有着狂热爱好的英国女孩克里斯丁·威尔逊,她让同时代的的医生认为英格兰爆发某种新的疫病。更不是苏西·奥拉,她几乎单枪匹马抹去两个匈牙利村庄的人口。
           不,谋杀这门艺术中的上诉大师,尽管一个个都是天纵英才,却那个都不是我心头所爱。我的头号选择将是无与伦比的被袭·登克,她堪称她们当中的女王:贝西的心脏简直是个小冰箱,脊梁骨乃是钢筋,大脑的精确和冷漠唯有键控计算机才能与之匹敌。
           1882年,贝西·登克出生于爱荷华州的一个农场,闺名贝西·舒伯尔,是亨利·舒伯尔和玛咪·舒伯尔(原性古斯塔夫森)的最大孩子。她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小男孩死于砒霜中毒,当时贝西7岁,年幼无知,把砒霜当作白糖,洒在男孩的面包和白脱上。妹妹帮她提水时,不慎落井溺亡。古斯塔夫森家的祖父在某个周日下午死于枪击,当时他正在后门廊的摇椅里打盹。谁也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更不知道凶手是何许人也。当然了,那时候谁会怀疑贝西·舒伯尔在案发时,是否与其独处呢?这时的贝西是个大眼睛的恬静姑娘,才只有11岁。
           贝西的父亲,亨利·舒伯尔老先生,他死于一场离奇的事故,命丧于打谷机,这场意外始终没有合理的解释。后来热衷登克夫人的研究者发觉有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当时贝西正和父亲一起干活,然而,即使她真的与父亲死亡有关,也从未有人找到靠得住的证据。总而言之,父亲留下的遗产让身后额孤儿寡母生活颇为优越。那时候贝西年龄20,虽说犯罪生涯或许始于偶然,但一路上走的实在顺利,此时的贝西更是满怀热忱。贝西觉得她在城市里必能大展宏图,她的视线已经投向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话虽如此,贝西还是在农场多逗留了一阵子,她要照顾母亲,父亲过世后,她的母亲一直受到消化不良的折磨,不久后母亲撒手人寰,贝西·登克终于完成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任务,她杀光了自己全家。
           母亲如期死去,农场和保险金全部归了贝西,她卖掉农场,搬进城市。她在奥马哈市与佛拉基米尔·库洛斯基结婚,这位先生腰包颇为饱胀。在新娘的坚持下,他给自己买了高额保险。不到一年他就撒手人寰,把悲伤和大笔财产留给妻子。库洛斯基夫人拿到保险理赔金,卖掉继承来的产业,迁居堪萨斯城。没多久她就遇到一个叫奥古斯特·登克的年前农夫,并很快与之结成连理。奥古斯特·登克来自一个富裕的大家族,不过他所在的那一支却只称得上小康。登克夫人卖掉她在堪萨斯城的住所,搬进新丈夫的农场,其职业生涯的华彩乐章让她的同代人即津津乐道又毛骨悚然。
           登克家族的人员关系之复杂,堪比三本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你需要一手拿家谱,一手拿表格、蓝图和铸铁小人,才能搞清楚那些复杂的关系。然而年轻的贝西·舒伯尔嫁入这个大家庭的时候,却没有任何抱怨,而是为了远大的目标如饥似渴地研究起他们。分析这些新亲戚的特质和个性的时候,她仔细的劲头真叫人叹为观止。她搞清楚了每个人和其他所有人的亲疏远近,搞清楚每个人与卡尔·登克老祖父的血缘关系,卡尔·登克执掌家中财务大权。贝西的认真程度与棋手在冠军赛上的表现相比毫不逊色。若是想让这个陈腐的比喻更推进一步的话,那就看看她的表现吧:贝西恰如其分地剪去登克家族的其他枝叶,让财产继承权不可避免地落到其丈夫手中,她在谋财害命这个游戏中展露出精明、算计和冷酷的天分,棋盘上的冠军也不靠着它们驰骋江湖?
