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冰海战记 ヴィンランド・サガ(2019)

简介:

    公元10世纪末期,世界各地出现了只做战争掠夺的最强民族·维京人。被讴歌为最强战士的儿子·托尔芬,自小便生活在战场上,并向往着梦幻大陆“文兰(VINLAND)”——

演员:



影评:

  1. 19年7月番剧《冰海战纪》(Vinland Saga)改编自幸村诚所创同名漫画《文兰萨迦》。「文兰」意为草木丰茂之地,而「萨迦」尤指古代北欧的一种故事文体,多记载冒险经历和英雄业绩,类似于传奇或者史诗。该作说白了就是讲述一群维京人寻找传说中的净土的故事。在引进国内后,作品更名为直白的《海盗战记》,后又被和谐成了如今的《冰海战记》。

    挪威/德国女声交响金属乐队Leaves' eyes发行的2005年专辑《Vindland Saga》正讲述了维京人前往文兰的故事。

    动画版由曾制作过《进击的巨人》的,被国内观众称为「霸权社」的Wit Studio负责操刀。可惜的是,受制于小众题材,它在国内遭遇了滑铁卢,成为了一部叫好不叫座的冷门佳作。作品围绕着战争与和平、复仇和博爱展开,意味深长。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的背负和志向,而又殊途同归地引向一个共同的渴求:灵魂的归属之处。

    一、雷夫:海的另一边,梦的起点

    在冰岛的一个小村庄,屋外风雪呼啸、天寒地冻,屋内的人们围坐火炉取暖。戴着羽毛头冠的大叔自称雷夫·埃里克森(Leiv Eiriksson),给小孩们讲述着自己过去的荣光。他说到,自己曾经海风的指引下到达过一片有着累累果实和茫茫大草原的新天地,他把这里取名为「文兰」。帽子正是当地印第安土著赠送的礼物,属于战利品,而跟大海搏斗的自己则是「真正的战士」。孩子们看着这个平平无奇的大叔,哄堂大笑了起来。这个大叔是何许人也?传说中的文兰,又是否确有此地?

    雷夫·埃里克森雕像

    答案是,雷夫大叔和文兰都是真实存在的。要了解维京海盗,就得提到两部萨迦:《格陵兰人萨迦》(the Saga of the Greenlanders)和《红胡子埃里克萨迦》(Saga of Erik the Red)。据这些古籍记载,挪威的流亡海盗埃里克是发现格陵兰岛并定居于此的第一个欧洲人。而剧中的雷夫大叔,正是埃里克的儿子。雷夫继承了父亲的冒险家血统,发现并登陆了文兰。而这个文兰,位于北美大陆。也就是说,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不是哥伦布,而是这位早他约500年的雷夫。

    文兰在加拿大东北部沿大西洋一带。在古诺尔斯语中,“vin”实际上指的是”草地“。此处在1978年被评为世界遗产。

    文兰之于维京人,是世外桃源的代名词,也是本作中「精神归属」的象征。那里没有战乱和纷争,气候宜人,土地丰饶。而此时听着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托尔芬,也将追随前辈的脚步,动身前往那片梦幻大陆,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二、托尔兹:仁者无敌

    10世纪末,那是一个维京海盗开始从强盛走向衰落的时期。在那时的北海,存在着一个让人胆颤心惊的海盗组织「尤姆战团」。本作中的战力天花板,主角的老爹「尤姆的战鬼」,却厌倦了厮杀和劫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托尔兹只好在一次作战中假装堕海身亡,隐匿到冰岛的小村庄中过起了知足常乐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十多年后老东家找上门来,拿全村人的性命要挟他重出江湖。村里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嚷嚷着要跟随托尔兹出海打仗,平静了片刻的水面,又开始暗流涌动了起来。

    “我没有任何敌人,任何人都没有敌人。”

    维京人老家在北欧的挪威、瑞典和丹麦。古代北欧地区气温严寒,本地耕作及放牧不足以支撑人口的发展需求,海盗组织应运而起。维京人不仅是凶悍的劫匪,更是优秀的航海家。他们崇拜神王奥丁和雷神索尔,认为战死沙场是莫大的荣耀。他们相信战死后会有女武神从天而降引领他们进入英灵殿。在殿中,他们晚上纵情欢宴,白天兵刃相交磨练技艺,跟随奥丁为应对神话中的末日「诸神的黄昏」作准备。

