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A Murderous Affair in Horizon Tower
主演: 郭涛 杨子姗 杨颖 焦刚 刘丹 倪虹洁 吕聿来 郑人硕 马亮 孔雁 张柏嘉 马小媛 曹恩齐 金世佳 王圣迪 李解 曹艳艳 吴玉芳 毛雪雯 王梓尘 高睿菲儿 汪飏 李溪昶 闫汶渲 张晗 郭震 吴恩璇 大虹 张捷旸 王美茜 唐颖 严丰 王蕊 刘佳玮 东周文德 李昕岳 曹蕴 Scott Elaine 上官瞳 李雪蕊 田卓源 王华国 陈晶晶 谷红岩 朱晓鸣 邱悦 杨强 李柯瑾 韩东儿 红木 殳俏 Jonny 杨迎春 代文君 王荷酿 吉说达胡 王馨阳 赵刚 高亮 刘惠仪 蒋林燕 刘毅 杨君 Patrick 姚柏仲 赵佳忆 陈羽汐 张煜雯 王堂堂 宋子瑜 米拉 姜来 张治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0-08-19(中国大陆)
集数: 16 单集片长: 40分钟 IMDb: tt11395850 豆瓣评分:7.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作为法律工作者,从我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专业角度,我来给大家讲一下,如果被害人报警,我受理了这个案子,从目前的证据,继父被定罪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注意!
注意!
注意!
看本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关闭上帝视角之后再思考问题(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司法人员那样)
首先我们来看本案都有什么证据(针对猥亵、恐吓等等美宝兄妹儿时的犯罪):
1. 物证:完全没有。
2. 书证:幼童被拍的照片。
3. 被害人陈述(两名被害人,都是儿时的记忆,且其中一名被害人有精神疾病)
4. 犯罪嫌疑人供述:零口供,完全不认罪
5. 鉴定、现场勘验等:全部没有。
首先好多人认为一出手就能钉死继父的照片,从专业的角度讲,你们不知道它有多薄弱。首先你得证实拍照片的人就是继父。这个继父完全可以说是当年他们的妈妈在外面认识的不三不四的男人做的,而他尽了一个父亲的责任把他截下来,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想万一将来能作为证据告那个人,所以保留至今。至于为什么现在拿来要挟,可以说这些年因为两个孩子不尽赡养义务所以因爱生恨,而且甚至可以说,不是要挟,只是想要这些年的抚养费。(至于敲诈勒索罪的问题,我后面再说)
言辞证据呢,两个被害人当时都是幼儿,案发时间已经过了很多年,这两个孩子的记忆会不会存在偏差,会不会是其他人(比如曾在夜总会工作的妈妈)刻意引导的结果。在与犯罪嫌疑人存在重大矛盾的时候,尤其要谨慎认定事实,尤其是其中一名现在还有精神疾病。
其他的,全部都是传来证据,不是直接证据,镇上的人只能证明这个继父对孩子打骂,连虐待都不一定能够,更证明不了猥亵;李桂兰医生、后来的朋友们,全都是听美宝的转述,不是直接见证人。全都没有证明力。
其他证据没有了。
当然,在二、三十年前,如果遇见特别特别愤怒、觉得实体正义远远大于程序正义的警察,可能会刑讯逼供,屈打成招,犯罪嫌疑人最后也供认了,那本案倒是可以定罪了。但是在如今的法治环境,绝对不可能。
所以上面这个案子,因为年代实在是太久远了,在没有超过上面证据的情况下,很大可能性,结论就是“直接证据之间存在重大矛盾无法排除,不能排除全部合理怀疑,无法达到起诉标准”。
看起来好像很无力。这也是最后男主说“无罪”大家瞬间暴怒的原因。
因为大家有上帝视角,可以看到继父实际上都做了什么,可是这个案子将来办理的检察官、法官们都没有,只能按照证据判案。
而且,这个“无罪”,反而是司法进步的体现,是几代法律人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的结果,才确立下来的越来越严格的证据标准,以及在西方称之为“无罪推定”,在我们术语上叫“存疑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则。
因为法官没有上帝视角,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只能放掉一些,不确定有没有犯罪的人。这真的是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不断平衡之下,所得到的结果。
可能你们会问,这样会不会不公平,会不会是“迟来的正义”,可是你们要想想,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谁来评断到底什么是正义。双方各执一词的时候,谁来判断哪方是正义。
你们想想有多少人在继父视角第一集的时候动摇了?即使坚定的那些人,是不是依靠的也是之前上帝视角得来的线索,而不是证据。
上面的这些原则,就是保护每一个人,在将来,不会因为一些巧合,一些看似合理的证据,而被判自己没有做过的犯罪。
要知道,现在很多有名的冤案,当年的证据可是比上面这个案子的证据要充分得多。
所以你们要问以后遇到这种问题就没有办法了么?