           她勤勤恳恳地向着目标努力,用的作案工具包括毒药、斧头、来复枪、霰弹枪、伪装成自杀的上吊和溺水,种类繁多的杀人手段,高超的作案手法,不留蛛丝马迹的杀人作风,完爆职业杀手;十年之后,贝西达成她的目标,总共走了23步,贝西把丈夫都全家斩尽杀绝了,她勇气可嘉,战略卓越,对细节极度关注,这使她成为智慧型谋杀犯爱好者心目中最为钟爱的女神。
           奥古斯特·登克执掌起夫人为其赢得的那片王国,这时的奥古斯特·登克性格发生巨大转变,他不再是那为不问是非、性格温和的丈夫了。他突然觉得自己成了什么重要人物,开始向别人发号施令;这还不算最糟糕的,这位先生视乎要通过许多不切实际的财富增值计划将这笔财富挥霍殆尽。她原本没有打算立刻除掉他,但看到自己毕生伟业受到威胁,她第一次偏离了“宏大规划”中狡诈的保守主义倾向,而是直接把砒霜放进白脱牛奶中。
           贝西的计划总算达成预定目标,儿时梦想悉数成真,她终于将登克家族财务大权握在手中。她坐下来享用辛勤的劳动果实,扮演着失去亲人但是勇气不减的寡妇角色。对于她的所作所为,她大概不曾有过后悔和自责的情绪。她从未把自己看做罪犯,而是一名心事活跃的商人,只不过走了不寻常的发财道路而已,凭借远见卓识和灵活手腕,她将自己提升到了超越了天赋不足者的卑微命运···
           就在她志得意满地坐在整洁的房间里享受生活的时候,沼泽地边响起第一只猎犬的第一声吠叫;爱达·古斯塔夫森姨妈,那位沉默不语、满腹心机的女士,开始游走于村民之间,大声说出他的质疑,“奥古斯特才不是死于什么恶性疟疾,医生就会瞎说,谁知那病究竟啥样子。贝西侄女肯定在奥古斯特的白脱牛奶里放了东西····登克祖父死法和他一个样子···同样突如其来——这难道不让人奇怪吗?唉,老先生身体状如公牛···还不算完,贝西还是孩子的时候,家里头早就有许多说法。贝西对谁有了兴趣,坏事才会降临到那人身上,你们就不觉得奇怪吗?”
           刚开始,邻居们就像在看戏,谁也不肯相信她;接着,某天下午,爱达去找警察,把故事原原本本讲了一遍,“把奥古斯特外出来!”她说。“把他挖出来,一检查就知道了!”
           郡里的警察向上级请求许可,要挖掘奥古斯特·登克的遗体:贝西痛哭流涕,拒绝让丈夫沦为爱达姨妈的恶意牺牲品,于是警察申请了法庭调查令,抛开她的意见,将尸体挖出来:或许是人生第一次,登克夫人陷入盲目、无理性的恐惧状态。她失去长久以来始终保持的良好判断力,想出一套说词保护自己,可这套说词实在是过于愚蠢,怎么听怎么不真实:她告诉众人,奥古斯特和登克祖父是被毒杀的,但是凶手另有其人。犯下这些罪行的是爱达姨妈,她也许把其他人也杀了。她从一开始就怀疑爱达,但害怕自己和孩子受到生命威胁,故尔闭嘴不提。爱大姨妈还不时发出威胁,说要杀了她和她的孩子,并且烧毁房屋。如果她和孩子有个三长两短,她希望众人一定要记住这些关于爱达姨妈的话,日后千万要指证她,伸张正义···
          当天夜里,她砍死了爱达·古斯塔夫森,一同被砍死的包括她自己全部孩子——只有最小的女儿克里斯丁侥幸逃生。很显然,她先用斧子钝头敲晕老爱达,然后用切肉刀割下老妇人的脑袋。做完这些,她给老妇人换上自己的衣服,连结婚戒指也戴在老妇人的手指上。最后一次出门前,她逗留片刻,点燃了整栋房子。她希望——尽管后来被指证明颇为虚妄——警方会把老妇人的尸体当做她的。而后假设爱达·古斯塔夫森应该为这几条人命负责,当然,还有先前那些谋杀案,
           她用报纸裹起老爱达的头颅,随身携带,逃离失火的房屋;然而她的伪装没有能糊弄任何人。第二天早晨,警察在堪萨斯城联合火车站的候车室逮住了她。圆滚滚的包裹放在她的膝头,警察割开绳索,解开报纸,古斯塔夫森小姐的头颅从座位上掉了下去,一路滚过半个候车室。
  2. 据说原来的结尾是:
    母亲发现真相后将女儿灌入大量安眠药,然后自己饮弹。阴错阳差,母亲死去,女儿被救活了。个人感觉这个结尾远比现在“多行不义必自闭”的结尾精彩很多,充分表达了暗黑、死亡、狰狞的气息,足够DISC~
    估计50年代的好莱坞影片审核制度还很严格,这样的暗黑结尾也不能够被当时心存善念的广大观众所接受,所以导演特意修改了一个善恶自有报的中国式结局。
  3. 俄狄浦斯情结