    女武神瓦尔基里

    托尔兹身处这样的大环境,只能用「我本菩萨心,奈何修罗命」来形容了。赤手空拳迎战白刃、用八只羊交换一个将死的奴隶,托尔兹的种种举动,都流露出一种让周遭人难以理解的圣母心。我认为他更像是一个精神标杆,一个理想符号。像他这种忤逆风向的存在,注定被时代的潮流击得粉碎。最终,儿子托尔芬成了他的「阿喀琉斯之踵」,让他不得不带着高洁的理想早早落幕。托尔兹用生命给儿子上了最后一课,也道出了本作的核心主旨:真正的战士不需要剑。

    Amon Amarth__Jomsviking(2016)

    *趣闻:瑞典著名维京/旋律死亡金属乐队Amon Amarth(厄运之山)发行的第十张录音室专辑《Jomsviking》就是指「尤姆战团」。该概念专辑描写了被控谋杀的雇佣兵加入了尤姆海盗团,是一个关于爱与复仇的悲剧故事。乐队名字取自托尔金小说《指环王》中的地点厄运之山。

    三、阿谢拉特:诸神黄昏的渐近脚步

    阿谢拉特(Askeladd)为虚构人物,当之无愧的智力担当,也是作为托尔芬和克努特早期的精神导师。其绰号出自Askeladden(Ash Lad),意为「满身灰尘」。原型是欧洲民间传说中机智聪颖的小男孩「炭火仔」,能把巨魔(Troll)玩弄于股掌之中,这倒很符合阿谢拉特诡谲的阴谋家形象。阿谢是个异常复杂的角色,而正是这些赋予了他特殊的魅力。在初登场时,会让人觉得这个是精致利己主义的老阴逼,残忍且狡猾。在得知其身世后,又会为其民族自豪感和鸿鹄大志感到敬佩。

    炭火仔Askeladden(Ash Lad)

    阿谢的母亲是威尔士的公主,英雄王阿鲁德里乌斯(亚瑟王的原型)的后裔,后被丹麦的海盗掳走沦为奴隶。因此阿谢是维京人和凯尔特人的混血。他一边觉得维京海盗都是肮脏野蛮,被本能驱使的野兽,厌恶自己这部分的血统,一边又为自己继承了亚瑟王的血脉感到骄傲,当然他的身份认同是妥妥的后者了。

    Lucius Artorius Castus是5或6世纪罗马帝国驻扎在不列颠尼亚的军事领主,帮助土著凯尔特人抵抗外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亚瑟王的原型之一。

    精神崩溃的母亲一直跟儿时的阿谢重复着亚瑟王的传说:亚瑟王在战后到了妖精的国度「阿瓦隆」(意为苹果树之地)疗伤。那是一个遗世独立的理想乡,在遥远的西方的尽头,那里没有衰老和死亡。终有一天,亚瑟王会再度归来,保护他的人民;然而这是一个500年前的传说,如今的威尔士仍处在外敌虎视眈眈的水深火热之中。于是阿谢决定了,不能等待奇迹和英雄,故乡由自己来守护。哪怕双手沾满血污,哪怕一将功成万骨枯,哪怕要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13世纪弗洛雷斯(Flores Historiarum)所作的亚瑟王(Arthur)加冕的插图

    *趣闻:在亚瑟王传说,有着佩戴圣剑「石中剑」剑鞘之人永不流血的说法。Fate系列Saber的剑鞘宝具「遗世独立的理想乡」正是出自于此,该宝具具有为伤者治愈一切伤痛的能力。

    四、克努特:最后的真王

    据记载在维京时期,海盗很喜欢抢劫北海沿岸的修道院。这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基督教在北欧地区的传播,在那个时期便颇具规模了。尤其丹麦国王「蓝牙王」哈拉尔(克努特的爷爷)带头皈依并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这就不难理解克努特王子的基督教徒身份和为何带着个神父了。有次海盗问神父:“你觉得耶稣和奥丁,哪个比较厉害?”神父说:“造酒的人才是最厉害的。”海盗捧腹大笑。耶稣有「点水成酒」的典故,故耶稣更好,仁爱比杀戮更好。

