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菲律宾暴力史 Servando Magdamag(2022)

菲律宾暴力史 Servando Magdamag(2022)

又名: A Tale of Filipino Violence

导演: 拉夫·迪亚兹

编剧: 拉夫·迪亚兹 Ricky Lee

主演: 约翰·洛伊·克鲁兹 巴特·金戈纳 阿戈特·伊西德罗 Hazel Orencio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菲律宾

上映日期: 2022-07-05(菲律宾)

片长: 409分钟 IMDb: tt11983366 豆瓣评分:8.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在费迪南德·马科斯实行独裁统治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菲律宾,一个庄园主家族在暴戾之中迎来了不可避免的时代谢幕。这部长近7小时的黑白影像史诗,以一个家族的沦亡象征菲律宾自殖民时期以来权力斗争与人民牺牲的无尽轮回,对该国依旧充满暴力的政局现状也多有讽喻。曾凭《离开的女人》摘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菲律宾电影大师拉夫·迪亚兹在本片中保留了其标志性的固定长镜头、自然收音以及如画作般精巧的摄影构图,被媒体赞誉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影像写作”。

演员:



影评:

  1. ##百丽宫影城 表象故事看是一个家族的没落史,里则是以一个家族代替了整个菲律宾的历史,从西班牙殖民,美国殖民,到日本侵略,再到军阀统治。

    角色上,各个角色指代性非常强,主轴却是以“信仰”贯穿。爷爷这个角色带有着西班牙到美国时期的影子。西班牙带去了天主教以及美国的英语也都可以从男主身上看到影子。男主这个角色更像是以自己作为人民代表的共产主义者,最后的结局也……孪生弟弟的弑父情节也基本可以与信仰的毁灭作对照,母亲可以与姑姑这个角色对照,姑姑应该也是怀孕过,但是孩子应该也是被剥夺了所以才疯的,因为家族之需要母亲的大儿子继承。片中其他人物也存在大量对照讽刺和隐喻。宗教与鸡犬,孪生兄弟,原教旨主义与军阀,19岁上帝和军阀头领,大洪水与台风等。

    视觉上,前六个半小时全部使用固定镜头(迟到了5分钟左右,不知道错过了什么),大量的长镜头,其中焦段基本是固定的,所以是非常考验演员表演的。画幅则是有三种,在片中不停的切换,4:3大部分用来呈现压抑的状态,远景以人物与环境做对半分让人物显得极为压抑,而宽银幕则大多用来展现一种温情。六个半小时时出现以手持镜头为代表的杀手POV视角,与开场和狂怒的剧情呼应,这里剧情的轮回则有一种看《撒旦探戈》的感觉。其实整部电影视觉呈现是很有贝拉塔尔的风格,甚至那种信仰遗失的感觉非常相似,只是没有运动镜头,从长镜头呈现上看本片更加有舞台剧感。

    听觉上是比较纠结的部分,一方面开始就出现了雷声音效一直持续到结尾变得越来越频繁就在预示着暴雨的来袭,所以从最开始还有环境音的剥离强调角色情绪,我觉得很大程度提升了影片的质感。另一方面由于长镜头过多,估计重拍的成本太高导致不少段落是后配的音,不适感则很强,还有能感觉到很多环境音是分开录的,时不时的出现的喘息声让给我在思考,我是不是也“在场”……

  2. 2023年6月17日

    上海国际电影节收官之片

    最后一部《菲律宾暴力史》,7h史诗电影小说,从天亮看到天黑,全程没睡,看完整个人动弹不得。记录一些零碎的奇思:

    1. 何谓暴力史?个人、家族和国家对权力power & control的争夺史。

    2. Arrogance of Knowledge & Arrogance of Ignorance 时代的两种悲哀:对知识的自大与无知的自大。

    3. Post-apocalyptic Storm “后末日时代暴风雨”以比喻充斥独裁暴力的暴风雨时代,个体如绿植一样在四处肆掠风雨中摇曳,无处可逃,直至倒塌。To survive or not survive, this is a question. (BTY,上海冬天暴风雨也总是被风刮得从四面八方袭来,柔弱的雨伞从来挡不住,不禁有些像 Post-apocalyptic Storm时刻。)

