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梦 夢(1990)

简介:

    本片是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对梦的勾画,全片共有八个梦境,分别是:太阳雨、桃园、风雪、隧道、乌鸦、红色富士山、垂泪的魔鬼和水车之村。这八个梦几乎贯穿了人类生活的所有主题,战争与和平、社会与人生。在不同的梦境里有着不同的场景,配合不同的色彩,把人类所面对的所有主题一一呈现。

演员:



影评:

  1. 黑泽明,这个被誉为日本电影界天皇的大师,生前虽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但作品在其国内一直备受争议,拍片生涯并不像他的赫赫声名那样顺利,也常常面临资金诘据无法开拍的窘境。到了80岁高龄的时候,在其大洋彼岸的崇拜者鼎力相助下,他却奢侈地用胶片做了一场长达两个小时的大梦。也许,这也是世界电影史上最具雄心的一场梦。以老黑贯穿一生的绚烂深刻,和晚年返璞归真的童趣天然,对这场梦我是心仪已久。待到终于有机会看到了辗转而来的影像,却嗒然若失,一时无语。

    不是因为太深刻艰涩,相反,而是太浅显,太明白;也不纯是失望,静下心来想想,好像拍成这样也符合他的思想与风格。但,总是不甘,梦怎么会成这样?就像是年迈的黑泽明在频繁变化着一张张油彩浓重、迥异现实画风的幻灯片,还在一边不停地旁白:世界将是这样,世界就是这样,这就是人类的未来,我们的现实——唯独不像梦。

    诚如cinekino所言,这场梦太实,不够梦味,老黑的功力全用在很实的节奏处理上了。

    我向来以为,自日本向世界敞开大门,广纳百家之后,在日本的文学和电影中就逐渐形成了两种倾向,或者说两种审美观,一种在叙事表情上注重东方韵味,传承传统写意风格,一种更为写实,手法西化,题材、主题向西方看齐,作品中的人事均要有所指,落到实处。文学中的两派分以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为代表,稍后的电影,则由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和黑泽明、大岛渚分别达到了两者的巅峰。黑泽明的电影,人们往往论其题材、意旨与西洋文学多有互通之处,而且在西方所获评价也更高,当是这个原因。我本以为老来他会在《梦》这样一部总结之作中返归所生所养的东方土地,实际上东方风格也更适于表现梦境,但是大幕方启,迎面而来的却是一个比西方人、也比以前的导演本人更直接、更生硬的黑泽明。

    黑泽明的电影,从最初古典主义者的温情和绝望,存在主义者的怀疑、宿命,到后期变得执著起来,也许他也厌倦了怀疑和绝望的幻灭无力感,试图找到出路。可出路在哪里?并不是光有勇气和执著就能找得到的,他的希望在现实中时时处处被扼杀,却仍固执地寻找,终致在最后变成了呼喊。可寻找的姿态并不能掩盖绝望的本质,这场寻找希望的梦,到头来不过是一场噩梦罢了,还因为太过于执,而牺牲了梦和艺术本应具备的美感。

    八个梦,其实就是一场梦,不论自然战争、社会人生,说的是同一个主题:人类的迷途。大部分的梦在我的眼里看来都不像是梦,没有了梦的不确定性、迷离飘忽,只是在顽强地用这种形式在诉说一个老人一生的执著。与其说是梦,不如说是睁大眼睛的黑泽明痛苦地直面了一生的幻象。或者是他的警世恒言,他就是要用魔幻的色彩、凄厉的鬼哭来不停地折磨你的神经,让你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然后有所行动。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第一个梦:太阳雨。美丽的田野风光,迷离的林中雾气,恍惚到不真实的反射太阳光芒的雨滴,神秘而颇具日本传统仪式美的送亲队伍,彩虹下的家,以及狐狸嫁女的传说。只有妈妈和幼子的简单对话,没有说教,也不故作玄妙,却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个彩虹下的家,其实,那不是狐狸的家,而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与万方生灵互不侵扰,各安其命,和谐共处,生命在阳光和雨露下以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的节律悄悄滋长。

