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在b站上看到了一些片段,有点兴趣,就来考古了,毕竟这已经是十年前的片子了。没想到越看越觉得这剧不简单。以下是我看了每个单元想到的一些东西。
相关词语
校园霸凌、校园贷、乱伦、师生恋、谎言、自杀
女老师的一个谎言,让那个背负罪恶感的男生最终跳下了楼。而老师走出了失败的婚姻,自己和孩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从师生角度看,本身老师这一地位对学生就是不平等的。
但从婚姻角度看,是不幸的婚姻迫使这个女人向外看,不知怎么爱上了自己的学生。
从黄禾这个青少年的角度看,这个男孩做厌了优生和差生,他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也许这段不伦恋,只是他想要激起自己那滩如同死水的心的一点水花。
而从始至终,黄禾的父母没有出现在剧集中。这也许是个暗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对父母缺席了。
究竟是什么让他跳下了楼?是他误以为自己害死了自己的孩子?是天台上那番劝导?
也许是心灵的荒芜吧。
相关词语
出轨、离婚、寄养、父母期望
明明有那么多父母,没有能力去将一个孩子好好抚养成人。
明明他们自己也只是年龄超过了十八岁的孩子,却要去生下孩子。就这样把痛苦一代代传下去。
小琳一直在等她父母来接她的那天,开开心心去吃一顿大餐啊。
所以她等啊等,等啊等,哪怕那么饿,哪怕是胃里空无一物地离开。
----------------------------------------------------------------------------------------------------------------------------------------
在草地边碰到的那个在墙上涂鸦的男孩呢?
“街头涂鸦不是正道。”
真正的兴趣、真正喜爱的事物被扼杀。
狠狠的训斥。那么好吧,就好好做父亲期待的那个小孩。
练书法,练书法,练书法……
欢欢喜喜拆开那个鼓鼓囊囊的红包,里面是一盒新的墨条。
哀莫大于心死。
相关词语
混混、欠债、援交、车祸
从最初登场便是一个惯用手段的校园女混混形象,并且和混混头儿在一起,合谋骗钱。
再看下去,才知道妮并不是真的自己乐意当小混混,甚至她和校霸在一起也许只是为了更好赚钱,更易生存罢了。(尽管如此,后来校霸听说妮可和很多人在一起过后对她表示鄙视,而从妮可的反应中看出,她对他其实是有情分的。但他终究不懂她,只是把她当拍拖对象吧)
对妮可的第二印象是桀骜不驯,极其自尊。桀骜不驯在对学校,对课堂,对老师,对同学上。酷酷的,拽拽的,一幅不要惹我的表情。但其实,都是被逼着伪装太久,习惯成自然了吧。班长喜欢她,笨拙的表达总是被妮可二话不说回绝。不接受班长一丁点同情。在她看来,那是施舍,她不需要。极其自尊其实是极其自卑。但换个角度看,妮可的长期拒绝也很理性,生活中不可能时时处处都有班长这样的人不求回报地帮她,所以干脆连班长的帮助也直接拒绝掉,更好适应残酷的生活。
妮可她很聪明,很会观察,她能够理解别人,也会关心人。别人看不到小琳微笑背后的苦笑,她看得到。她会满不在乎地走开,也会劝小琳做“先放弃”的人。还有在最后,看到那个欠债、酗酒、家暴的爸爸留下的保单,听说他的病情时,妮可脸上一瞬间的茫然。越会体察别人,自己有时候过得越痛苦。她究竟该恨该爱该悔该原谅?