    Rhoda对父亲的依恋在家庭关系中格外明显。Rhoda对父亲的亲近态度,在父亲离别前问父亲“会不会给妈妈写信?”显然很奇怪,一种潜意识中对母亲嫉妒的探问。再得到“会单独给你写一页的信”回复后喜悦,以及之后对父亲的赞美“you are so big and strong”,可以看出对父亲潜意识中强烈的依恋关系。

    儿童对母亲的嫉妒并非偶然,母亲的性魅力及因此获得的父亲喜爱产生的“权威”令其嫉妒,往往隐含着急于取代母亲,获得父亲认可之意。因而电影中,Rhoda对母亲的态度则十分微妙。一方面,她亲近母亲,渴望成为母亲这样有魅力漂亮迷人的女性,因而电影画面中Rhoda反复摩挲着母亲的脸说她是世界上最美丽最迷人的女人这一幕,柔情中带着诡异。Rhoda手的位置徘徊在母亲的脸,脖颈,做出割头的手势,夸赞是真心的,但带着嫉恨。另一方面,她对母亲的顺从并非源自于好感(与对父亲的顺从不同)。她称呼父亲“Daddy”,对母亲“yes,mother”相对拘谨正式的称呼是源自对母亲魅力压制的敬畏。

    Rhoda渴望成为被父亲这样的男性认可的女人。Rhoda拥有完美的礼节,天使般的笑容,在野餐这样的情况下也要穿着漂亮的礼服裙和钉了后的小皮鞋(产生高跟鞋的咔哒响声),不喜欢被人触碰,种种淑女品质体现,无时不刻在模仿一个女人,还是一个(为父亲)保有贞操的,具有性吸引力的女人。根据母亲的描述,她注重清洁到令母亲震惊到程度。弗洛伊德的理论告诉我们,肛欲期发展不当造成的过度清洁,乃至偏执的人格特质(在Rhoda身上体现为对喜欢的事物的偏执)对奖牌的偏执本质上还是对父亲认可的需求,比母亲更注重清洁也是同样的道理。对鹦鹉,雪花球等物质的偏执实际上是对家庭关系中占有不得的移情。

  4. NOTE: 这不是一篇影评 只是个人的观影笔记

    1. 水域意象
    大三意象对话还是精神分析实验课(电影鉴赏课=_=)上 朱老师强调一部电影开头的重要性 据他所说 电影的开头暗示了全片的基调 主题 主体意象和隐喻 虽然我认为这个歪理并不适用所有的电影 但是这个理论对于惊悚悬疑心理类型片(horror-thriller and mystery film) 确实颇为适用 Bad Seed的开头是阴云密布的栈桥和阴森月光照亮的水域 水是精神分析中的重要意象 早期催眠术大师Mesmer在为他的患者进行治疗时 就以水为凭借 水与潜意识的连通也是后世约定俗成的一种“认识” 更进一步(oversee)的说法是 水域象征母体 液体象征羊水 所以在开头拍摄水域的电影 或许多半将女性作为主体进行叙事 而对于Bad Seed这样一部讨论儿童犯罪的电影 水域又隐喻bottom-up的伦理观念 儿童本应天正无邪 如水般纯净 但是Bad Seed中的Rhoda显然并非如此 因为成为影片中的最大冲突与悬疑叙事的主体



    2. 精神分析狂热
    电影摄于1956年 具体设定年代不知 假设为1950年代 刚好是精神分析在美国成为主导心理疗法之时期 影片中贵妇房东在家中举行酒会 会晤深受精神分析影响的心理小说家承接了影片的某几处高潮