答案是有,就是被害人马上就报案。
依照现在的刑侦技术,如果被害人马上就报案的话,根据现场的很多其他物证,比如体液,比如被害人身上的伤痕,而且因为事发时间较近,即使是被害人年纪小,他们的证言也会更加可信。也更能找到邻居、老师等等作为一些其他的佐证,加强幼年被害人证言的证明力。
总之就是可以找到很多对抗犯罪嫌疑人的无罪辩解的证据,而不是像本剧中,只有两个被害人时隔久远的指证。
美宝和俊能够成功将继父送进监狱的最好机会,是当年马上报案;随着时间流逝,这个概率永远只会越来越低。(在继父拒不认罪的前提下)
下面就要来到我说的第二个问题。
被害人为什么不报警。
这也是我今天写这篇文的原因。看了很多评论,我真的很愤怒,也很无力。
首先,因为我上面说的证据不足难以定罪,即使被害人报警了,也很难将继父最终定罪,结束之后不但可能遭到疯狂报复,继父一旦将照片公布(请注意,仅仅公布照片不一定犯罪,而且他有很多秘密公布的方法,或者就是鱼死网破、两败俱伤,我坐牢你身败名裂),那么小鲜肉钢琴师弟弟会遭受到什么样的舆论呢?司法人员定罪需要程序、需要证据标准,可是网友不需要。
具体你们脑补一下现在某个当红明星如果被传出(都不用照片,只要微信截图啊、甚至文字的指控)小时候曾经被性侵过,那么针对他的舆论将是什么样的?相信大家都能想象到吧。
其次,就算报警之后,能将继父定罪。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会有人把事情传到网上去么?别跟我说什么司法工作人员严密保密这种事情,任何环节都有可能有万一,毕竟被害人是明星,被害人不想冒这种万一,也很正常。而且继父就算定罪猥亵,他会关一辈子么?他不会刑满释放么?他出狱以后不能找记者么?
然后也来到了,你们总质疑的为什么不报警敲诈勒索。调查敲诈勒索犯罪,性侵照片的事情就能保密么,继父因为敲诈勒索才能判几年,四、五年顶天了。然后呢?他出狱以后呢?
你们怎么能够要求两个常年受这种精神压力的人,心理有问题的人做出这种正确的选择呢?至于闺蜜等社会精英为什么不报警?他们凭什么用别人身败名裂得机会去赌呢?这件事归根结底,不还得是弟弟释然了,弟弟同意报警才可以么(也就是本文的结局)。
把他杀掉然后闺蜜们一起掩盖这件事你们就不要跟我说了,这是另外一种题材的片子,不是本剧这种现实的片子,更不是现实。你们在现实中不会真的会决定把继父直接杀掉吧。。。【来自法律人的凝视】
那你们就要问了,我上面呼吁被害人当下就报案;后面又分析被害人选择不报案,很正常,难道不矛盾么?
是的,这就是我今天叨叨叨这么长篇大论,要说的最重要的事情。
造成这种悖论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被害人有罪”、“完美被害人”理论。也是本部剧最核心的价值观。
总有一些评论说,大结局女主警察说服楼主前妻的那一段话,强行女权。但是并不是,她只是总结了全剧的中心思想,可能总结得愣了一点,但是绝对不是突然的。她的这段话能够真的引起同为女性的共情,也真的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毕竟我们受此困扰太久了。
“被害人有罪”、“完美被害人”理论是贯穿全剧的。
从上来第一个案子,保安撞死人,因为被害人家属的贪婪,就有弹幕说“这样的人不值得可怜”。
茉莉在森的叙述中,对森颐指气使、不够温柔的时候,弹幕说“这样的女的,不被出轨才怪呢”。
发现美宝好像也认真跟森哥哥在谈恋爱的时候,也开始有人期待美宝实际上对于森已婚的事实不知情,不是真的小三。
倪虹洁饰演的妈妈一旦表现出“贪钱”、“偷人”的性质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怪她,仿佛这些是她被家暴、她儿女被继父性侵的原罪。
就不用说,即使男主警察,也时刻对着战友女儿冒出来的“穿这么露不是引人犯罪么”等等直男癌言论,此时弹幕也有大量人认可,女性不应该穿这么性感,可以减低犯罪率。
以及最终的,被害人因为被性侵,怕性侵的事情曝光,所以选择不报警,居然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本剧最大bug???你们知道现实中有多少人遭遇性侵后选择不报警么?你们知道即使报警了,有多少强奸案、性侵案,定不上罪么?你们又知道被害人在这个过程中要遭受多少伤害么?事后就算不被捅到网上,难道邻居不知道么?邻居不会指指点点么?你们没看到仅仅因为美宝妈妈“偷人”,他们就二话不说诬陷他们“偷东西”么。(当然虽然最后被证实是他们编的,当然这件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夜总会工作的女人养的孩子一定会教坏自己家的孩子,有什么错,肯定也先怀疑他们家的孩子)
(不报警敲诈勒索同理,因为敲诈勒索就一定得曝光犯罪工具-性侵照片,跟曝光性侵,没有什么区别)
是,呼吁性侵、家暴被害人报警,也是我们必须的工作之一,也是为了能将更多的性犯罪分子、家暴者绳之以法的最好的手段,增大他们的犯罪成本,让他们不再抱有“就算我侵犯你了你也不敢报警,你不怕被人说闲话么”的侥幸心理,不敢犯罪(而不是所谓的,让女性穿更多的衣服)。
但是这个工作绝对不是,你说一句“你们要勇敢”、“坏人需要绳之以法”这么简单粗暴,是一系列旷日持久的系统工程。
首先社会要建立更多相关的机构,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保护他们的隐私、帮助他们在投告不成功之后,进行身份的隐藏,让更多有此遭遇的女性知道有这样的社会机构存在,懂得前来求助;其次要慢慢转变社会舆论,让“受害者有罪”、“完美受害者”理论慢慢变得越来越少。等等,是很大、很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的。
