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餐厅失控夜(台) / Bod varu / Bod Vardu / The Chef
导演: 菲利普·巴兰蒂尼
主演: 斯蒂芬·格拉汉姆 雯叶特·罗宾逊 爱丽丝·菲塔姆 杰森·弗莱明 汉娜·沃尔特斯 马拉基·卡比 伊祖卡·霍伊尔 塔兹·斯盖拉 劳伦·阿朱福 雷·潘莎基 洛德斯·法比尔斯 丹尼尔·拉凯 罗比·欧尼尔 安妮·罗斯·戴利 罗莎·埃斯科达 托马斯·库姆斯 菲利普·希尔·皮尔逊 乔丹·亚历桑德拉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21-08-23(卡罗维发利电影节) 2021-12-29(英国)
片长: 92分钟 IMDb: tt11127680 豆瓣评分:7.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今晚参加放映与Q&A回来,编剧和剪辑师两位都是朴茅大学的校友,且剪辑师住在朴茅,所以倍感亲切。
听了一些有趣的八卦,凭记忆写一下:
1. 筹划九个月,剧本workshop两周(Steve Graham第二周才过来)拍摄时间因疫情减半,又因疫情的缘故剪辑时间无限加长,剪辑师最后无聊到把第三条和第四条全片混剪了一个伪一镜到底版本出来,制片方吓尿了哈哈哈。当然我们应该是看不到了
2. 原计划拍8条,也就是90分钟的全片拍8遍,由于疫情只拍了四条(包括出大错没拍完的第一条,所以其实只拍了3.5条)最终选了第三条成片
3. 大多技术人员倾向选择只有8个错的第四条,但最终选了拍摄中100多个失误的第三条,原因是Steve Graham更喜欢自己在第三条的情绪表现。没想到吧!说实话我可以理解,毕竟电影应该是带有手作温度的活生生作品,不应是完美的机器制品
4. 剧本的workshop:编剧在写剧本时,参考了Shane Meadow与Steve合作时的风格,只写cue和过渡,不给具体语句,对话遣词全靠演员自由发挥,正因为如此,每个演员,哪怕龙套角色都有一套符合逻辑的对话,令餐厅里的声音充满了层次感
5. 片中的一些侍应其实是片场工作人员穿上制服扮演的,你以为他们是在端酒上菜,其实是过去告诉演员们摄影机要过来了,准备
6. 因为剧本只有bullet points,所以只有七页,厨房里的演员们在柜子里,面板下塞满了小抄,哈哈!
7. 对 里面做的食物都是jones & sons的主厨事先准备好以后,让演员假装烹饪装盘的,yes,they are cold and not nice
8. 拍摄地点是真实的饭店 Jones & Sons,在Dalston,那地方…meat chef在路上被打劫了
9. 最初剧本开头还有一场戏,是Andy坐在出租车里,有他买酒的镜头,还有跟uber司机对话,司机会聊到工作太辛苦迟早要压垮啊这类话题,最终因为摄影机太大塞不进车里而放弃没拍。没拍的确明智,不然这个开头有点散
10. 那个Racist光头其实演员人超nice的!