    画女硬说男的官方吐槽,“美少女”克努特王子

    初登场的王子怯懦软弱、胆小怕事,只敢躲在贴身侍从身后唯唯诺诺。后因侍从的死(被阿谢设计杀死)幡然醒悟,在与神父的对话中(神回的第18话:摇篮之外)领悟到了「真正的爱」。家眷与君臣的爱,不过是差别对待的柔情。死去了的战士才是真正的爱,他终于不再怨恨,不再争斗,把身体无私奉献给野兽和虫子。这雪、天空、树木、群山,是真正的爱。而背负原罪的人类却不知生的意思,不知死的意义,也不知战斗的意义。天父啊我不再寻求您的救赎,我要用这双手在人间再建乐园。

    男生女相,军事天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剑风传奇》中的“光之鹰”格里菲斯

    原本阿谢是把王子当作棋子,以傀儡师的角色为家乡换好处,见识了王子惊人的成长速度后,决定辅助王子登基。阿谢在托尔兹和王子身上闻到了同类的气味,然而托尔兹和阿谢都属于旧世界的残党,是无法阻止的黄昏。母亲对阿谢说,当英雄王归来,你一定要侍奉他的左右。之于阿谢,克努特王子就是他的亚瑟王,是诸神黄昏里的崭新黎明。

    北海帝国地图(粉红色部分)

    历史上的克努特王子究竟有多变态呢?他是丹麦、挪威、英格兰和部分瑞典地区的多重国王,在其疆土上建立起了「北海帝国」,并大力推进基督教的传播,本人也被后人尊称为「克努特大帝」(Canute the Great)。据说,面对大臣「你是大海的征服者」的谄媚,克努特曾把一张椅子放于海边并命令大海不准触碰椅子。结果椅子被大海打湿,克努特训斥手下:“看到了吗?只有神才是世间的统治者,而国王的权力微不足道。”这似乎提现了西方政治中「君权神授」的思想。他曾收编过「尤姆战团」为其效力,大帝之后再无维京人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随着大帝的身死,维京海盗也退了出历史的舞台,风云激荡的时代画上了句号。

    蓝牙技术的标记

    *趣闻:蓝牙技术由瑞典的电信公司发明,创始人Jim Kardach认为蓝牙王统一了丹麦,跟这项技术统一了移动电话和计算机的通讯协议的全球标准是一样的伟大。我们如今看到的蓝牙图标是哈拉尔·蓝牙名字的首字母H和B的古日耳曼文字的缩写。

    五、托尔芬:我从地狱之心刺向你

    有句讲句,作为本作的男主角,托尔芬这季的表现让人相当失望。就是个无能狂怒的巨婴男,怪不得观众调侃他为「Tool芬」,用阿谢的话说就是「被肉块吊着跑的丧家狗」。父亲离世的那一刻,他的内心被仇恨所填充,肉身随时日锻炼成了战争机器,心智却在原地踏步。而阿谢的死,更是直接把他一直以来的生存意义给全面否定了。他没能看出父亲是自愿赴死,也没能听出阿谢刻薄语气背后的恨铁不成钢,就连那个被他讽刺为「公主殿下」的娘炮王子,都把他远远抛在了身后。

    手中代表仇恨的利刃滑下,回忆从剑身走马观灯般掠过,封神的一幕

    当然,可以放心。托尔芬原型是冰岛著名航海冒险家托尔芬·卡色芬尼(Thorfinn Karlsefni),他最终会跟随前辈雷夫大叔的脚步,带着家乡的移民队伍,到达文兰,成为第二个试图在美洲大陆上定居的欧洲人。让我们对剧中托尔芬的后续表现拭目以待吧。纵然前进的道路铺满了乱暴的荆棘,新世界的大门依然会如期敞开,结局终究圆满。

    托尔芬·卡色芬尼雕像

    阿谢说过,人都是某种东西的奴隶。正如《进击的巨人》中所言:「我所见过的家伙全都一个样。酒精、爱欲、神明、力量……人如果不依赖于某些东西,估计连生活都支撑不下去。所有人都是某些东西的奴隶。你又沉醉于什么呢?成为英雄吗?」托尔芬毫无疑问是仇恨的奴隶。扑向“杀父仇人”阿谢的托尔芬,正如《白鲸记》中因追捕白鲸而步向自我毁灭的亚哈船长:我将与你搏斗到最后,我将从地狱之心挥叉刺向你。最终,失去了仇恨目标的托尔芬,成为了一具空壳。不过正好,成了空壳,不正适合去重新填充新事物吗?

