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大城市长大的姑娘,看了樱和百合之间的故事后,是三集以来感慨最多的。
百合拥有城市女孩的一切,是标准的东京女孩。长得漂亮、名牌大学毕业、家庭经济条件拔群,要什么有什么,可是她却为自己的爸爸是暴发户,妈妈是陪酒小姐出身而感到苦恼;为自己在公司里的女性身份而感到困惑,想要逃离。
虽然没有她出众的外貌条件,但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对这种想法或多或少有点共鸣。原生家庭不是自己想要的,爸爸妈妈文化程度比自己低,自己仿佛不是他们生的。读高中的时候,文章写的不错又喜欢读些晦涩的书,同学一句“你是书香门第出身的吧”,把我打入了尴尬的境地,究竟是否认还是承认,我至今回想起来都不知该如何作答。
有许多人都说,原生家庭温暖很重要。对,是很重要,可是有几个原生家庭是真正温暖的呢。小樱的父母早逝,她的原生家庭就不是常规的温暖家庭。虽然她有爷爷的关爱和培养,但若是没有坚毅不屈的精神意志,爷爷的那些话又重几斤几两呢。关键还是看听话人的解读吧。
樱在天台上喊百合丑女的时候,我好像觉得自己也被喊了。当我生活有不顺利的时候,我会想当然的觉得,那些都是我爸爸妈妈遗传给我的缺点导致的。我好像确实是个心灵上的丑女,我也确实并不想要这个样子并且总是做些常规的努力进行改善(对人表现得彬彬有礼、考取名牌大学之类云云)。可是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忽然发现,把这一切归结于原生家庭的不堪难道不正是丑陋的表现么?
百合的父母也以他们的方式爱着百合,可能不一定完全对,却无可指摘。我想做的就像百合从小樱那里得到的一样,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获得梦想、找到同伴、认同自己。
整部剧在讲述一个从小受到良好道德教育的少女在进入社会就职后如何处理之前从未处理过的、高度复杂的道德难题。在处理的过程中,她将爷爷视为moral examplar,从爷爷那里寻求建议。而她帮助的对象受她的影响,既成为了她的伙伴,也将她视为moral examplar。但是本剧提出的问题是,一个virtuous person如何向他人以及向自己justify她的行动是正确的。前几集的小樱justify的方式,是一方面看到她的行动带来了好的后果(伙伴们在通过她的干预后状况变好),另一方面是她的所作所为受到一个比她更virtuous person(爷爷)的认可。但是在第七集,当她的爷爷病逝,同时她的行动也似乎没有带来好的后果后,小樱对自己行动的正当性开始产生怀疑。经历了一年的消沉,小樱在伙伴们的鼓励下稍微恢复了对自己德性的自信,结果又因为救人而陷入昏迷。半年后她醒来,在便利店打工时又因为同样的justification问题陷入消沉,想回老家退缩到自己能应付的简单道德处境中。再后来,当初赏识她的黑川社长找她回来工作,在认同她的道德感的同时,告诉她要向别人justify她的行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她自身必须拥有权力。受黑川的影响,小樱一时接受了这种道德观。但伙伴们的点醒,让她意识到自己奉行的德性伦理与黑川奉行的效益主义并不相容。最终小樱决定离开黑川的公司,以自己认同的方式工作和生活。
11月2日,被前辈领导安利了这部剧,说剧情是会让人感动的想哭。还听前辈说,这剧都让我们部的男上司哭了。抱着强烈的好奇,就看了起来。
目前已经看到第四集了。每一集都非常喜欢。看完第一集就知道,这剧我一定会追完!