而本剧这样优秀的影片,就是影响社会舆论很重要的手段。
我们现今的舆论、社会环境,绝对不是被害人能够放心大胆选择报警的环境,即使在这么一部抨击“被害人有罪”的电视中,弹幕中仍然充斥着“被害人有罪”的评论;仍然有很多人觉得不自觉的认为,被害人不够完美,就活该被害、被出轨、被家暴;女性太美了,穿着太暴露,就会引人犯罪;很多人质疑被害人为什么不报警,甚至因此打差评。
简直就是大型社会观察样本。
我们必须从心底里接受,被害人有理由选择不报警(因为怕受到各种伤害)、有权选择不报警(人权),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被害人选择不报警(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他们被害不是他们的错,她们可以选择不报警,她的家人、社会仍然会接纳她,而不是对她在整个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用放大镜观察,只要有一点不符合传统女性的框框,甚至不报警,就苛责、质疑。这个认知,仅仅是第一步而已,都这么困难。
所以,很久没有在网上发表过什么言论的我,写了这么长的评论,就是想感谢本片的导演、团队,作为女性,作为法律工作者,我感谢你们这部片子在这个问题上发声,在这件事上做出的努力。
我也看到了,有很多人,已经受到影响了。
这就已经是这部片子最大的成功的。
更何况本片的服化道、各种细节、音乐、剪辑。
打2星?excuse me?(也不是完美无瑕一点bug没有,我只是针对上面这一个争议发表观点,其他不予置评【求生欲】)
光是倪虹洁杨子珊等等演员的演技就值5星了好不好。(我没提ab,对于她我不予置评,你们可以认为我觉得她演得好,也可以认为我觉得她演得差,我不想扰乱本文的重点,本文不讨论ab的演技,仅仅是不讨论,我没有任何意思【求生欲】,只是怕影响讨论重点而已)
倪虹洁老师我吹爆啊,要知道在此之前祝无双给我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即使我再告诉自己不能这样,我都免不了对倪虹洁塑造的其他影视形象有负面印象,真的是童年阴影。但是这部剧我真的忘了祝无双了,我完全沉浸在她本人的演技中了。各个版本中不同的眼神、肢体动作,时而阳光,时而妩媚,要表现勾引人的时候,连腿的动作都带着风情;恐惧、爱子的疯狂,都展现地恰如其分。太爱了。
我从此能忘了祝无双了!!
最后,欢迎针对我上面所说的专业问题进行提问、探讨,只要是合理的,合逻辑的,认真的,我都尽量回答。
释法说理,让大家理解法律的规定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么规定,也是我们的责任之一。
…………………………………………………
【更新】
加了好几天班,几天没仔细看,居然变热评了。我真的是好慌张啊……
我已经好多年没在网上跟人吵架了,因为怕看吵架,我平时连弹幕都不太爱开,这个片子真的是因为晚上才开始看的,有些地方实在害怕,为了高能预警,所以才开的,也是幸运,才能看到我上面所说的,“被害人有罪”论的微观社会缩影。
现在在网上发表点什么观点真的是好难啊。
我原文的求生欲难道还不够强烈么。
我只想讨论一件事,就是被害人不报警,到底有没有社会基础,到底是导演凭空想象的,还是真的有大量被害人默默地忍受着压迫,不敢反抗;而对于被害人不报警处境的体量,就是为了将来能让更多的被害人放心报警,做好的舆论准备。
这个剧有没有bug,真的不是讨论重点。我也知道只要加入这些东西,就是无休无止的争论。而且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我错就错在在结尾说本片值5星。好吧,我再求生欲一把,我觉得本片值四到五星,因为我这个人很看中社会价值、社会责任感,所以我私心因为这个多加一分。但是我尊重你们给他打一到三星的权利,毕竟每个人欣赏艺术作品都有不同的角度。我发表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说你们打低分不对。我错了……我不是粉丝洗地,你们其他人随便给这个片子打分,都可以。
我这篇文不是讨论这个片子作为悬疑片有没有bug,是不是完美无缺的艺术作品的地方。我这篇文是因为一部还算比较成功的影视作品(从流传度和讨论度来说的,因为只有流传度和讨论度高了,才能给更多人传达价值观)讨论了以前比较少的人讨论的话题,也恰巧是我关注的话题,是和我的职业比较相关的话题,所以我很感谢这部片子。
我也想传达一下自己的价值观,真的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件事,那么被害人第一时间选择报警,不放纵犯罪,才有可能逐步实现。
我也明白所有人都一下就转变观念不可能,国外已经进行了很久都没有什么进展的事业,咱们国家拍了部电视剧就改变了,我还没有那么天真。但是至少我看到评论里面很多人,因此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开始理解被害人的处境,那么就已经算是成功了。
至于我是不是专业人士。只要接触过一阵司法体系,尤其是刑事部分的人,从我的行文就能看出来我是干什么的。但如果你还说我不是,那好,你对。我总不能把我工作证复印给你看吧
总而言之,关注重点,关注重点,关注重点。
因为打给本片打低分,觉得被我冒犯到了的人,我错了,我不对。
這部劇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太復雜了,主要的靈感來自於生活中我們常常在網絡熱搜上看到一些聳人聽聞的犯罪案件。當我們帶著獵奇的眼光去圍觀去評論的時候,是否認真想過這些事情有可能就發生在妳身邊的朋友或者家人身上?