    萨迦中标示的路线图:红胡子、雷夫、托尔芬

    只有摆脱了不断轮回的修罗场,只有到达了心中的理想乡,人才不会成为欲念的奴隶,不会成为被吊着的狗。托尔芬啊,你也该向前走了,别一天到晚绊在这种无聊透顶的狗屁地方。向着那遥远的前方,超越托尔兹到达的世界。由你这个托尔兹之子继续前进。这才是你真正的战斗,去成为真正的战士吧。

    惊喜在风浪中,在异海的最深处,快随我扬帆起航吧

    文兰,是精神家园的比喻,它是维京人的追求,也是全人类的愿景。

  2. 兹以此文感谢B站网友们。感谢你们,在任何出现《冰海战记》的新番评论中,都不遗余力的安利,使我没能错过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

    在我看来,《冰海战记》本部作品,最大的优点、也是最难能可贵的点,在于展现了“真实而复杂的人性”。许多人物形象都非常丰满,能让观众有极强的代入感。有时,看着看着,眼眶不知不觉就湿润了。


    一哭,为成长。

    初期,很烦这个软蛋王子,更烦在背后无限溺爱他的老师“拉古纳尔”。从外人眼光来看,他就像皇后娘娘身边的容嬷嬷,因为爱,不分是非,带着王子越陷越深。而当剧情渐渐展开,我们知道了王子身处的环境:自身性命朝不保夕、父母兄弟尔虞我诈等种种现实,也便明白了,不是拉古纳尔过于溺爱造就了懦弱的王子,而是懦弱的王子不想面对真实的世界,一味在名为“拉古纳尔”的梦中逃避。拉古纳尔死了,王子却还没醒。直到王子到了山穷水复,身边只剩一人的状况下,才决定自己走出这场梦。

    18集5分左右,王子的哭腔简直感人

    人到中年,回顾过去,父母、老师、学校、青春、朋友,何尝不是一个我们不愿醒来的梦呢?出了家门,你渐渐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包容你。出了象牙塔,你渐渐发现,学习不是重要衡量标准,许多事情复杂到无法量化。走出青春,你渐渐发现,梦想可能不会实现,努力不一定有结果……

    这便是成长的代价。


    二哭,为荣耀。

    表伦这个角色,在《冰海战记》中,戏份不多,还大都偏负面:五大三粗没文化,吃毒蘑菇成狂战士,道落井下石劫持男主等等。他没有什么追求,也没有什么道义,从他脸上什么也看不出来。然而,他也有唯一不想辜负的信念。当他因争斗受伤,在后方养病时,感觉自己大限将至。虽然已经几乎起不了身,但他为了贯彻战士的荣耀,约定了与阿谢拉特的决斗。最终身着铠甲,死在了刀剑下。

    21集21分左右,强烈建议观看,一阵无声的BGM后……太催泪了!

    这种悲壮,这种明知穷途末路,依然勇往直前的勇气,我们在许多别的作品中也有看到:《Fate Zero》中明知不敌,率领千军万马的出击的大帝、《亮剑》中,三次冲锋后仅剩一人的骑兵连连长。

    英雄末路,最为动容。


    三哭,为理想。?

    名为《VINLAND SAGA》(文兰传奇),故事不发生在文兰,主角也没人叫文兰,都24集了,文兰还不知道在哪里。所以,故事里的文兰,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

    文兰,主角小时候从雷夫大叔故事里听来的地方,那里四季如春,没有压迫,没有奴隶,人人安居乐业。虽然听说后期真的去种田了,但标题里的“文兰”,并不真的指这个地方,指的是当时人心中这样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身处乱世,当时的人们都有着类似的憧憬:在阿谢拉特的故事里,叫阿瓦隆,在王子的故事里,叫伊甸园,(在陶潜的故事里,叫桃花源)。

    面对理想,有人等待,阿谢拉特的妈妈在等“亚瑟王”的降临中,发了疯。有人逃避,威尔士虔诚的基督徒们,想要在“末日审判”后上天堂。但也有人下定决心去追求、去创造。阿谢拉特、王子均作出了改变。一把年纪如老雷夫,也愿意为此燃尽自己的生命。

    23集14分左右,老雷夫眼中也有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各位能重拾自己的理想,为之而奋斗吧。