不间断的电话,焦躁的中年男人,跟着他的脚步走入了一家饭店的后厨。他是这家餐厅的主厨,迟到的他正巧赶上检查人员的审核,因为从五星掉到了三星,主厨直接发脾气却发现这其中自己也有很多责任。经理来开餐前会,准备进入战斗模式,很忙但麻烦不断:臭脸又不会变通的黑人服务生遭遇7桌的刁难歧视,后厨的洗碗工摸鱼需要维持秩序,甜点的酱要测试,突然出现要钱的前合伙人和点评人让主厨头大,网红非要吃牛排引起的不满,经理不按流程办事和对服务员的袒护让后厨和前厅的矛盾激化,刚平息的战争又因为一位客人过敏叫了救护车达到了巅峰…主厨酗酒焦躁各方压力最终昏倒在了走廊里。
一个半小时,一个长镜头,真的是在技术层面就值得一个掌声。镜头从主厨开始但并不是只关注在他一个人身上,会切到服务生,经理,后厨洗碗工,甜品师等等。最重要的是节奏掌握得非常好,压抑忙碌的后厨工作和战场一般的前场工作交替的同时会有三次喘息的机会:洗碗工趁扔垃圾摸鱼跑出去买烟,经理和二厨打完架被气哭到厕所里抹眼泪,以及最后过敏追责争吵之后主厨默默回到办公室喝酒冷静和家人打电话。正是这三次节奏的调节让观众得以喘息,并不是持续的紧张和高压。同时电影也有效的区分了该剧情片和纪录片,加入了一些矛盾冲突和设计,让所有一个餐厅会发生的意外统统发生在这一个半小时里,达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效果。
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我看简介就被吸引了。在热门餐厅打过工或者爱好观察的朋友就会了解,这就是个战场。餐前食材的准备,流水线作业的分工和质检,出餐前的检查,对特殊需求的顾客的照顾,对业内人士的格外关切,特殊情况的应对处理,厨房和前厅的相互配合,气氛调节…每个环节都在考验一个团队的合作和老板与主厨之间的配合。不断的争吵和道歉,极大的压力和不断累积的情绪,都让整个电影的矛盾冲突大于很多电影。大多数的节奏啊缓慢加几个冲突,这一部就是冲突加几口喘息。所以非常刺激,不亚于爽片!
和我一样爱美食对后厨感兴趣的朋友会喜欢,也是一个很好的一镜到底的教材吧
后厨只想按照经验完成应该完成的菜品,不多不少。
服务经理只想越多的客人越多的美誉度。
前厅服务员只觉得客人烦死了,各种各样的多余过分要求。
主厨有债务有破碎的家庭需要处理,根本无心管理。
很羡慕那些身处复杂环境,担起各种负面情绪,完成主要核心工作,让整场流程顺利进行下去的人,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优秀管理者。
作为我个人,其实很怯懦,工作中只喜欢干自己一个人能干的了的工作,遇到难一点的工作,就像是爬一个旗杆,如果爬上旗杆,是一件自己高兴别人也称赞的事情,结果无非是爬上去或者爬不上去,爬不上去反而会成为一个泥坑,自己掉进泥坑,开始悲伤于自己的境遇为什么这么惨,被负面情绪控制。
这是一部需要细细品味的影片,如果看前10分钟就放弃了,那真的很可惜。
这部影片法国版海报译为《主厨》The Chef,英文版译为《沸点》Boiling Point.个人偏爱英文版。
人生的喜怒哀乐被压缩在了一个餐厅周五繁忙的夜晚,一镜到底的拍摄更是让演员的演技展露无遗,摩肩接踵的厨房内场,散漫涣散的餐厅外场,除了厕所可以让人暂时躲避予以喘息,到处都是逃不开的压抑。餐厅里的每个人都是主角,扛着压力窒息的活着,心理极限一触即发,当最后那根稻草折断,你的人生也到达了沸点,滚烫的开水报废了你所有的努力,你倒下了。
主厨家庭琐事一堆,没有管理能力,被同行带美食评论员来餐厅威胁;二厨每每替主厨扛事,却始终得不到加薪;黑人洗碗工经常性迟到,洗碗大姐怀孕还要替他的班;法国调料小妹英语欠佳,大部分时候跟不上主厨的利物浦音,这也是最后造成第13桌客人过敏急救的隐藏原因;前厅经理只想着得到好评,客人提前的过敏源没有录入系统,不断接受超过预定的客人,让后厨接受菜单以外的牛排薯条;前厅服务员们,烦恼于客人各种无理的要求,还要受到后厨师傅们的谴责。
越是忙碌,越是急躁,互相的指责谩骂一触即发。告诉我,这是不是你的职场生活的餐厅版?
通俗点的扪心自问,“这年头,谁容易?”有偷奸耍滑的,就有任劳任怨的,谁家里没有需要照顾的事,就你需要被理解吗?没有能力两头兼顾,那就等着最后那根稻草,点燃你的沸点。
我喜欢这片子的的空间窒息感,让你的压力无所遁形,你像是被塑料袋套住了头,找不到可以呼吸的孔,默默的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们,生活与他们而言,不都是被煎熬在铁锅上,人生随时可及沸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