    麦田之梦,简单,干净,寂寞,过去与现在相遇,真实与画作交融,那个象征黑泽明本人的日本青年穿行在梵高的麦田和鸦群间,穿行在过去与现实、真实与虚幻之间,那是真正的梦,隐晦又清晰,漫无目的。年轻的黑泽明迷失于梵高的画,就像扮演梵高的斯科西斯迷失于黑泽明的电影世界,像人类迷失于永恒的大地。

    还有桃田。女儿节时花纷纷,稚龄小儿闻玄音,那幽玄清雅的意境,稚子情怀的想象,都会让人在不经意间就被感染。

    为什么黑泽明不把他的梦用这样的方式继续下去呢?也许真的是因为老了,他只想把折磨他一生的东西急切地说出来,给自己、给后人一个交代?但是,我知道,另有总结之作,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却拍得那样玄奥超然,一直是我的最爱。

    一个固执、急迫、眉头紧蹙、喋喋不休的老人。无论这部电影的成败,看了黑泽明一生的追寻之后,我想人们应当对他的梦表示敬意。

    在最后一个梦里,黑泽明用水车村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给了我们,也给他自己一个安慰。他借着百岁红衣老人的口说:“我不需要亮得连星星也看不见的光。”“人在世上好好尽完自己的本分,然后问心无愧地死去,是很可喜的事。”然后大师带着他的梦去了,却留给我们活着的人一个巨大的困境:那样的梦幻田园,在我们每天面对的现实中哪里会有?即便有,在那样的田园,现代的我们又何以自存?

    水车村的村口,有一块孤独的石头,那是一个漂泊者的墓。每当人们走过,都要放一束花于石上,以慰漂泊者的灵魂。这篇小文,就权作放在黑泽明墓碑上的那束花,以此表达我对大师的敬意,以及对于我们记忆中已渐渐模糊遥远、渺不可闻的梦的怀想。
  2. 黑泽明 梦
    第一梦
    远景 固定镜头 小孩在家门前 不久 下雨 母亲见下雨来回收拾东西 下的是太阳雨 灯光没有变
    全景 母亲告诉小孩不要出去呆在家里,说这种天气狐狸办婚礼不想让人看见,看到了小孩会生气。 小孩左右看看 有点不相信。
    丛林 摄影机平移 跟随小孩 由远景到中景到远景 小孩有些迷惘 小孩由画面右下出正面走来 左侧画面树木高大,突出小孩身材矮小 表现神秘感
    小孩背后镜头 构图上突出正前方的迷雾
    中景 迷雾后似乎存在东西
    回到背后镜头 主体回到小孩 小孩有些害怕 掩藏在树木后
    切回 看到迷雾后的东西逐渐显出人形狐狸精嫁娶 狐狸精嫁娶有日本传统舞蹈风格
    狐狸精们忽然侧头一看又继续行走 往复几次
    切回背后 小孩害怕被发现
    镜头掠过一个个狐狸精
    狐狸精发现了小孩 小孩逃跑
    小孩跑回家看到妈妈在等他 慢慢走过去 由全景到中景
    母亲交代小孩道歉还刀子,不让小孩回家 说狐狸很记仇,并告诉他位置在彩虹的尽头。
    小孩努力打开门却失败
    最后画面从画面左侧移出 留下紧闭的门
    小孩正面走来 四周遍布五颜六色山花
    切 远景 群山间出现彩虹 构图精美 宛如油画 主要表现自然美 人物放在次要位置。