《摩天大樓》的改編也是基於這樣的立場,雖然我們用了一個懸疑推理的外殼,用懸念勾著觀眾進入故事,不停的反轉再反轉;但昨天應該有很多觀眾已經看到大結局。但我想說的是,這部劇真正想表達的並不是究竟是誰殺了鍾美寶,而是這個世界上,不應該再有下一個鍾美寶出現。
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最近許多關於女性的犯罪案件,在網路輿論的討論中,總會要求女性是一個「完美的受害者」,好像社會對她們有比較高的道德標準。當她有一點點“缺點”,或是當她有一些自我表現,又或者是她有一些跟大眾普遍認知的女性標準不同時,在這樣的犯罪案件中,明明是受害方的女性就會在輿論中淪為“她活該”這樣的網絡暴力中。
我們創作這部戲的目的就是告訴大家,犯罪就是犯罪!
這是《摩天大樓》最重要的一個議題,整個故事在前面的大部分篇章,呈現出的是各種人物跟人物之間,女性跟女性之間的一些掙扎和痛苦,甚至是誤會。但我是希望表達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唯有大家都勇敢起來,互相不再批判對方,女性能夠相互理解和團結在一起,很多惡的事情才能夠得以伸張。我希望傳遞一些溫暖人性的力量,即使人本性可能是有私怨私利私僻的,不同人也會因為自己的價值觀,去批判和誤解其他人,但如果放在一個真正的罪惡前面的時候,每個人心中都還是有良善正義的一個部分,在那個良善的驅使下,每一個人到最後還是會選擇最光明的,最互相幫助的那一面。
最近這幾週,我都會不定時的來主頁回覆大家的提問,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是關於劇情的、幕後趣事的,或是想來瓣嘴的。
以下分析纯属个人观点,摘抄请注明出处,欢迎探讨~
《摩天大楼》与其说是一部刑侦剧,不如说是部以刑侦为躯壳的女性导向的讲述爱与救赎的故事。
故事主线:一个单身女性在家里离奇死亡,自杀或他杀都有可能,两位警察在破案过程中,走进了很多嫌疑人的生活,被嫌疑人们欺骗,又被嫌疑人们感动,其中一位刚入社会的刑警队新人杨蕊森在整个案件中不断看到社会的恶却始终相信并追求善,并在最后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
盘线索盘时间线什么的我就不讨论了,豆瓣大神很多,而且很少有影视作品没有bug。
这部剧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它的立意、三观及讲故事的方式。我想从几个主要人物身上来说一些自己的心得。
钟敬国是个老刑警了,看起来吊儿郎当,不着边际,从警多年,自己之前带的助理都升成自己的领导了,他不仅原地踏步,还被某个案件的当事人诬陷为“性骚扰”,面临停职的处分。
直男癌晚期患者,虽然是警察,但内心却觉得“女孩子穿得暴露就是引人犯罪”“长得没那么好看就不担心被杀”,此类观点经常被助理杨蕊森吐槽性别歧视。
直到后面我们慢慢发现,原来他曾经也意气风发,只因为当初在追缴逃犯的时候,在好搭档与带枪的逃犯博弈过程中,职业需要与兄弟情谊产生了纠结,没有在第一时间选择去救谁,而导致搭档被杀,心存愧疚,而后在面对工作的时候都不愿意投入真感情,害怕再次失去面对痛苦。但他收养了搭档的女儿晓晓,自己一直未婚。对待这个养女,他丝毫不亚于亲生父亲,生怕女儿出事,总是拿各种案件来吓唬她“外面的世界很危险”,而女儿说他“身为一个警察遇到点危险的事不是很正常吗,一天到晚吓唬我”,很可爱了。
钟敬国也在成长,在与新助理杨蕊森的搭档过程中,一次次被这个年轻的姑娘吐槽观念老旧,发现她的善良与理性;与养女的相处也很类似,虽然女儿嘴上总嫌他烦,但心中却很理解他,爱戴他。看着越来越懂事的女儿,他也终于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放心的笑容。
钟敬国是我国大多数男性的缩影,和他们的职业无关,我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甚至这个人就是我们的父亲!
杨蕊森是我个人最最喜欢的角色,人物非常饱满,成长经历清晰可见,三观最正!
当年轻的面孔说出“惩恶扬善”的话,多少有些可爱的好笑。她不知社会险恶,人心复杂,规则繁多,当她真正从警校毕业步入职场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常常与嫌疑人产生共情,被骗得团团转。审讯室里用铅笔记录口供,走哪都带个笔记本,整天追着师父到处跑,有个男朋友却常常不能见面,不能好好吃个饭看个电影,面对男朋友的不满却丝毫不曾察觉(此处心疼这位理想中的男朋友一秒钟)
但是她认真、努力、心存善念,一次次用自己的温柔感化了嫌疑人,说服他们讲出了真相,她也救赎了很多人。尤其是第一次询问叶舒俊的时候,钟敬国光顾着和经纪人吵架,而杨警官细心地观察着越来越激动的叶舒俊,最后走过去温柔地说了句“我能单独和你聊一聊吗”,询问才得以继续下去。
杨警官去找吴明月的时候也很温柔很正,“也许今天就是最适合的那一天呢”,让吴明月仿佛看到了曾经同样说出这句话的美宝,那个一心想要救赎她的美宝。至此,作家的心扉才愿意打开。。
杨警官和沈美琪的对话是她最激动的一次,此时此刻的她已经不是最开始那个唯唯诺诺的职场新人,她有观念,有想法,想要为女性发声,也在纠正在这条道上走偏的女性。“为什么大多数人总是习惯性地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女人的身上呢”,“该指责的是那些施暴者,不是受害者!”