    四哭,为放手。

    终于到了主角托尔芬这里,有才观众朋友们,把他也叫作“TOOL芬”,因为他真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复仇机器”。老爸托梦让他放弃,他不干。雷夫用文兰引诱他放弃,他还是不干。阿谢拉特死在他面前,使得复仇这件事情物理上已成为不可能,他……还是不干(所以他会转而袭击王子和众人,他还是想复仇,只是将复仇对象转成了“妨碍我复仇的人”)。最后,被人拉住的时候,11年来往事一件件浮上心头,他才第一次真正的放弃。

    24集22分左右,象征着复仇执念的短刀落下,他的手势变成了挽回,说明了他心中对阿谢拉特感情的变化。而后面紧接一段蒙太奇,解释了这个举动的原因。表现极佳,鸟肌

    有些东西,拿起来简单,放下却很难。执念,种在心中,我们便成为了TA的奴隶。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整容上瘾,有些人身边恋人不断,有些人习于讨好别人,有些人纠结于细枝末节,有些人沉浸在痛苦回忆。不愿走出,更难放手。


    一次沉默,为爱

    中间有一段很长的文戏,关于神父思考,何为“爱”:

    手足之情,不是爱;师生之情,不是爱。这只是一种“偏爱”。神父追求的,是一种大爱,博爱。这种爱,依我的理解,就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常遇到、但动画作品中极多的——圣母(无贬义)!

    主角爸托尔兹打动神父的实例是,他为了救身边的同乡,甘愿自己赴死。依我看,这并不是最好的例证,毕竟拉古纳尔也愿意为王子献身不是??更容易理解的是动画第一集的事:为救已经要死的奴隶,明知是坑,也付了一大笔钱。这种爱,已经高于同乡,亲人之间的偏爱,是一种更为纯粹的爱。

    这样便能理解王子最后那有点“邪教”的感悟:大自然的生死循环,便是一种大爱,一种无私的包容:即使你之前恶贯满盈,你也能用自己的骨血喂养其他的生物(=爱的供养)。这一点,有点类似西藏“天葬”的生死观:最大的爱,就是整个世界的运转体系中。我们看科幻小说时,时常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就是觉悟了人之渺小,时间之永恒。


    最后絮叨一下我喜欢《冰海战记》的原因。

    在快餐化现今,观众越来越没有耐心去深入了解一件事:文章枯燥没人看,视觉+听觉双重震撼的视频抢崛起。而视频,也由于观众进一步的丧失耐心,要么越来越短(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要么埋入密集爆点。所以,我们时常看到番剧剧情赶得飞起,人物性格想法转变生硬。你以为只是因为制作组太穷?君不见,连巨人这种已经是“有口皆碑”的作品,一集没打,喷成狗,一季没打(王政篇),观众走……

    然而,生活并不是这样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没有人是一秒钟长大的。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只择取“高光瞬间”,我们便永远无法知道其背后真实的原因,更不会有“代入感”,“共鸣感”了。

    希望未来这样的作品能够越来越多。

  3. 完结了,很想谈一谈阿谢拉特这个人物。我对这个人物的观感经历了“精明能干的头领--智勇双全的枭雄--洞察世事的精罗--古典悲剧的英雄“这样一个转变。老谢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作为第一部的灵魂与两位主角的人生导师,却总能感觉到他与整个动画的价值观格格不入,这种异样感在他说出本名“卢修斯·阿鲁德里乌斯·凯斯特斯”时达到了顶峰。这部动画本质上想要弘扬的是一种具有现代主义内核的博爱精神和反战思想,在这一层面上,托尔兹是本作的精神标杆,哪怕在后来的几部也会时常出现来引导男主继续前行。老谢则完全是他的反面。虽然他曾经表达过想要追随托尔兹,却从来没有思考过“爱”。

    阿谢拉特本质上是一个十分具有“历史感”的人物。先来看看他的身世定位:亚瑟王后人,罗马遗孤,威尔士与丹麦混血。在他身上有着厚重的历史印记,不管是罗马的灭亡,阿鲁德里乌斯的反抗还是丹麦人与威尔士人的仇恨。动画里有这样两处情节:一处是阿谢拉特在罗马遗迹前与托尔芬的谈话,还有一处是他告诉咒骂的撒克逊人他们也原是入侵者。这两处可以说是全片唯二两处涉及历史背景的内容,并且全都是借由阿谢拉特来传达出来。而决定着这个人物的也一直都是他的过去。因为母亲,他执着地相信着阿鲁德里乌斯的传说,执着地痛恨着丹麦人,执着地认定威尔士是他的故乡。他有着所有那个年代的海盗应有的特质:残忍,现实,利己。却也象征着一些超越现实的古典英雄主义精神:爱憎分明,对故乡忠诚以及自我牺牲。