    第二梦
    固定镜头 小孩由隔断处出现于画面
    移动镜头 跟随小孩 小孩打开门
    切 门内情景 两镜头结构对称 主体都是小孩 小孩把东西给了姐姐
    小孩看到陈列的类似于玩偶的东西。。。哎。。。对日本文化不了解 呵呵 知识储备不够
    镜头对玩偶两次深入特写
    小孩转身构图处于高出 对右下角姐姐对话
    姐姐身着紫色和服 代表庄重 旁边粉色女子为陪衬
    小孩子发觉少了一人 但是被姐姐否定
    小孩迅速打开门 后来确定是少了一个人 姐姐感到厌烦
    小孩打开门发现一个身穿粉红色衣服的女子,镜头向右摇,观众应该比小孩早发现这个女孩。不知导演用意如何。
    摇镜头 小孩拉开门 这时候细节处理相当棒 姐姐说 没有
    原位置被替换成一株花 暗示了花 小孩很惊讶
    观众这个时候也是很惊讶的吧
    这时候 镜头巧妙的掩藏了花
    小孩找寻的时候 花刚好在他身后 小孩追出去 发现他在大门口
    这时候门位于画面正中央光线充足 与四周屋里的暗光线形成对比 突出门外世界的诱惑力和神秘
    小孩子追出去。
    镜头在竹林里,地上略有花瓣。
    此镜头构图自然,让人意识到右侧有小路
    摇镜头
    结构成为小孩和女子对称构图,中间出现竹林。竹林间有雾气,拥有如梦似幻的感觉。
    镜头主体换成女子,镜头随女子向右移动,小孩追赶。
    切 主体置换
    各小鬼出现,整体呈阶梯状,位置与小鬼都与小孩刚才所见玩偶相似。
    其实个人感觉四层的玩偶是有意义的。
    通过色彩和之后祈祷和施法的动作可表现。
    最底层主要是绿色和白色 以及黑色。代表的是水分 土壤 以及陆地的生态。
    第二层主要是咖啡色等为主,意味桃树的躯干,树枝。
    第三次是橘红 深红,以及之后的舞蹈动作可以知道是桃花瓣。
    最顶层是果实,因为王,最精华的是果实。
    出现王和女王,这说明刚才的给两个玩偶的特写是加强观众的记忆。
    拉全景
    小孩子作为一部分位于最底部。
    玩偶说自己是桃花的魂魄,抱怨小孩一家砍了桃树。
    刚才竹林里一地桃花瓣的作用在这里凸显出。
    小孩说自己也很喜欢果园,对破坏果园的行为很痛心。
    玩偶让果园回归。
    最底层的基础根 土壤 水分,做的是最基本的工作。
    枝干主要是音乐,作为传递。为花朵的起舞做准备。
    桃花瓣的翩翩起舞
    最后果实形成。
    小孩子擦干眼泪,注视着
    反打
    瞬间成为一片桃林。饱满
    小孩子很高兴,桃林出现女孩。
    小孩追赶,却发现是一场空
    树木已经被砍光,只留下女孩化成的一支桃花。刚好位于第三层,这就确定了四层玩偶就是象征了桃树一个整体。
    镜头大多是中景,在追赶过程中其实观众就看到树已经被看光了。
    远景 构图小孩子在正中央,四周环绕被砍掉的木头。仅剩的桃树位于斜上方
    小孩来到桃花边,围绕桃花走了半圈,重心落到了桃花上。
    小孩子哭泣。
    个人认为这部分主要是人类为了某些利益,忽视了自然整体的利益。环保主题的梦。

    第三梦
    短镜头居多 表现紧迫 人处于雪山困境中 身体极度虚弱,无音乐,只有困难的呼吸,慢镜头配合很好
    登山人员内部自我怀疑。 人在困境中会出现的自我否定 自我欺骗
    通过表的是否坏掉 暴风雪是否来临 这几个问题 我们可以知道队员在自我欺骗。
    人类休息 也就是放弃了抵抗了。
    几个队员被大雪覆盖
    队长被雪妖叫醒。
    队长赶紧拉其他队员 慢镜头处理很好
    暴风雪过后 队员们看到了希望 得救了
    本部分很短
    个人认为这段内容上非常明晰。
    还有一点我认为是黑泽明认为 梦在某些时候是必要的。