妮可身在尘埃里,却总是仰望。她做援交女郎是因为只有这一条出路。她攒钱,为了妈妈和自己能够有新生活——妈妈不用再被毒打,自己能够重新读书学习、考上大学。
“我想考大学。”
“哎哟你真是厉害,如果叫我读书我头都痛。”
在酒店里和另一个援交女郎的对话。
这话太苦了。
----------------------------------------------------------------------------------------------------------------------------------------
再说班长小唐。不知道他为什么一直喜欢妮可。哪怕每次他的好意总是被无情地拒绝,他下一次仍会笨拙地表达他的善意;哪怕她的部落格那么阴森可怖,他会总是担心妮可是不是要自杀;哪怕发现她在援交,他也是默默守着,去阻拦劝说,说用我的零用钱帮你。
小唐是真的喜欢妮可,才会不在乎她做了什么,哪怕是援交——这种在别人眼里最贱的职业。
小唐告诉妮可是自己害的叔叔出了车祸。妮可问为什么要告诉她。他说,他宁愿她恨他也不愿意看到她恨她自己。
但妮可确实很好。班长也一定知道的吧。
----------------------------------------------------------------------------------------------------------------------------------------
还有值得一提的教官。学校校长听到有老师假装警察去骗援交后,给出的处理结果是私下教育那个老师,把事情压下来,因为如果事情搞大了他们也要负责任。
太过真实。唏嘘。
我没想到的情节是,教官约来那个老师,把他揍了一顿,再打电话让老师向妮可道歉,他自己也表达歉意,说只能做这么多,还祝福她。
学校还是很好的。听完电话,妮可这样和妈妈说。
----------------------------------------------------------------------------------------------------------------------------------------
这不是一个优秀生爱上混混女的烂俗故事。
这是真实的残酷的故事,而班长的存在、教官的存在、妮可充满希望的未来美好得不像真的。但我又希望,在真实的生活中,这样的美好是真实的。
相关词语
私生子、跨性别者、同性恋
哭得不能自已的一个单元。
这一期的主题,实际上和小菊还有李优说的话有关。
是的,李优是跨性别者。而她和小菊相爱了。在新学校里,她以她想要的方式活着,活得前所未有的开心。然后在这个时候,梅丽贴传单揭露了李优的秘密。
传单满天飞,所有人都在说“原来是个女的”“阴阳人”“变性人”“变态”“好恶心”……恐怖的是,当一件事情被曝光出来时,没有一个人在意消息的来源,没有人在意那个笑得很满足的梅丽。
梅丽对李优有感情吗?有,是由嫉妒之情生发出来的强烈的占有欲。其实从一开始李优出现,她就说过一句话“我就喜欢这种类型的”。什么类型?富家子弟。小菊和李优的两情相悦激怒了梅丽。所以她选择了毁灭。这不是爱,这是李优说的“我要不起”“太残酷”的感情。
生活中的梅丽也不少,而这类人在生活中不是配角,而是主角。
----------------------------------------------------------------------------------------------------------------------------------------
李优是这单元最悲剧的人。
悲剧之一,渡说的实话——“你还不明白啊,跟你自己过不去的,其实是你的身体啊。”
悲剧之二,世界的残忍
悲剧之三,世界上她仅剩的朋友,阿国,对她说:“你让我觉得很恶心。”李优说,那真的对不起。可那明明不是她的错。
这样一个伤痕累累的人,还是温柔地对别人。
“如果阿国消失的话,你就可以永远跟小菊在一起了。”
“没错,但我不是这个意思。如果连我最好的朋友都没办法接受我的话,这个世界,就再也没有我立足的地方了。”
“那你要我帮你什么?”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就请你把我带走,去填补你的奈何桥。”
最后和阿国的那场决斗。阿国一遍遍嘶吼“你不是我兄弟李优”“你不是我认识的李优”,李优一遍遍嘶吼“我是”“我是”。没有人认可他(她),只有他(她)自己固执地认可自己。
故事的最后,李优还是离开了。所幸小菊还爱着她,所幸阿国还当她是兄弟。
故事到这里,很美满。
----------------------------------------------------------------------------------------------------------------------------------------
跨性别者这个群体是个小群体,又或者说是隐形的群体,是我们当中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比例小,正是因为隐形,大部分人也许没法体察他们的痛苦。若是通过这次共情,体察了那么丁点痛苦,那么更令感到他们痛苦的人更加的痛苦——共情来的痛苦远远不及他们真正的痛苦。
希望少些人张口就恶语伤人。体察别人,也是体察自己。
相关词语
同性恋、流言、网络暴力、新闻媒体、自杀
终究没能逃过BE。
我是一开始就知道结局的——这对女生投海自杀了。
但是从第九集开始,我就觉得很疑惑,明明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正常,甚至还有点小美好,究竟是什么事情能把她们逼到自杀?