我最喜欢的还有杨警官在酒吧与上司刘菲的一场戏,对于师父被一个女性当事人污蔑性侵这件事,她没有像警局里其他同事人云亦云去相信(虽然刚开始也有点小怕怕),而是通过自己对师父的了解,又在偷听到了师父的供述之后,选择相信他。她说,“现在的女性在社会上地位越来越高,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人的施舍,而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不停地努力争取换来的。就像之前我们看到的新闻(Me Too?),大家做了那么多,那么多人勇敢地站出来呢,就是为了让女性在职场上不要再受到压迫。但是如果有人利用了这一点,那大家所做的一切不就都白费了吗?”这段话,三观太正了!
越是自卑的人越爱粉饰自己,越是自卑的人越容易喜欢上比自己更弱甚至残缺的人,这样才能找回一点优越感。谢保罗就是个自卑的人。
不好说他的自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毕竟从小没有父母的孩子是很敏感的(所以当看到被自己撞死的人的孩子时,一向精明的他退缩了),大学挂科两次,6年才毕业,银行总行没考上被分配到了支行,但他坚决认为自己是个优秀的人,即使最后做了物业保安,依然说“我们小区的保安和别的保安不一样”。
前女友离开他,他一定不甘心,所以去跟踪骚扰;面对肢体残缺的轮椅女孩,他突然生出了莫名的强大的保护欲望;听美宝讲述自己不幸的人生,他也觉得自己是最理解美宝最能保护她的。
谢保罗的爱情,是建立在“你比我还可怜”的前提上的。他是个可怜的人。
屋里的娃娃都是残缺的,我们不知道这些娃娃是他到处捡来的,还是破坏后的,但是他见不得娃娃比自己完美,这是真的。他做梦梦到美宝和林大森偷情,为什么呢?美宝和林大森的情人关系本来是假的,谢保罗不可能看到,但他为什么做梦会梦到?我猜想是其他人在串通整个口供的时候,谢保罗内心接受不了美宝这样的形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醒来后的那一声大喊,包含了太多的情感。
看故事的前几集,林大森是个倒插门的软饭男。一脸自负的表情,举手投足让人不愿意相信他说的话。直到故事结尾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也是为了保护妻子宁愿独自面对一切唾骂的好男人。他和美宝儿时的经历绝大多数应该是编的,但邻居这个点应该是事实,一方面这个线索不容易造假,警方查户籍可以查到,另一方面,李茉莉在咖啡店毛坯房前曾经嘱咐美宝要把理想付诸于行动,并秀了自己的婚戒,可以猜想钟美宝可能是林大森和李茉莉的媒人。
林大森和李茉莉应该也确实是大学同学,并且一直都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尖子生。林大森可能因为学业比较出众被李茉莉重男轻女的父亲看上,同时他自己对李茉莉也确实比较好,算是比较合适的一对(家庭悬殊那些应该是真的,林大森妈妈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没什么眼界也登不上台面,亲家多少会有嫌弃之嫌)所以,林大森在女方家过得不太容易是真的。但夫妻俩的感情其实是不错的(这是李茉莉不幸中的万幸)
很难说林大森好不好,剽窃妻子作品有可能是真的,像李茉莉的供述“他觉得他娶了我,我就是他的,那我的作品就是他的作品”,也可能是李茉莉意识到自己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又不想把创意埋没,委曲求全让丈夫去使用了。
突然想到很多妈妈们在催婚时,对女儿说的话“男人嘛,主要是对你好,能赚钱就够了,你要求不能太高……”
林大森的反转其实不太容易让人同情,可能前面反派人设太遭人唾弃,转不过来。但是,这个角色本身并不讨厌,为了刚刚生产的妻子能够免于坐牢,他甘愿承担一切,这个决策相信很多真爱妻子的老公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至于一口台湾腔确实很难圆,我只能主观认为是上学期间经常去台湾参加什么学术活动,或者周围很多人都是台湾人,长期被影响的吧,毕竟东北话和台湾话都太容易传染了……(我知道,非常牵强)
从小被重男轻女的父亲压制,不管再怎么努力都没人愿意看到。曾经因为叛逆假装男孩子,抽烟喝酒打架为了向父亲证明男孩子可以做的事我也可以,结果被父亲扔进“私立学校”。(这个私立学校隐射杨永信学校,看剧里15集,校长叫杨永义)长大后即使学业有成,也得不到最好的机会,只因为自己是个女孩,不可以继承父亲的衣钵,而应该留在家人身边乖乖相夫教子。庆幸的是,她在“私立学校”遇到了两位好友——丁小玲和钟美宝,两个同样命苦的姑娘,相互拯救相互温暖。
李茉莉曾在审讯室和杨警官说她小时候受过伤导致习惯性流产,这个伤其实是在“私立学校”被女教官打的那一次,她疼得捂着肚子,当时美宝哭着说她做错了,不应该再跑过去救自己,这是怎样的一种情谊啊。
嫁给林大森应该是李茉莉不幸中的万幸,虽然父亲不重视她,但大森哥哥对她足够好,又有美宝和丁小玲两位好姐妹,李茉莉的人生也是有温暖的。