    第四梦
    军官来到一个洞口前。
    镜头摇至军官位于洞前。正中位置。
    军官视角 洞
    军官背后镜头 恐惧
    从洞里走出一条狗 朝其怒吼
    军官害怕 军官主体
    军官背后镜头 位于画面正中
    双脚走路特写 进入洞中
    军官视角 洞上部 移动镜头
    皮鞋回声
    上半身正面镜头 腿部特写
    背后镜头 军官渐渐转身 觉得有些异样 继续前行 直到走出洞
    出洞 构图 军官位于正中 左侧有一盏红灯 右侧为高山
    正面走出洞口 近景 全景
    军官回头 近景 全景
    这时候大家会发现 洞口附近的红色灯光不见了。这可不是场面调度的失误。说明这是不现实的,军官进入了梦境
    固定镜头 洞口出现一死亡士兵走出洞
    发现是野口二等兵
    野口二等兵询问是否殉职 并且上前一步
    全景 军官后退
    个人感觉这是为了表现距离
    野口每前进一步 军官就会后退一步
    构图上 明显主体换成了野口
    野口不相信 说自己回家吃饭了 军官说那是一个梦
    这其实是双重含义的 一方面是野口的梦 一方面是军官的
    镜头此时在两人之间互切
    野口说自己的父母不相信自己已经死了
    军官无言 野口转身面向镜头一边
    野口后背 构图中央有一灯火 估计是家乡
    指着灯火说那是家乡 并且转身
    这个镜头非常巧妙 景深的运用恰到好处
    主体由灯火转向野口
    再次全景
    此时两人位于画面底部 平行
    说明两人的距离感减少了 稍后军官向前一步 正好可以说明这一点
    当野口说父母在家等我的时候 军官上前好几步 并且来到他面前
    此时第一次近景画面容纳两人
    画面正中依然是野口
    军官一次次地说野口已经死了
    军官说他死在自己的怀里
    两人背后镜头
    远处灯火仍然明晰
    野口失落的转身走回去
    中景
    野口转身向他行军礼 军官也严肃的行礼
    野口进入洞口 镜头同时向后移动 表现远去
    切回军官侧面 目光直视野口
    军官视角 野口渐渐离开
    军官侧面和洞口互切
    洞口传来军队整齐的脚步声
    一支死去的军队走了出来
    喊着军令
    军官很痛苦 说出自己也想和大家一起死等话
    这段话说明了 战争的愚蠢 以及无论生者死者 胜者败者都很痛苦。这也一方面表达了那个时期日本导演对于战争的反思。
    这个梦精妙在与其他电影不同,大多数电影总是以死者的角度说明战争的痛苦无论是牺牲或者残疾。而本片却以存活下来的军官的口吻说话,使这个梦富有想象力,对表达的情感有超乎寻常的作用,极具艺术美感。并且让死者与生者对话,表达战争对生者死者都是同样痛苦的,完全没有胜利者。
    军乐想起,死去的军队离开了。
    军官痛苦的在地上 突然从洞口 窜出来刚才的一只狗
    这时候大家会发现突然出现了红色侧光。
    这就意味着梦的苏醒。

    第五梦
    梵高的几幅画 一个画家在这几幅画前
    自觉地进入一幅画 询问 梵高在哪儿 有对话可知世俗不理解梵高
    来到麦田 其中路过的地方 大多建筑色彩浓烈 如梵高所画一般
    麦田里 画家回头 发现梵高在麦田之中 画家视角
    远景 全景 画家进入画面
    近景
    梵高说作画让他停不下来 像火车头驱使自己一般
    特写梵高的头
    互切火车画面
    说明是梵高心中所想 火车头正在趋势自己 催赶自己
    梵高说自己画不好耳朵 就割掉了 说自己很赶时间 不能闲聊
    构图梵高在前 画家在次要位置
    梵高走了几步 镜头后移刚刚好 太阳光直射出现
    说太阳催赶自己 画家回头 睁不开眼 又是光的出现
    画家再寻找的时候 梵高已经离开了 伴随着呼啸的火车声
    全景 远景
     画家来到另一幅画中 又是画中的太阳 好像活灵活现 拥有温度
    画家正面走来 又进入另一幅画 由左侧进入画面
    背后镜头 全景
    之后进入多幅画
    犹如进入画面之中 与刚才寻找梵高时 路上的景色很像
    回到现实画面
    画面中的一幕 通过特效在 现实中实现
    乌鸦漫天
    画面远处梵高逐渐离开
    画家却怎么都跟不上梵高的步伐 梵高所到之处就做画 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些名画
    画家又回到画前

