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星期天是唯一的休息日,所以说它美好不足为奇。忙碌六天可以休息,当然美好。可是这部拍摄于1947年,反映日本战败后生活的电影,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 在战败国,我们看到了一片片残垣断壁的画面,看到主人公破了口的皮鞋,看到耀武扬威的黑市商人,看到小咖啡馆的欺骗宰客,总之看到了很多的不美好。在黑泽明的电影里,我们总是能看到的这种强烈的批判现实的意识。 只有35块,而为无法好好度过这难得的约会日的一对年轻的恋人,也的确经历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好。 首先,这里有一位生性乐观又善良的女孩子。刚看到她圆圆的脸,根本就不像日本电影里的美女吗,可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却觉得她越来越可爱,当她眼里含着泪水,站在空旷的舞台上,对着台下的虚空想着假想的观众,也仿佛导演对着我们这些观众,大声的请求我们多一些温暖的关心的时候,她难道不是很美吗? 我想在那个饥馑的年代,人们总是会喜欢这种有着圆圆脸蛋的女孩子,以寄托对生活富足的向往,所以,导演选择她似乎就不为奇了。 其实,在看了很多黑泽明的一些名片之后,特别是《罗生门》之后,一直还在心里抱怨导演,是不是对女性抱有偏见啊,因为,那里面很多的女性都可称为阴毒之极,不仅毁了男人,也毁了江山,当然也毁了她们自己。《罗生门》里的女性狡猾的没有理由,完全是人性之恶。《乱》中枫子其决绝与恶毒,到最后说来也是为了给父兄报仇。总之,总觉得黑泽明是不是对女性颇有隔膜,这就好像一个未长大的男孩子,因为对女性不了解,又不知如何接近,反走向极端变成了只知其恶,不知其美了。 《美好的星期天》里的女性——昌子却实在是一个再美好不过的女性。 在满目废墟和男主人公的唉声叹气中,只有她的胖乎乎的圆脸、一脸天真的热切的眼神,轻柔而坚定的话语,给了电影以无尽的希望。在战后的重建中,女性的这种顽强正是未来希望的所在吧。 本剧是黑泽明与小学时的好友植草圭之助一起合作的。有个插曲,这部电影公映时,他们的小学老师在电影院里看到了两位爱徒的名字,忍不住泪流满面。在小学时鼓励两位爱徒,让他们自由成长并发挥自己所长的老师,发自本心栽培着他们,并不求回报,没想到他们终于有所成就,在这一部充满了人类的同情心和爱的电影里,老师看到了他的学生没有辜负他的希望——流泪也是一种喜悦。 黑泽明是遇到了比自己还柔弱的小圭之后才变强大的——想去保护另一个人。老师为了锻炼小圭,就让他当副班长,跟正班长小明配合,小明明白老师的苦心。小明和小圭的友情延续了一生。 从题外话回来。这部由植草圭之助操刀的剧本,体现了女性的美好与强韧。小圭个性柔弱,或许更加能够体会女性的美好也说不定呢。而黑泽的电影,相当多的女性人物是脸谱化的。总之,由两位好友合作的这部片子,可说是优势互补之作。 音乐的运用,经常为紧张的批判性的情节的间隙,提供轻松而幽默的节奏。无论是与孩子们玩棒球,还是跑着去赶音乐会,其音乐都是调皮而轻快的。黑泽一直都很注重运用音乐来把握节奏和刻画人物的心情。 在结尾的华彩部分,两个人在空旷的露天剧场的假想演出,是非常冒险的尝试,其长度达到20多分钟,这对观众的欣赏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毕竟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他们喜欢更加紧凑的情节剧,而这部分完全是两个人的独角戏,而且昌子对着观众请求的戏,更是电影与现实不分,是颇为前卫的艺术,不知会引来怎么样的议论。但我看着昌子一遍遍地说,请为这对贫穷的恋人鼓掌吧,一遍又一遍地说着的时候,我不禁想到,在战后的剧院里,在人群密密麻麻的简陋的剧院中,也许真的会响起有力的掌声呢。而那掌声也不只是为了电影里的人物在鼓,而竟完全是为了自己在鼓呢。 这更使得这部电影的意义不同反响。唤起人们建设家园的热情,电影恰好充当了这一传声筒,且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人物鲜明丰满、情节起伏婉转的故事。 在剧场的这出戏里,令人称奇的是,黑泽明将音乐与画面结合的巧妙。画面里的排排落叶,仿佛在跟着音乐舞蹈,好像大自然都能在人转变心情之后,从令人惊恐之后变得那么善解人意。自然也是那么的温馨了。吹不倒人的狂风,化作听从摆布的小树叶。 一部好电影里能给我们那么多,首先它是真实的。现实是真实的,所以就那么不尽如人意,黑市商人败坏了市场,可还是有两个年轻人想做不欺骗人的小茶馆。心情也是真实的,两个年轻人这一天笑过也哭过,也眉头紧皱过,也充满希望过,因为人的心情本来就是这样瞬息万变的啊。我们便是这样随着主人公,感受着人生中善与恶的碰撞,而接受了一种鼓舞,希望着未来的美好。 即使是环境很恶劣,也有不去做坏事的人。在《野良犬》中,黑泽也表达了这一理念。在这部电影里,通过两个年轻恋人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小人物身上蕴藏的力量。他们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砥柱吧。 或许这部电影不像黑泽的其他名片那样具有艺术性,但我想它对当时时事人心的影响恐怕不可小看。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以电影干预现实,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吧。
所有的新现实主义首先都是来自于一种人文关怀。黑泽明真正的无产影像,一对穷苦情侣的恋情,和伯格曼早期的相同题材风格十分吻合。
其实非常难理解黑泽明自称的有关对日本本身文化的关怀体现在他的影像何处,倘若不先前告诉我这是黑泽明拍的,这还真挺像一位西方导演所执导的一部电影。但深究其风格与伯格曼相差不大,但历史影响上固然是黑泽明深深的改变了西方的影视,所以应该是前者来这里偷师:
无人的指挥是全片高潮。在整个社会齿轮运转下产生的渣子不免让底层老百姓去承担,在这样的影像里出色的再现了现实,并赋予了一定人文关怀,和真正的民众能共情的生活姿态。不免对比现代中国商业大片,一位身怀几亿的胖子减肥,与不从人文角度出发,上演一出闹剧在最后用所谓“法律”帽子一扣就不了了之。美其名曰“人民群众爱看就是好电影”,真不知日本当初军国主义分子会不会也喜欢黑泽明的《最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