故事的开篇是2009年的某建筑公司的新人入社典礼,剧里的主人公们身穿西服,在樱花盛开的四月,大家整齐划一的来公司报道了。
同时2009年的东京,天空树才建到一半,人们还用着翻盖式手机。
该剧的背景刻画已经完全唤醒了我的记忆。看完第一集我就明白我们部门男上司能够看到哭的原因,是因为他也亲身经历过这些,他把自己的个人情感带入到剧中,剧里主人公们在职场上遇到的问题,可能他也深有体会。
故事的女主角叫做北野樱,是位一根筋的初入职场有话就直言的耿直girl。这样的人物形象因为是戏剧,所以肯定有夸张的部分,它必须要向观众传达出这个叫做北野樱的新入职的员工,是位有点不寻常的人。
本片的制作团队肯定在创作北野樱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费了不少功夫和小心思。
一般夸张的表演手法一过就会让人讨厌,但是我看到现在,已经完完全全的相信,这个姑娘她正直善良热心,虽然对事有过于执着的部分,但是她也有她自己的分寸。
这些信息的传达都在剧里的细节里:
樱会在睡觉前把西服平铺好,放在床垫下面,压去褶皱
睡觉的时候,眼镜会放在床垫旁的黄色盒子里
早上6点准时按掉闹钟起床,参拜,放植物去阳台,正坐吃早餐。
出门带上相机,拍自己喜欢的建筑
这些细节的不断不断重复,摆正了她所谓怪异的部分,平衡了人物的真实性。她的所有行为的逻辑都非常符合这个人物的设定。
有人说樱就是很自说自话,自己一有想法就不管不顾的非要大家配合自己去完成
→噢??
人事部部长给樱布置工作任务的时候,她会询问做这份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减少加班时间?
为什么要调查员工压力?
为什么在地震之后女员工不可以留下来加班而是被要求早点回家?
她是个想要了解原因和知道思考的员工。
人事部长叫她不要再去营业部,她也乖乖听话没有去。但为了说服营业部长,她选择等在公司门口直到营业部长出现。
自说自话的人都会让人喜欢不起来,但是我觉得樱是真的很可爱。
剧里有个姑娘叫百合,我觉得百合的人物形象代表了社会上的正常人(与樱相比)。她对着樱说[梦想!梦想!梦想!烦死人了,没有梦想就不可以吗?!]
对啊,没有梦想就不可以吗?有梦想就那么伟大吗?
有多少人会真心要跟你讨论你的梦想,或者愿意倾听你的梦想。
你的梦想是什么? 职场面试的时候,考官也许会问,但是你的答案也许更多的是配合,以及小心翼翼。
我觉得[梦想]这个词现在更多的是被我们写在了个人的日记本,合上本子,没人知道你的梦想。
同时一旦真的跟人当面讨论梦想,多多少少会有点害羞又有点没有底气。好像少了一点让别人信服自己可以实现梦想的勇气和能力。
樱在每一集都会说的台词是:
[我有一个梦想,在我故乡的小岛上建一座桥梁。我有一个梦想,找到一生能够彼此信任的伙伴。我有一个梦想,和那些伙伴建造让许多人幸福的建筑]
网上有人称剧里的樱是:马丁.路德.樱
每一集都说这段台词,真的是有点日剧热血过头的感觉吧~但其实我感受到并不是热血的部分
↓
这是一位耿直的girl试图用自己全部的力量说服对方的话语。
她对营业部长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作为人事部职员,执行公司方针,她希望营业部长能够遵守。
她对百合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作为朋友,挽留百合,不要选择逃避放弃工作。
她对设计部部长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作为莲太郎的朋友,请求设计部长再给莲太郎工作机会,希望别人也能看到朋友的才华。
在社交上有点笨拙的人,是不太会通过有效的语言来说服别人的(甚至情急之下的樱会用方言表达),所以剧里的部长们在听到樱说她的梦想的时候都是黑人问号脸——哈?
但是樱的同期们,他们听懂了樱的语言。
剧里爷爷在小岛上的家,家乡的方言,爷爷发来的传真都是塑造成如今在大家面前的樱的根本。
看看女主角出身的地方,侧面了解一下爷爷的教育方式,都更能接受北野樱这个小小身躯里却散发着大大力量的女孩。
樱的力量,来自于她也会受到挫折,她泄气的时候会想要吃爷爷做的可乐饼,想给自己打打气。
收到爷爷发来的传真,她会用自己的行动去验证爷爷的道理。我再想想自己,偶然在书上读来的至理名言,抄在了笔记本上,它也只是个至理名言而已。
[同期]这个词在日语里读成【doukiどうき】,是指在同一年同一个阶段进入公司的新人们,这是在日本特有的公司文化现象。同期在日本职场较严格的上下级,前后辈关系里,是独立出来的。
像倾吐新人的苦恼,吐槽上司的不是,这些都是平辈的同期们之间才能做到的事情。
所以樱才会如此看重一起入社,并分在一个组的伙伴们。
如果樱是同期们的精神力量,帮助了他们。那么爷爷就是樱的精神力量。
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希望会有个力挺你的人。
如果可以,我希望第一个力挺你的人,首先就是你自己。
接受自己,多问,别给自己逃避的借口。拿出点决心和勇气。
十年后的你还在坚持做着你喜欢做的事情嘛?!