敢爱敢恨的一个女性,这样的女性,在国内甚至亚洲,可能都不太受理解,毕竟这个社会要求我们把牌坊立住,自己的不能倒,别人的也不能倒。
她学生时代早恋、化妆,被视为异类,视为不检点,被骂骚。但我感觉丁小玲放在美国这种国家,也就是《贱女孩》《歌舞青春》中一个普通的女学生吧.~
她和离婚的林梦宇玩cos,但绝不答应林梦宇的求婚,也是"渣的明明白白"~挺有趣的一个女性,丰富了女性群体的画像。但插足别人的婚姻(哪怕是假离婚)是不对的。
林梦宇让我想到了日本职场里的中年大叔,工作压力巨大,只能兢兢业业,勤奋刻苦,下班后混在歌舞伎町,或者大街上偷拍女性裙底等等,逐渐变成变态,做着各种龌龊的事情。
林梦宇爬通风管道偷窥是真的,但只偷窥过美宝,觊觎美宝的美色而已。毕竟哪有那么多通风管道可以爬。
林梦宇有一句话说的比较真诚“曾经的我干净的像一张白纸,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地,觉就变脏了,变得自己都讨厌自己”,这句话倒是真诚,我们又何尝没有变成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
他和其他人一起隐瞒警察,与其说是他从不做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丁小玲对他的评价),不如说他的内心还没有彻底腐化。对这个人,我讨厌不起来,只觉得也是个可怜人。
很典型的一类女性,自己比较自卑,嫉妒心强,总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别人身上。
我一直认为,伤害女性的这个群体,不分男女。
如果不是杨警官给她看了美宝小时候被性侵的照片(剧里那张是弟弟的,但沈美琪应该理解的是美宝的遭遇),她绝对不会主动同情这个惨死的姑娘,哪怕这个姑娘不曾做过任何伤害她的事情,自己的丈夫出轨也好,暗恋美宝也好,都和美宝没有任何关系,但因为沈美琪实在没有渠道去化解自己失败婚姻的不甘心,所以选择了最残忍的方式——不作为!
沈美琪这种女性很多,也非常可怕。所以当我们听到从某些女性嘴里说出的中伤其他女性的话时,请一定理性一点,这个中伤他人的女性,可能只是不甘心和嫉妒而已(突然想到了很多骂女星的键盘侠都是女孩子们......)
惧旷症患者。啥都怕。这又是一个被大家忽略的群体,没有得过这种病的人,不应该指责剧本夸张,这个病,真的存在。
吴明月是个关键线索人物,对她我没有特别的感受,只是,我愿意理解她。
很完美的一个角色,虽然现实生活中不一定能遇到这么无私的人。本来是前途一片光明的外科医生,面对每天来急救室的各种受伤的患者都保持着冷静的心态,从不干涉别人家事。但面对钟洁钟美宝这母女俩,她一次次放下理性,最终舍身相救。
她的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小美宝问她“结婚以后男的打女的还算犯法吗”?还是从钟洁放下所有顾虑抱着她痛苦的时候?还是从大半夜追到离家出走的姐弟俩时小美宝哭着说“要是阿俊也被人带走我就再也没有亲人了”?叶美丽也是个从小没有父母的孩子,也许,曾经那个“男人婆”只是装出来的而已。
最后补充一句,叶美丽对钟洁应该是有爱情的,你们可以回放去看,再加上颜永原也曾说过钟洁后来认识了一个女大夫“关系过于亲密”,叶美丽终身未嫁,并且一直是中性性格。
“脑子里不会是灌了油吧”是最早几集弹幕里频繁随着钟洁的出场出现的话。是的!被PUA的女性都是“脑子里灌了油”的样子。
他们长期被洗脑,像吴明月说的“一个人能够承受恐惧的程度,是有一条脆弱的底线的。当有一个人掌握了你的生死,你不知不觉地,就会把自己的生命全托付给他,到后来时间久了,你连吃饭喝水甚至是呼吸都觉得是他对你的恩赐。最后你对他的恐惧,先转话为感激,最后变成崇拜。这种感情本就不是所有人能够理解和支持的”
这几年频繁出现PUA的新闻,受害者们的职业不同,学历不同,但痛苦都是相同的。很多人习惯性谴责受害者:学历那么高也容易被洗脑啊,自己心软怪不得别人,那你们真是小看了这种心理操纵术以及人渣的恶毒。
钟洁虽然“看男人的眼光不行”(狗头保命),但是她是爱孩子们的,自己怎么受辱都可以,但绝不能碰她的孩子。不管是在医院里颜永原试图打美宝,还是最后逃跑的时候看到孩子们被性侵的照片突然歇斯底里地起来抢照片。
她只是自身难保而已,但她是个好妈妈。
钟洁是被颜永原打死并扔下楼的,但是因为后来美宝跑回来捅了颜永原一刀,他不敢报警,怕警察查下去,我想,小地方的警察可能也有怀疑但并不愿意深入调查一个恶霸的家务事吧。
钟洁的童年也是悲惨的,有跳舞的天分和梦想,却不被父母认可支持,甚至受到父母的贬损,这种中国式家庭教育多么的熟悉,而且原生家庭的诟病是会遗传的,钟洁后来成为了她当年的父母,并不支持儿子学钢琴,如果不是叶美丽强行拉她去看儿子演出,她可能永远也不会支持。
这是我最痛心的人,说多了难受。
就像自己是姐姐的软肋一样,姐姐也是自己的软肋。从小和姐姐相依为命,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下,姐姐拼尽所有为了自己学习钢琴。颜俊每次演奏会都会空三个位置,那是给妈妈、姐姐、叶阿姨的,这个世界上最在乎的人,只可惜,他却从来没有等到过妈妈和姐姐。