看着看着,是心极速的无法控制的冷却。一根一根稻草的堆叠,压死了她们。
第一根稻草,亲人的不解和责骂。巧巧的单亲母亲劈头盖脸的责问“你们是在搞同性恋吗?”“你难道想要一辈子这样下去?”……小菊的母亲的苦口婆心“我赚钱供你读书,你却去搞同性恋,让街坊邻居知道,你让我的脸往哪里搁?”“离开那个变态,你就会好起来的啊。”……
第二根稻草,小菊和李优的情愫。李优一直爱着小菊,而小菊其实从始至终也一直爱着李优——最开始她爱上的是男生李优,然后她依然爱着有着女性身体的李优,难道李优真正做成了男生,小菊就会不爱他了吗?只不过是小菊有了一段新的强烈的感情,她还来不及想清楚她和李优的感情。
终究是没有机会想清楚了。
第三根稻草,部落格下的评论,又或者,网络暴力。“同性恋虽然不太好,还是要珍惜生命啊!欢迎来**教会!”“我看长得都还不赖,可惜怎么去当同性恋了?”“想要死快点死一死啦!!”“好可怕的高中生!!!!!!!”……
第四根稻草,旅途中的意外。烧烤后火没完全熄灭,烧着了天价的木雕椅。落荒而逃。
第五根稻草,由网络暴力吸引来的新闻媒体。全世界都知道了,她们这对“恶心的同性恋”。
第六根稻草,李优的自杀。李优是个坚强的人,但是还不足够坚强。新闻媒体一路嗅着商机追到他楼下。再坚强也受不住破碎不堪的心再被砍上一刀。
“虽然半年没见面,可是这半年,我都是为了你而活的。虽然你想要的样子,并不是我想要变成的模样。”
“但不管怎样,你还是第一个燃起我生命热情的人。”
----------------------------------------------------------------------------------------------------------------------------------------
事情就这样一步步失态,发酵,无法控制。
两个女孩走向了大海。
----------------------------------------------------------------------------------------------------------------------------------------
我想了想,促成这个结局(三个人自杀)的最关键的一步是网络暴力。正是那些言论,激起了好事之徒的猎奇心,引来媒体争相追猎,然后是李优,然后是小菊和巧巧。
面对记者们的围攻,教官只是一再强调:“我们学校没有同性恋!”被追问的学生回答:“反正我不是同性恋啦。”记者们使出浑身解数套话,“黑的都说成白的”。
小刀说得多对啊,“关你屁事啊!”。
又想起一句话,“爱和善是能力,而不是情感。”
人终究是没了。
----------------------------------------------------------------------------------------------------------------------------------------
相关词语
黑道/梦想/机车/三角恋
这一单元,关于少年人的义气、爱情和梦想。
先说佩佩。三个人的情愫,因为谁都没有表白清楚心意,而产生了隔阂,甚至是决裂。很多时候明明谁也没有做错什么,事态就不可遏制地扭曲了。谁也想不明白,想明白时已经来不及。
再说梦想——佩佩的梦想是和机车相关的。尽管在学业、校规上做得不尽如人意,但她有自己热爱的事物,有想要去研究的门道,这比起浑浑噩噩度日要好太多。她也因为机车和小刀结成干兄妹,也因为机车和李强产生情愫,最后她是哈雷俱乐部的部长。
李强的梦想是去台北,做一名歌手——他的房间里有吉他,他为佩佩写歌。但父亲想要他子承父业,继续守护这片果园。父子俩曾因为这闹得很僵。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李强向现实妥协了——果园的梨没有销路家里断了收入,他便把维系他和佩佩情感的摩托还给了机车行;放不下自尊心没有勇气向佩佩解释,他便打电话叫小刀来接佩佩;父亲为了证明自家水梨的清白喝农药自杀,他便放弃了去台北的想法,帮康复的父亲一起打理果园……向现实妥协后唯一令他有些开心的是,他告诉父亲自己不要摩托而想要一把吉他,父亲很爽快地答应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那么幸运,踏上追寻梦想的道路。甚至追寻梦想路上的苦不堪言,也被很多人渴慕。