    第六梦
    全景 混乱的人群
    近景 一人逆人流而来
    全景 远处火山爆发一般 危险无比
    我们可知画面中下部的慌乱的人群 都是逃亡的人群
    一青年在桥边 看到远处富士山的冰雪瞬间被火焰融化
    由青年附近的科学家和妇女可知 核电站爆炸造成这种事故
    构图中 科学家位于中间 说明是重要位置 重要任务 也应该是知识分子的代表,对这是件应该负责的人群代表
    突然 火山反应剧烈
    逃亡的人们都驻足观看 表情吃惊
    反打 富士山完全被消融了
    人群疯狂的逃窜
    富士山继续可怕的爆炸
    镜头切至海边 自行车和人的衣服等垃圾在海滩上
    几个人在海边
    原来他们逃到了最远处
    人群和海豚都逃走 但是科学家说不能逃脱辐射的危害
    接着说三种颜色云彩 代表对人体不同的伤害
    最经典的是 那一句 染上了色素只不过让我们知道自己是因什么而死
    科学家擦自己的眼镜 随后又扔掉了 说明眼镜现在没有意义了
    一方面是自己不想看这一悲惨的一幕 一方面觉得眼镜代表的知识让自己更加怨恨自己。
    这时候青年发现自己风吹过来了 这时主灯逐渐明亮
    科学家跳海了
    青年作为不想死的人的代表 疯狂的扇风 避免红色气体进入体内
    红色气体是致癌的 也是三色气体那一镜头中位于最底部的 通过三人的视角我们可知道是最接近三人的

    第七梦
    远景 交代四周残破 如世界末日
    一人独自行走 大概是幸存者
    全景 长时间的跟镜头 表现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孤独和无助 这个人始终在画面中央
    更说明了这点
     风吹掉了他的帽子
    白色的雾气铺面 加深神秘感
    出现辐射人
    辐射人位于右上角 后来移动至左上角
    主角始终与他在画面上对立 暗示两者已经完全不同
    雾气渐渐散去
    主角看清后 辐射人到底痛苦
    主角看到他头上长角
    被辐射为畸形
    说这里本来一片花海 却变成这样
    长出奇怪的花
    画面切 向日葵看上去很正常
    人进入画面后发现是巨型花
    是辐射所造成的
    并且说人也不例外 只能自相残杀 成为怪物一样
    辐射人带主角离开 来到食人魔群附近
    看血池边 人类痛苦的噩耗
    突然 辐射人也变成食人魔了。。。主角慌忙逃窜,又丢掉了帽子
    这时已经不是人类社会了

    第八梦
    一青年来到小河流水风景如画的村落
    看到小孩将花放到石头上
    青年见到水车边的长者
    长者的一席话道出了本片的主题 回归自然
    并且快乐的准备参加葬礼
    起初青年对村子的生活觉得不方便
    长者认为现代生活缺乏生活的快乐和意义
    最后青年似乎明白了
    看着送葬的队伍 不知是该喜悦还是忧愁
    青年来到石头边 采了花朵 放在石头上
    说明理解了长者的话
    黑泽明通过最后一梦 把希望带给我们 并且指引了我们。
  3. 大卫·马梅说,电影的机制与梦的机制是一样的。梦中看似不相关的影象并置,到了电影里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蒙太奇。黑泽明在80岁高龄拍出了他自己做过的《梦》,美妙的色彩,舒缓的长镜头,淡化了情节,却强调了影象世界中的一切可能性。八个梦,八个短片,八个不同的主人公,八个不同的主题。看似互不相关,却都隐秘而微妙地表现了作者——也是梦的主人对生命的回望和眷恋,也许只有在衰老的过程中,才能愈加沉静地凝视即将到来的死亡,才会比任何一个时刻都要更加珍视生命,正如他的另一部影片《活下去》所诉说的主题——死亡给我们的启示,是睁大眼睛好好生活。