    当故事即将驶向未来时,这个人物只能留在过去。他其实是和第一部的托尔芬很像的人,他们都被过去束缚着。所以他没有办法引导托尔芬的未来,只能把自己的一份也留给他。但也许当托尔芬一行人到达文兰理想破灭时,他会再想起阿谢拉特,因为那时已经没有未来了。

  4. 感谢霸权社的接盘,让这么优秀的作品能够得到广泛的关注,恰好最近片荒,戒了两个手游,于是开启了漫画之旅,在犄角旮旯翻出原著,目前看到百余话,来这里简单分享一下。

    回想一下,大致能够理清楚wit在巨人之后接这个项目的原因,热血的打斗,背后巨大势力与时代残酷背景,深度、广度都相得益彰,最终闪耀的是人性的光辉。相比无脑燃炸的热血王道少年漫,这样的作品留给动画制作的空间更广阔的,既可以用流畅的分镜补齐漫画片段式的描绘,又可以在原有文戏基础上,追加表情演出,骨架磅礴,尽情按照完美身材填肉。

    不过如果沉醉于第一部的爱恨情仇,突然开启第二季,相信不少人会被劝退。从既往的绝大部分作品来看,几乎所有作品的新一季都是换汤不换药,不过是新的案件,新的boss,新的副本,新的排列组合,重来一遍,好处是商业上更大概率的成功与口碑上的承前启后。不过,反观一下角色本身究竟有多少成长,王道漫画是武力值,三围各项数值,武器装备的全面提升。而很少有人愿意将笔触留给心智的增长与品德的进步。路人一时间只能回忆起《灵能百分百》,《钢炼》。

    这样的比例只说明一点:王道之所以是王道在于其代表了绝大部分人的兴趣,要想受众广,还是热血漫的套路吃得香。

    反观本作,不论是原作者还是wit都深谙此道。从开端就可见一斑。漫画的开端是阿谢里特和托尔芬在法兰西坐收渔翁之利开始,那是能够体现十世纪北欧人海上路上机动能力的精彩篇章,同时用决斗开启身世之谜。而wit则是完全顺序的方式,从约姆的战鬼开始写起,略显沉闷,但是一口气三话的策略,瞬间抓住了受众。

    (由于写在动画的条目下,有缘看到这篇的朋友应该都是动画的受众,为了尽量避免剧透,后续的描述尽量避开关键情节,但是如果有非常介意的朋友,现在可以直接关掉本篇杂记了。)

    但是第一季之后,打戏基本已经告一段落,之后鲜有托尔芬出手,戏份完全描绘人物的成长。对这一点,虽然我本人作为一个奔四大叔很是陶醉,但是面对主流市场的基调,并不看好。毕竟,相比海贼王所谓的2年后的战斗全面升级,这个可以预见的第二季,则完全是心智上的全面开化,角色可以一夜颓废、长大,观众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成长,领会。

    非要形容,第一季就像是伴有杂音的热血漫。而目之所及的奴隶篇就是迷茫的青年漫,在之后的希腊篇,更像是中年漫。第一季你可以旋转跳跃闭着眼,第二季则发现你练就的罚球线起跳360度胯下大风车在场上根本用不上,第三季则是来到了单位,发现有手有脚的大汉拱一拱你,你引以为傲的各种梦幻脚步都无济于事。好在主角终究有光环,目标愈发清晰,眼神逐渐澄澈,心态愈加平和,更能自得其乐,背负更多。

    最后说一个题外话把,或许是现在商业的巨大需求,看了太多只有好点子,画工不行,制作不行,甚至剧情驾驭能力不行,只会设定的作品。海盗战记这么精彩的作品,如果没有wit推,恐怕也就埋没了。想想bakuman里将动画化作为一个里程碑,结果《在下坂本》,《后街女孩》这样出了几话就动画化的作品的涌现完全惊掉人的眼球。在人人都心浮气躁的时代,要多少本作一样的作品才能让人潜心享受生活的美好,而不是仅仅浸泡在有趣的荷尔蒙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