----------------------------------------------------------------------------------------------------------------------------------------
小刀是老师教官眼中的不良少年,但他也是从不害别人、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少年。
为小菊和巧巧的自杀愤恨,为不能揣测佩佩的心意懊恼,为最好的朋友背叛他、偷走他喜欢的人恼怒最后却又原谅,为自己做了伤害李强一家的事情而痛悔,为不让柯桑伤害舅舅、伤害朋友、伤害别的人而与他同归于尽……自始至终,他只是一个少年,而且,是一个太好的人。
其实哪怕他不为了李强,只是为了自己,而选择继续在井里做手脚,也没有人能苛责他,因为即使柯桑没选择让他去,也会让别人去。
只是,小刀觉得,自己必须这么做。
这,是小刀的原则。
----------------------------------------------------------------------------------------------------------------------------------------
小刀付出的代价是生命。
小刀的死,源自一个走入歧途的少年穷途末路下仍旧坚持的义气。
我也说不出到底是什么让小刀走上了这条路。
还有句话想说——小刀的父母也从始至终没有出现,只看到小刀的舅舅。
相关词语
校园霸凌、同性恋
看了这一期,总想到一个词——党同伐异——不仅能用在学术、政治、社会上集团的斗争,还能用在人与人之间。一种风气。
----------------------------------------------------------------------------------------------------------------------------------------
小仑性格柔弱,一直穿粉色毛线衣,擅长设计美甲图案,乐于给班上女上做美甲,和每个女生都是好朋友。但他是个男孩,所以有人说他“娘”,有人看不惯他、欺负他。甚至后来帮助他的教官这样说——
人们总觉得性别特征是固化了,成为一种标杆,而且总有一种错觉——一切和那标杆相同的、相近的才是好的、正确的。若你和那标杆全然无一点相像之处,那么你就必须被改造;若你不同意那标杆,想要另立其他标杆,那么你就必须被抨击,直至被感化,心悦诚服地赞美、向往那标杆。
小仑除了别人说的“娘”,他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很热心善良。帮班上的女生做美甲只想着尽善尽美,而且不会收取朋友的费用。
他很孝顺懂事。和阿嫲相依为命,教阿嫲煮红豆汤来维持生计,还贴心地让阿嫲加了糖就在勺子上打个结,这样就记得放过了糖;阿嫲年纪大了放多了糖,他也不责怪,只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被收保护费,无奈借口要捐献爱心向阿嫲问钱,但听到家里的状况又放弃了,还安慰阿嫲没有关系;在学校吃了再多的苦也不会说出来让阿嫲担心。
他很善于观察、懂得感恩。卢子仗义相助,赶走了欺负他的大东。他心中十分感激,甚至有几分情愫,于是很耐心地做了手工送给卢子。听闻卢子有女朋友后,他有点落寞,明白了卢子对他只是仗义,他没有什么消极的反应,只是招呼卢子路上小心。
有些人只看到小仑“是个娘炮”,却忘记了其实大家无非都是人,活生生的人。
小仑也是人,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好的人。
他只是和别人不同。没有人该规定谁应该是什么样子。
小仑是同性恋。然后他发现大东也是同性恋。他告诉了大东。
他说,原来你和我一样。
大东的反应是什么?震惊,否定,然后是暴怒,疯狂的拳打脚踢,一瞬间心的扭曲和变态。
他说只要小仑永远不醒来,就没有人知道他是同性恋。
----------------------------------------------------------------------------------------------------------------------------------------
对于同性恋,人们的态度几乎近于“谈同色变”。
可是如果这是与生俱来的,那谁又能责怪谁?