    太阳雨和桃园之梦:最唯美的两个梦境。孩子眼中的世界永远是美好而神秘的。狐狸结婚和桃树精灵的舞蹈都可圈可点。孩子即使遇到了悲惨的事情,但结局总有一线希望或生机——向狐狸谢罪的孩子看到的彩虹,以及被砍伐得一棵不剩的桃园里出现的小桃树。童年多好,做的梦也如此美妙。

    风雪和士兵之梦:直面生与死的两个梦。当我们长大成人,足够承担起自己的生命,我们也学会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当死神离我们如此之近,甚至带着慈善的笑容,当死去的人重新站在你面前,带着顽固的表情和不甘心的哭泣……于是我们惊愕,惶恐,反思生命。我们确认我们想要活下去,就像那些死去的士兵也始终不肯承认他们已经死去。无论如何,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梵高之梦:大师的作品往往需要慢慢去领悟。小时候看梵高的《向日葵》,以为不过尔尔,而现在重看他的每一张画,却是前所未有的惊叹。油画特有的神奇张力,狂野而克制的色彩,纠缠在画布上,都是呼之欲出的力量。
    关于梵高的梦也是八个梦中唯一关于艺术的梦。梵高本身就是黑泽明的一个梦,以至于他要到梦里去追寻他。几乎与原画如出一辙的景象让那些油画突然活了,甚至我们也可以走进去,在实景和画作、在真实与臆想之间穿梭,探访,寻问。
    作者借梵高之口,道出自己时日无多,而这更成为他创作的动力。几个火车头的画面和音效并不显得突兀,而更添了几分急促的力量。正如该梦的最后一个镜头——青年脱下帽子——这是大师向大师致敬的一个梦。

    红色富士山及食人魔之梦:
    当标志着日本的富士山也染上鲜血一般的红色,充斥着画面的化学烟雾更显得张牙舞爪地狰狞。不甘接受死亡的家庭被逼到海边无路可走,男子脱下外套奋力驱赶向他们逼过来的烟雾,却显得如此无力而可笑。
    化学辐射使地球变成充斥异化生物的垃圾场,人类也没能幸免于难,于是大批由人类异化成的食人魔,不停地为自己多出来的角而痛苦、哀号、哭泣,并自相残杀。
    人类创造了化学武器,然后反过来被它们摧毁,对日本这个民族来说,更是一种直指人心的隐痛。这不仅是黑泽明的噩梦,也是日本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噩梦,在化学武器的威胁下,全人类的生命就像蚂蚁一样脆弱。在这里,与其说是梦,更像是对正在毁灭自己家园的人类的讽喻性预言,而说教意味也尤其强烈,是对人类愚行的控诉,也是直到最后一刻对生的执着。

    水车之梦:
    一个回归自然的梦,一种返璞归真式的生活愿望。喧嚣归于宁静,在垂暮之年,大师的心也得到安宁。现代化的社会,膨胀的欲望模糊着我们的原则,混沌着我们的视线,还能上哪去找这样一片清心寡欲的世外桃源。同样有关自然,与前面两个梦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老人的台词还是太多了些。实际上,那些道理不用过多的说明,人们也能充分领悟。那么,就揣着一颗平和的心,当是听一个老人惯常式的絮叨吧。
    “有些人说人生艰苦,他们是有口无心,事实上,活着真好,人生真精彩。”大师最后还是带着美好的梦走了,而这也是大师最后想说的吧。
  4. 拍《梦》的时候,黑泽明已经80岁了。与黑泽明的大部分作品不同,《梦》的剧本完全出自黑泽明之手,没有其他合作的编剧,所呈现的恰恰就是黑泽明本人的梦境。与黑泽明职业生涯后期的大部分电影相同的是,《梦》也面临了资金难题。

    最终帮助黑泽明实现梦想的,是他的几个来自好莱坞的热血迷弟。本片制片人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特效则来自卢卡斯的工业光魔——虽然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工业光魔只是做了一些vlogger拿After Effects也可以做出来的“效果”。