    4. 强暴与杀戮随处可见的时代,外国殖民的时代,本国军事化管理的时代,宗教信仰控制的时代,独裁者的时代,无处可求真相的时代。

    5. 虚无。问自己:“是否可以把一切抛开?”回头看,人们在其短暂生命中似乎总是在虚无中忙碌。

    6. Tiya Dencia在阳光绿树下歌唱很美,歌词悲伤深刻得动人,歌名:Malamig ang Hangin(The Wind is Cold)。

    7. 黑色幽默,总是见于过于荒谬费解的复杂社会现实。哲学家、三个盲人、青年基督传教士。令人惊奇,男主在探索看不见的失明体验过程,像一个行为艺术家,最终拥抱着像一口水井一样的实物泣不成声,“多么像我母亲温柔的脸庞与拥抱,我实现了人生愿望。”看不见的人们似乎总能看见更多,因为他们还看见另一个意象丰富的内心世界。

    8. “You are my Hero.” 出身贵族的男主对曾经是婢奴的妻子视为生活英雄,多么令人感动。妻子很具有现代女性的特色:重视自我教育,把所有积蓄用于学习提升;参与改革运动,革新学习思想,后投身于共产党阵营的武装斗争;爱情与阶级面前,不卑不亢,葆有坚定理想信念,并为之敢于牺牲生命。

    9. 反复出现echoing的场景,很有深意,其中竹筏之境很灵动。刚开始,男主迎着暴风雨飘在竹筏上,用竹竿划着水,还在探索找寻道路;而后依旧在竹筏上,淋着暴雨用竹竿划水,但似乎已迷失方向;最后竹竿已不见,他虔诚地跪在竹筏上,脸庞向上迎着风雨的暴力,人与伐任其风雨推动。某种意义上,在那个暴力的时代,男主其实是幸运地survive活下来了,但最终选择了自杀killing himself by will. 我想,他已疲惫了,不想苟活于暗世,更不愿做懦夫逃去他国,死亡给予他一片宁静。

    10. 总之,我会永远记得这部思考画面黑白、画风潮湿、探讨菲律宾社会“暴力史”的电影小说。还是感叹导演很勇,把国家政治的伤疤狠狠撕裂开,目的是把悲痛历史孕育成艺术的珍珠。

  3. 手中总是捧着书、接受过现代教育的班东,对妻子的选择无比尊重,对于一切思想,既不贬抑,也不推崇。面对班东对独裁者的正面质问,辖区的上尉含糊其辞,监视他的中尉义正言辞地回击他资产阶级的家世。

    而班东的不妥协,并没有表现在实际作为上。从祖先的日记、发疯的婶婶的口中,班东逐渐摸清了家族的历史和自己的身世(他是辉煌显赫的西班牙殖民者后裔塞尔万多·班松六世,同样也是日本兵强奸母亲的产物)。他也一面探望社区的盲人和带领照顾他们的苏格拉底般的老者、农场的乡亲、成为街友的哲学教授,一面尝试领会现实的存在。在现实中,他既不正面回应农场中农民和工人的诉求,也不迎合独裁军政府的招安,他徘徊静坐在公园里,权力、历史,皆是虚妄。

    难道社会的分化是必然?不,盲者之首的老人一句“我们都是同性恋”的阐释,拒斥分门别类的权力话语的压迫。难道非左即是右?哲学教授在街头的圣诞晚餐时道出"arrogance of knowledge and arrogance of ignorance" ,他说在此两者中人们才维系和构建出自尊与自我,这并不简简单单是宗教的殖民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构建,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动力。不论左右,他们各怀着傲慢,怀着他们为之奋斗的理由——底层解放或自我利益,而这一切,西班牙家族的殖民史、宗教的极端和荼毒、共产主义运动的游击战、军政府的独裁腐败与草芥人命,都是暴力史,菲律宾的历史,即是暴力的历史。好吧,在黑暗的画面、无数的静默、回荡着的祈愿般的歌声中,一切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