PS:此剧第三集的背景是2011年3月11日的关东大地震,百合被樱收留,去了小樱的家。
写这篇文章也想感谢,同样在地震的时候,收留我,让我在你家住上一个星期之久的挚友--京~~
很多人说后面几集崩坏其实完全不是,像小樱这种性格迟早要被社会军训,她同期能对她有所容忍真就是大家刚进社会,相对来说心思比较单纯,人也不那么成熟需要这样的人的鼓励。其实这个剧前几集真的就像编剧自己吐槽的,你以为你在干嘛,拍青春热血剧吗,但这些从第8集开始升华了,小樱之前能一直保持那种鸡血状态除了爷爷的支持外,我还一直觉得她其实有把负面情绪压抑得很深,所以人才会呈现出一种不真实的AI状态 ,就是因为对情绪的感知降低了,出于一种自我保护,所以第8集,当所有的支撑倒塌的时候,一个人不得不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所有的情绪都必须有个出口。扛住了这一切之后,面对了自己的现实之后,才能去学习怎样妥善地使用自己的力量。就像建筑也要打地基一样,根往下扎得深才有可能往高处长。而且这段时间是她眼睁睁地看着所有的同伴都在朝前走,而她自己却留在原地的时期,她的同伴都因为她而成长了,但是恰恰她自己没有!能写出这种心态真的是很强。
看到第9集的时候我开始无限看好小樱的未来,小樱所挺过的风浪、所经历的丧失是她的几个同期根本无法比拟的,而她再次回到职场是她真正开始学习如何运用自己的力量的开始,人不可能一直靠理想靠嘴遁,小樱在上司黑川这里学习了政治,但是又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与其掌握权力去操控他人为自己效命,她依旧选择和“同伴”(志同道合者)一起共事,本剧在2019年年底播出,马上就要迎来全球震荡的2020,我愿把这种选择称为摩羯时代和水瓶时代的对决。因此最后她和小公司社长的再次相遇在我看来是非常promising的,这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应当会成为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同伴”,而过去的同伴也已经成熟,无须彼此牵绊即可独自面对未来的人生,实话说我看前面几集就觉得他们的人际过于粘腻,这种过度操心他人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长久的,人也只能为自己负责,樱花树下的分别并非分开,而是各自奔赴梦想和人生,因缘际会如果有一天又能为同一个梦想而相聚,自然又会在一起工作。
至于说葵的问题真没觉得他渣男啊什么的,他在小樱抑郁的时候提结婚觉得她会是个好妻子好母亲,本身就很可笑。再说了一个官二代怎么可能跟小樱搞得到一起,能想象这两个人早餐一起吃纳豆吗。而菊夫与其说喜欢小樱不如说喜欢小樱给的鼓励,每次电话来都是把小樱当情绪加油站或者垃圾桶。同期里面真正爱小樱的是百合,百合是真正站在小樱的立场爱护小樱关心小樱的,堇也要算一个。另外一个黑川对小樱既利用又欣赏,还有那么点养成的意思,是会着眼于小樱成长的一个人。这三位相比那两个嘴上说着喜欢的男的都更爱小樱。
最后一点点话,前几集职场的部分很真实,但是靠鸡汤解决不了劳资问题,拿龙星凉的case来说,应当说他的目的有四个:1挣钱;2做喜欢的事(即为同事应援);3工作得到认可和尊重而不是压迫;4不透支身体加班。应当认知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说他丢失了初心这一句就完了,把责任甩给劳工一方认为是打工人的工作态度不对完全是日本社会的洗脑罢了,日剧惯常把这种问题归结于发心有问题,是典型避重就轻,根本没有打破现有各种职场不平等的框架。前几集问题的解决都挺鸡汤的,真正的升华还是要看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