一个孩子生来就是左撇子,你一定要训练他用右手写字;一发现他偷偷用左手,一发现他用右手写的字歪歪斜斜难以入眼,你大声斥骂:“你个左撇子!告诉你不许用左手写字,给我用右手写,听见没有?写不好今天不许吃饭。”
对于未知的事物,人们潜意识里往往会感到好奇、恐惧、抗拒……同性恋正如此,人们少见,所以对此知之甚少,甚至将这约等于未知了。
好奇——“哎?男的喜欢男的,女的喜欢女的,还有这样的?”
恐惧——“他们这样好少见,好奇怪,好可怕啊,这不会传染吧?”
抗拒——“咦,男的和男的,女的和女的怎么行啊?太恶心了吧。”
人们有时候对陌生人如此,对外乡人如此,对未开辟的土地如此……如此如此……
但一旦与陌生人熟络,和外乡人建立友谊,在那片被征服了的大地上行走,一切又是那么“正常”,甚至于“普通”。
那么同样的,同性恋只是一个标签,也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标签。
小仑,大东,他们最先是人。他们也有血有肉,有情有欲。他们也只是普通的学生,小仑可爱,大东要强,都很好相处,都不是坏人。他们可以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爱人,我们的朋友;我们的长辈,我们的晚辈……
----------------------------------------------------------------------------------------------------------------------------------------
大东首先是要强的。他有一个拳击手哥哥,而且哥哥即将参加世界杯。多酷。他崇拜哥哥,羡慕哥哥,追赶哥哥。于是他在房间里发狠练拳,他帮所谓的哥们收保护费、入室抢劫……他想拼命地证明自己是强大的。因为这,他也走了许多岔路。比如说他究竟为什么霸凌小仑。有的时候,我们就是头脑一热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再到想明白时,已经来不及了。(当然有目的性的霸凌另当别论)
他也是善良的。善良这个词我用得太多,但这绝对不是个烂词。他知道小仑家里困难交不起保护费,所以就让他打扫卫生代替。他在小仑昏迷后最终醒悟,握着小仑的手道歉,抱着阿嫲痛哭。
有人说大东是所谓的“恐同即深柜”。我觉得,大东只是一个恐同的深柜。恐同的原因是被其他人同化了——大家都觉得同性恋不好,他是大家的一部分,当然也这么认为。他是深柜的原因是,他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过自己。不知道在青年时期,有多少人真正搞清楚过自己是谁。
这单元和前面单元里的同性恋都被抹上了悲的色彩。这悲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他人。
----------------------------------------------------------------------------------------------------------------------------------------
教官和古老师都是明理人,而且更幸运的是,他俩都爱着学生。
或者更确切地说,古老师是爱学生,而教官是护学生。
教官的做法其实有的时候非常有效,有些人横竖是油盐不进,坏透了的。
但是我们现在是所谓的“文明”的社会。暴力总是不太好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被逼迫至诉诸暴力)
古老师的话太对,只是实行起来,太难。
“欣赏别人”“互相尊重”,我到了这个年纪,我学会了吗?我贯彻了吗?
就算我学会了,我贯彻了,别人又知道要同我“互相尊重”吗?
----------------------------------------------------------------------------------------------------------------------------------------
还是希望多一点尊重,少一点“党同伐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