    马丁西科塞斯甚至在片中亲自出演了梵高。在B站上观看时,弹幕里一片问“梵高不少很瘦吗”“这个梵高怎么说英语”。

    八个《梦》,各有千秋,共同汇成了黑泽明的电影遗书。

    1、概念-《太阳雨》和《桃花妖》

    出现在最前面的两个短片,《太阳雨》和《桃花妖》,主角都是同一个小男孩,也是童年黑泽明的化身。浓浓的怪谈气氛究竟来自哪儿呢?其实是因为《太阳雨》中嫁女儿的狐狸,和《桃花妖》中的表演唐朝雅乐的桃花,都戴着能面,行动也像能剧演员般僵硬。

    日本的“能面”,由于五官同真人相似又不相似经常被当作恐怖谷理论的绝佳范例(“一个人型的东西如果和人接近程度比较低,比如娃娃,他们就很可爱;但如果接近人又不是人,比如能面、僵尸,就很恐怖”)。能面非哭非笑却又哭又笑的表情,并不太“阳间”。

    而且,大部分能剧,都是由已经逝去的幽灵吟唱,表达他们的愤恨。譬如战死的士兵追思在生,抑或是痴情女子对负心情人满怀幽怨。当能面配上节奏诡异的能句,这种表现形式就好像前世与今生的连接点。由“能面”贯穿的《桃花妖》和《太阳雨》,自然也就散发着诡异的梦境气息。

    由此,带出了整套《梦》系列短片中,贯穿始终的主题:时年已经八十岁的黑泽明的死亡焦虑。这种焦虑,在头几部短片中初见端倪,在中间几部中努力释放,并在最后得到解脱。

    2、人物-《隧道》

    《隧道》,是整部《梦》中最为具象的作品,主角是一名形容憔悴的退伍军人。这部短片的创作蓝本,也是能剧中以怀恨战死的军人为主角的“修罗能”,虽然没有采取能剧的元素,却保留了“修罗能”的样式。

    这是一部反战短片,精准地体现了战败后许多日本军人的精神与生活状态。麻省理工学院历史系教授约翰·道尔在《拥抱战败》中记述,在二战末期,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信念已经松动了不少,国民已然疲惫;乃至,一些日军在他国战场上恶魔般的所作所为,传回国内后,也让不少民众感到难以接受。实际上,很多士兵归国时,并没有受到欢迎与体谅,而是被当作“魔鬼”提防。

    美军保下裕仁天皇,是因为觉得日本是个极端封闭的军国主义国家,需要天皇来维持稳定——但实际上,战争结束前,东京的儿童们就纷纷传唱希望皇宫被炸毁的歌谣,乃至从报纸上把天皇的照片剪下来当遗像。

    《隧道》中的这位退伍军人回到日本,连狗都追着他吼。这条狗身上绑着燃烧的手榴弹,长身细脖,冲着退伍军人不停狂吠,似乎对他非常愤怒。此处,犬吠的声音听起来非常诡异,疑似是正常犬吠的倒放,皮肤上也都是烧伤后的溃烂,仿佛自身早已腐烂了,大概是一条已经死亡的防暴犬。

    在狗的召唤下,这位军人走入了一条隧道。随着剧情推进,我们逐渐知晓,这位军人是日军幸存的小队长。他的身后,出现了脸全部涂白,遵循着“亡灵”视觉概念的其他军人。这支小队共有五十人,军装上布满了泥土,除了小队长和他的副手,其他士兵的年纪都很轻,看起来懵懵懂懂,似乎只有十几岁,可见是战争末期,几个老兵带着一群娃娃兵上战场。

    (这里安利一篇很强的帖子,有理有据地分析了这支部队究竟来自哪里:)

    小队长自己被俘虏,在缅甸的战俘营里受尽折磨两年后,回到了日本本土。但是小队里的其他50名士兵,则全员阵亡了。日军发动侵略战争,这些人的死自是不仁不义罪有应得,也因此更加无意义了。小队长对这些队员,充满了愧疚,颤抖着对队员说:“我没死,我无颜面对你们。”五十人的小队无法接受自己已经死了,还在望向家的方向;明明全部阵亡,副手却要坚持汇报“无人伤亡”。