长大后的颜俊觉得自己有能力了,想接姐姐和自己一起住,还曾因为姐姐不同意闹脾气。面对父亲的敲诈,他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证明自己可以保护姐姐了,天真地跳进了父亲的大坑里。最终他终于得到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人一旦开始勒索你,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她的继父告诉她“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父亲”,我仿佛看到了她瑟瑟发抖却不敢喊出来的痛苦样子。弱小的她承受了太多不幸和折磨。为了保护弟弟,为了不让妈妈伤心,她尽力了,无力的她只能选择牺牲自己。
少年时的她,并不知道“结婚以后男的打女的算不算犯法”因为这个东西在她的生活中太常见了,她表面上对妈妈恨铁不成钢,实际上处处保护着妈妈;和叶阿姨逃走时,能够很敏感地察觉到妈妈的危险,嘱咐了叶阿姨照顾好弟弟就去救妈妈。捅继父的那一刻,她一定做好了同归于尽的准备。
在“私立学校”里,她能很“准确”地劝教官惩罚自己,因为自己没有父母撑腰,教官可以无后顾之忧,懂事到让人心疼。她时时刻刻都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
长大后,一边逃跑一边还要照顾弟弟,把自己活在黑暗里,就连去看弟弟的演奏会也不敢往前坐,幸福地在角落落泪。
美宝是坚强的,但弟弟是她唯一的软肋。面对继父一次次的敲诈,为了保护弟弟,她还是一次次地退让。为什么?因为颜永原性侵的不止是美宝,还有自己的亲儿子!简直禽兽不如!美宝看着弟弟一步步好不容易走到了今天,如果被大众知道著名的钢琴家小时候被性侵,那弟弟就再也不能好好弹琴了,会毁了弟弟一辈子的,毕竟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推崇“被害者有罪论”,“被性侵的人是丢脸的”。她不能让大家知道这个事情,绝对不能!
长达一年的囚禁颜永原,鬼知道颜永原每天对美宝说着什么扎心的话,毕竟这是个PUA惯犯,如果不是她身边的那些朋友,她可能都坚持不了一年吧。
弟弟的那句“可耻的是他,不是我们”一句话终于叫醒了美宝,可是她还是善良了,她低估了人渣的底线——人渣没有底线!
我相信,现实生活其实有比剧中人物更悲惨的女孩子,但就像导演说的,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再有钟美宝出现了!
愿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钟美宝。
不算烂片,但是也不出彩。baby演技没问题,珊珊演技特别棒,造型好可爱。
不出彩只在于情节。首先,好人好得要命,坏人坏得要命这种剧情设置,就已经让我觉得这部剧不会洞察人性了,比起《隐秘的角落》大部分时间是好人,但是关键时刻突然阴你一下子的那种绵里藏针的鱼刺般的坏,震撼要小很多。第二,在其他悬疑片里,前面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会对后面找凶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这部片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起眼的细节对于后面找凶手没作用,刻意突出的细节(包括洋娃娃,小熊,奢侈品,高椅子,唱片,某些人物如作家)对于后面的凶手也一点作用都没有!!!
结局有些失望 意料之中 线索散漫且都是套路 看的感觉就是每次情绪和情节铺垫到该震撼到你的时候 欸 直接把高潮略过 姐妹情深太牵强 没有铺垫 怎么就三个人一见面就一见如故 生死相随呢宣扬女权吗 美宝怎么就变成了她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了呢? 就只是因为美宝替她们受罚吗?私立寄宿式学校应该很贵吧,否则怎么会遇到她的建筑师朋友,但是亲戚嫌弃美宝是拖油瓶,给送去寄宿学校不是很合理,因为私认为亲戚家也不是很富裕。前面为什么要给每个人编排这样的故事 是每个故事都反映了一个社会主题吗,比如重男轻女,故意碰瓷,凤凰男等。如果大家集体撒谎的话,至少给个镜头让观众看到大家一起商量怎么圆谎吧?最后强行探讨正义和正确的概念分析太突兀了 女警察找楼王前妻一顿谈话 就拿到了关键性证据 来的太容易了 一位评论提到 楼王说一年前就不偷窥了 把通风管锁死了 那他前妻怎么就能当天就爬进去拍到了视频呢(除非楼王撒谎了)?我也很疑惑 很多挖的坑没填上 继父这么多罪行(猥亵,家暴,勒索)等,怎么就会被认为没罪呢?就因为弟弟曾经有过精神疾病 他的话就永远不能当作证词 即使有一天他康复了也不行 吗? 警察在几乎要认定美宝是自杀的时候 竟然忘了美宝后脑勺那一棒槌,有谁自杀还要给自己来一棒槌? 是怕死不透吗?美宝那一屋子的奢侈品(且同样的款式有两套)是谁送的(私以为是她的好姐妹送的,但好姐妹怎么会送两套同样款式的,要么就是没商量好,这么好的关系怎么就没商量好呢?)?