    第一场戏 母亲Christine开场与丈夫分离时 女房东前来道别 絮絮叨叨弟弟要在心理学研讨会/俱乐部上发言所以不能前来 这时丈夫离开 家中只剩Christine和女儿Rhoda 音乐一下诡异起来

    第二场戏 Christine送Rhoda赴学校野餐 然后返家参与房东太太的心理学研讨会 讨论因当地一个杀手护士的新闻而起 旋即他们发现Christine对与(女性)犯罪的逃避 (房东称此为psychiatry block) 据她所说 “我只是天性如此 对于手枪和毒品充满厌恶” 这一定要归入潜意识和防御机制那一卦了 当片尾女主身世揭晓 就会明白起来女主这种与生俱来的厌恶竟源自于对于杀手母亲的仇恨和对于自身基因的嫌恶 也是在这一场戏 引入连环杀手Bessie Denke 以及女主在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e)时想到 “困扰我最久的大概就是我可能不是亲生的这个想法…… 这种感觉如此明显 和你们小时候的那种忧虑完全不一样“ 在为这两个关键情节埋下伏笔后 电影再次引入第三个冲突点 广播这时传来快报 女儿Rhoda所参与的学校午餐发生意外事件 Rhoda的竞争对手 好学生小男孩坠水身亡 影片将三个关键情节捆绑于一场精神分析的讨论 使得整部电影与精神分析的关系分外紧密

    第三场戏 Christine已经清楚知晓Rhoda的行径 对于女儿是否天性如此的怀疑让她寝食难安 她特意安排了与精通犯罪心理的小说家和父亲 一位著名的犯罪推理小说家 进行会面 旁敲侧击地询问是否有生来邪恶的儿童 父亲与另一位小说家给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这里引入了一个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专业经常探讨的观点 ”Nature or Nurture“ 究竟相信一个犯罪的孩子是生来坏种 还是后天教育所致 一位心理学家[2]将影片的解读视角投向教养方式(parenting)他/她指出 影片中Rhoda有一个过度溺爱纵容(pervasive)的母亲(overwhelming love)和一个永远在远处 不问家庭琐事的军人父亲 父亲角色的缺席使得Rhoda缺少管束 然而相对于此 反对的声音同样有力 相似的家庭教育 最终孩子的走向却大相径庭 Bad Seed的精妙之处在于将这一场没有结果的争论变现给人看 也就将”当犯罪离开社会的危险角落而潜入温暖的私人住家之中 我们即将遭遇一种全新的恐惧 “[1]变诸现实 (原文:When horror is taken off of the streets and is situated inside of the nuclear family we find ourselves dealing with a completely new form of terror)

    小说家坚持天生论 而Christine的父亲却在极力反对中暴露出了另一个真相 这个真相是他深信后天养成论的理由 却也是Christian倾向天生论的出发点

    3. End
    用一段话作为了结 节选自一部研究美国恶童系电影的文献 对于美国历史不甚了解的我 对于这一类声音缺乏判断力 放在这里仅供参考:
    ”Youth culture was permitted to flourish after the Great Depression disconnected young people from their traditional economic roles, and enrollment in high school became normalized. The popularization of automobiles also gave teenagers increased mobility and freedom to congregate outside of a supervisory adult gaze. Concerns were raised particularly in light of an unprecedented national concern over youth crime.“[3]

    P.S. 想到的另一点无关的是 Leroy在剧情中的作用 这个所有人都认为天生愚痴 却又常常表现出阴险 给观众一种“也许他是装作智力有残疾来作为障眼法”的错觉 然而我们最终得知 Leroy真的有智力缺陷 但是Rhoda/观众却被这样一个有智力缺陷的人看破/引领解决谜团 实在是一种很有趣的安排

    [1] Anonymous, The Bad Seed: Nature Vs. Nurture? (2011, October). Retrieved from
    [2] Gerald Schoenewolf, The Myth of the “Bad Seed.” (n.d.). Retrieved from
    [3] Lennard, Dominic. Bad Seeds and Holy Terrors, edited by Dominic Lennard,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