    为了让亡灵小队安息,小队长不得不向亡灵小队下了最后一次命令:“向后——转,齐步——走——”军国主义下的炮灰亡灵小队,自然也要用军国主义的方法驱散。

    但是,目送着亡灵小队离开后,小队长又看到了那条背着地雷、不停狂吠的,仿佛早已死去的亡灵之犬。 前方是不是还有隧道和亡灵小队在等着他呢?永远也醒不来的噩梦,无限循环的战争伤痛。

    人和亡灵都想回家,却再也回不去了。

    三、布景-《乌鸦》

    黑泽明早年的梦想是当画家。在他为《袅袅夕阳情》、《影子武士》、《乱》等等代表作所绘制的分镜稿、海报中,都有着后印象主义浓浓的痕迹;《生之欲》主人公渡边堪治,连造型都模仿了梵高。《乌鸦》这支短片,就是黑泽明献给梵高的,描绘了黑泽明到梵高画中的灵魂漫游。

    短片的主角其实是青年时代的黑泽明,在博物馆参观时,走入了梵高名作《阿尔的吊桥》。这位对绘画充满热情的青年,在梵高写生、绘画、生活的村子中穿梭,依次游览了《星夜》、《向日葵》、《阿尔的房间》等画作。

    这部短片中的所有布景,都是在梵高的画作里,美轮美奂,恍如另一个空间。黑泽明更是借助饰演梵高的、他的多年迷弟马丁·西科塞斯之口,传递了“创作”的终极秘籍。这位梵高,虽然一口英语,体型也与历史上真实的梵高有差异,不过耳朵上缠着绷带,一直喋喋不休着“创作”这件事的秘籍:

    “我贪婪地吞噬着这幅自然的美景。之后,画就自然地呈现在我眼前。”

    “我埋头苦干,像火车头般驱使着自己!”

    与系列短片中其他作品的死亡焦虑不同,这一条,关乎梵高,关乎创作。即使在人生暮年,提起创作,黑泽明的眼中也总有亮色。思考与创造总是能够带给人们纯粹的快感,无论回报如何。

    当乌鸦在麦田中一飞冲天时,实在是太震撼了。

    (四)主题-《暴风雪》与《红色富士山》

    这两部短片,在整部《梦》中,评价并不算太好。但是,他们的主题都很统一,都是关乎人类与自然的搏斗。

    尤其以核泄漏为背景的《红色富士山》——拍摄本片的1990年,恰好是切尔诺贝利爆炸之后不久的时代——其中描绘了可怖的末世景象,即,核电站爆炸,富士山火山喷发,人人惊恐逃命,一直逃到海边……但是等待他们的,却是一个人和人互相吞食的恐怖世界。

    这几个短片,在这部偏艺术探索向的短片集中,比较像类型片,与其他的放在一起,风格并不太搭配。但是,他们将暮年黑泽明的死亡恐惧,以及昭和年代日本人所特有的严重的核焦虑,推向了高潮。

    (五)故事结构-《水车村》

    《梦》的最后一个短片,是《水车村》。主角是一位130岁的老者,穿着希伯来风格的服装,竟然有了些许“天国”的感觉。这位老人要去参加他初恋情人的葬礼,整部短片也是以此展开的。

    但是,这个举办葬礼的村庄里,岸边盛开着缤纷的野花,潺潺的流水快活奔涌,明艳的色彩生机勃勃,一切都是“生”。为老者的初恋情人送葬的队伍,华丽且精神抖擞,吹奏着各种乐器,竟然将葬礼过成了盛大的节日。

    喜丧,足以让人有勇气直面死亡——思索至此,旅程蔓延,黑泽明恐怕终于可以直面人生终点了。顿时有点感慨:即使年轻时得抑郁症闹自杀的黑泽明,也在焦虑于死亡,不断对死亡进行心理建设。

    《梦》之后的《袅袅夕阳情》,这一点体现得就更为明显了。对了,《梦》中的八部短片,都关乎“迷路”。小男孩误入狐狸嫁女和桃花林,退伍兵被防暴犬之亡灵带入隧道,登山队员迷失在暴风雪中,青年画家漫步于梵高的星夜和麦田,核爆末世的逃命,恍如桃花源的水车村……

    人生本身,就是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