还有许多回复提到的瘆人的小熊和那把靠背高到变态的椅子,难道都是误导观众凶手是保安吗?以为黑胶唱片是关键性的钓鱼证据,但是只是调出来一个无辜的人,无意中发现上面的指纹,之前女警察把黑胶唱片从套里拿出来的时候,就没有发现?胶片为什么被设定的这么贵?意义在于哪里?保安屋里恐怖的洋娃娃呢? 一件衣服怎么就小时候七八岁穿 29岁穿还能到脚脖呢(当然可能是同款,同款衣服能让弟弟这么大反应,弟弟确实神经很脆弱)?一度以为美宝死的时候穿得像洋娃娃脸上还扑粉,是保安杀的,因为他屋里特别多的洋娃娃。美宝一开始怎么认识作家的(当然通过叶阿姨介绍,但是私以为交代一下认识过程比较好)呢?弟弟咋就得了精神病(可能是被猥亵的)呢? 为啥还要买回那架童年阴影的钢琴呢?这不是自己折磨自己吗?弟弟的爸爸就是恶魔继父,美宝对弟弟的这种身份应该有所顾忌,而不是奋不顾身的保护和爱,或者两人有一番交心的谈论或者发生一件弟弟奋不顾身救姐姐的情节来辩护姐姐的爱。为什么叶阿姨就去当保洁了呢, 只是辞职,还可以找医生类的工作呀!真的为了两个的孩子,这辈子甘心这辈子去做保姆。弟弟的人设没立起来,不出彩。元旦晚会应该是重点戏,拍的太粗糙太马虎了,没有那种紧张感。行李箱怎么突然冒出来了?而且总觉得男警察有故事,或者只是个有个性的神探甚至是坏蛋(因为被控告猥亵),结果很平庸,因为同事牺牲,收养其女孤,不敢再面对正义了,所以颓废了。控告他的人莫名其妙的撤诉了,也是神操作。男警察跟养女之间的关系怎么由刚开始的不搭理变成关爱了呢? 是不是每个男警察都要配一个有点叛逆的女儿呢?女警察的男朋友呢?看来我们可爱的展博真的是来打酱油的!弟弟当众行凶,还电视直播,是疯了吗,太dramatic了,艺术家就该这样不顾后果吗?所以这个剧告诉我们坏人永远都是坏人,千万不能给其第二次机会。
好的人物形象,不受作者支配,而是任由这些人物碰撞出来矛盾来促进剧情,而不是为了剧情而牺牲了人物形象。 全剧的人物形象就三个:好的好死的美宝和她的仙鹤狐狸叶阿姨们(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黑暗面或者困扰),坏的坏死的继父,懦弱无能的妈妈。只能说继父人渣一个单挑各种社会精英们(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林大森一家,楼王一家和红粉知己,曾经的医生,曾经的银行职员,继女咖啡店老板,作家,还有自己的亲儿子一场演奏会能赚一百万的天赋型钢琴家)还没落下风,且敲诈了那么多钱,真是可喜可贺。而且,没有一个人去报警,哎,是该普普法了。可怜了我家“普普”的演技。
私以为导演拍心理剧优秀,悬疑剧差点意思。
后续补充:很多评论认为我没看完剧,或者没好好看剧,所以才有这么多的疑问句。对此,我回复一下:首先,对于上述我的提问,我都可以想到合理的符合剧情的解释。比如,我也知道黑胶唱片是她们偷的校长的,所以很贵。我也知道弟弟心理有疾病,所以才会不顾自己的前途当众捅继父刀子。但是,我的槽点不在于这些剧情得不到合理的解释,而是这种解释对于推动后续剧情的作用微乎其微,换句话说,有点“雷声大,雨点小”。比如,黑胶唱片对于找到凶手的作用就是上面的指纹,那为什么还打大费周章地说唱片很贵,还要拿出去钓鱼呢?看到这些剧情,观众的期待就是嫌疑犯很有钱,很有品味,且经常会光临唱片市场。然而看到后续的剧情只是钓出来一个无辜的人,才发现之前唱片传递的信息是无效的,只有上面的指纹才是重要的之后,观众自然会有一种期待落空的感觉,或者有一种被之前的信息误导的感觉。第二,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看剧不是我的职业,只是我的休闲。读博很累,我不想看剧也费那么多脑子,对于悬疑剧,我?多费点脑细胞,但是也不会像对待论文一样,仔细盯着每一个细节看。很多线如果埋得特别深或者特别多的无用剧情信息干扰后,我相信大部分观众也不会看完最后一集之后,还能记得第一集的信息并且把还原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那问题就是,电视剧的受众就是如我这般的普通人,就是我这种有自己事更重要的事业或学业,一遍吃面一边看剧,而且中间还被我的猫诱惑过走过神的人。所以,我不认为认为观众是特别聪明的,什么明线暗线都能看出来,我只能说,自己我是“懒笨”的观众。第三,很多人说立意大于故事。导演也解释说这部片的意义在于让世界上再也没有钟美宝,不在于杀害钟美宝的凶手是谁。但问题就在于这部片就是靠“谁杀害钟美宝”作为悬念钓着观众往下看的。这个问题就像是诱饵,我们这些“鱼”就是想吃到个诱饵才会“追”剧的。到最后一集观众发现原来这个“诱饵”这么“不美味”,自然会失望。感谢导演的这么高尚的立意。但是立意大于故事这一点我不认同。我认为每个导演都能拍一部立意好的片,但只有好导演才能拍出好故事,而是不是好故事由我们这些“懒笨”的观众说了算。作为其中一名“懒笨”的观众,仅代表个人观点,我认为这个故事真的很一般。
最后,再加上一句吧,看剧不是观众的职业,但拍剧却是导演的职业,但是“不专业”的观众讲逻辑,如何让“不专业”但有逻辑的观众喜欢自己专业拍出来的作品,确实是每个导演的修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