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动画片《我为歌狂》,这部作品可以看作为扩大中国动画受众群体而作出努力的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时一播出就吸引了大批的青少年观众,动画原创音乐卡带一度卖到脱销,然而,却受到了另一些人的抵制,有官媒表示类似《我为歌狂》的“模拟创作”,只能是一种短期策略,国产动画业的真正繁荣,还是要张扬民族的特色。而在动画里一些关于早恋萌芽的若隐若无的情愫,更加是被各类家长与媒体视为洪水猛兽,尽管在现在看来无关痛痒,在当时却有无数家长投诉到电视台,要求电视台停放《我为歌狂》。
时隔十余年,国产原创动画历经磨难,在网络平台与知名IP的宣传下,算是有了些抬头进发的迹象,回首望去,武侠、科幻、萌系、热血、搞笑题材的动画一抓一大把,然而敢于再次涉足青春题材,将普通年轻人的生活作为内核认真描述的动画寥寥无几,大多还是以搞笑热血为内核,塑造萌系形象或者将动物人化,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些年又兴起了一大批玄幻武侠、悬疑解谜的动画,诸如《双生灵探》《时光诡域》之流滥而杂之,如果将这种东西作为国产原创动画的崛起,那未免太过肤浅。
言归正传,关于《我是江小白》这部动画,第一眼我是拒绝的,迷之轻小说标题,有点违和的配音,以及某些地方PPT一样的流畅度,心想又是一个商业化的残次品;第二眼我依然是拒绝的,心里很可惜它是国产动画,幻想着如果是新海诚的工作室搭配这样的剧情,应该会有《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的效果和影响力,甚至从篇幅上来讲,会是一个更精彩的作品;第三眼,我再度回头,看到衣架上的内衣,乱糟糟的城市公寓,热闹的路边摊,路人的隐约对话,重庆的东水门长江大桥,我想,日本人是做不出这样的中国感的,我们对感情的表达方式也是他们所不理解的,这就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国动漫,我想,这就是合适的。
“若生命如过场电影,让我再一次甜梦里惊醒”
(云烟成雨——房东的猫)
房东的猫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民谣小组合,每首歌都要单曲循环好久,最新一首《云烟成雨》竟然是动画片片尾曲,小心守护的爱豆从无人问津到为动画片作曲了呢,真为她们开心~
最近早上醒来脑子总是立体环绕一句歌词:多想再见你,哪怕匆匆一眼就别离~ 想见谁?总想哼这一句,哪有想见谁,哪有谁是一个万年孤独患者想见的~又翻出《云烟成雨》循环,意犹未尽,看看动画片江小白吧! 更新四集,惊喜到哭,惊喜到炸裂,惊喜到忘记面膜已经敷了两个小时~回忆太多,美好的太多,想说的快溢满。。。
1.“下一站,临江门” 有人说重庆很适合宫崎骏的电影,夜色下的洪崖洞就是现实版的千与千寻。《江小白》完完全全就是重庆的宫崎骏动画啊!也分明是重庆的宣传片嘛!临江门,解放碑,嘉陵江,长江大桥,穿越高楼的轻轨,每一帧都高度还原,代入感超强~重庆,真的是很特别的一个城市呢!
2.第二集江小白:“我,我西南大学毕业,文学系”
西南大学文学院,被我拔掉烟头换上一束腊梅的鲁迅雕像,因为捡门口的银杏叶而迟到的早晨,排练晚会节目后抓紧门禁最后几分钟约会的晚上,爬楼的小青年走过的最后一站——文学院二楼自习室~第三年,终于明白那些蹦蹦跳跳欢脱的小时光多难能可贵。哎呀,真想和你们一起再去看看蓝花楹,银杏大道,文渊湖……
3.“你是我曾幻想的远方,不灭星光” 插曲还有我房东的《简情歌》和《美好事物》呢,亲切温暖~ “世界有太多的复杂和失望要讲,很难再去勇敢一场,而你的笑像最温暖的阳光,给我力量” 第一次听超想谈恋爱,至于现在。。。。。嗯,也想,可以给越来越低气压的自己力量那种,生活还是要有希望的对吧~
(简情歌——房东的猫)
4.第三集,编辑部会议,江小白说:玻璃小屋这动漫连载三周了,但市场反响不够好,作为一部小清新作品,现阶段不受欢迎是正常的,我们的使命是为漫友提供优秀的动漫,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场追赶潮流。
江小白更新四周了,反响也并不好,毫无违和,这波操作太骚气了,好的,虽然我不是大佬,也没有加V,我也帮忙死命宣传好吗~就是,求,更新,快。。快。。。。。一点。。。。。
5.最后,江小白,江小白,这个广告我更是服气!明天就买两瓶江小白囤起~
小番外:
我:哥哥,哥哥,给你推荐个动画片,《我是江小白》。
哥:江小白哦,我看到两集。
我满脸期待地看着他,竟然看过,竟然看过!!!
哥:江小白就是讲僵尸那个是吧。
满脸黑线。。。。
我:滚,僵尸你妹!!!!
全家爆笑,嗯,僵尸他妹。。。。他妹。。。。尴尬
原文载于公众号:yuanfangfm 关注旅行和异邦文化
开始看《我是江小白》,是筹备“国漫地理”系列的机缘巧合。而喜欢上这部动画,是片尾曲主唱小黑那副人畜无害的嗓音。以及,让我想起十年前,实习期下班后的夜景。
不知道从哪期节目开始,“站长加班,节目停更”就已经成了一个老梗。而熬夜加班,成了从实习期开始就被迫养成的习惯,所以最熟悉的城市景观,往往都是夜景。
同样,江小白的场景似乎也是以晚间居多,毕竟很多感情戏,也只有在下班后才有私人空间去展开吧。江小白的故事很简单:有职场霸凌,但没到权谋斗争的程度,有感情纠结,也没到手撕前任的地步。
除此以外,失忆戏码、误会与错过、失而复得,关于都市爱情剧该有的元素基本凑齐了。但是并不狗血,因为他更贴近生活,尤其是从江小白身上看到自己影子的时候。
巧合的是,看江小白都是在晚上。忙完工作,找一间街头小店,配合一顿不算丰盛的夜宵。吃饭时间和十年前别无二致,所以当剧情也和那段岁月产生共鸣,我会觉得这部动画简直是天赐之物。 实习期间,铺天盖地的加班本来就有些应接不暇。还没来得及毕业,家庭变故和感情危机也同时袭来。那段时间一方面无法脱离现实的枷锁,一方面又幻想着远方,而重庆曾是我计划最多的城市之一。
和山城重庆的缘分,始于一段漫长的阶梯,至于是不是十八梯,因为年代略久远,已经不可考证了。90年代初的一个傍晚,从某个码头登陆并开始登山。根据以往的旅行经验,我猜测走到顶端,应该是一座寺庙或者一个景区。
直到登顶后看到城市的样貌,会有一种突入文明世界的恍惚感,于是对于重庆的魔幻印象,从童年就埋下了种子。
重庆山多、坡道多,一度还认为当地人一定体力超群。直到当地朋友对我吐槽每天爬山的痛苦,才发现外人看起来奇妙,甚至神往的街景,对当地人却是一种考验。
而作为外乡人,对重庆另有一种想象,就是认为这类阶梯的两侧,特别适合文艺工作者居住。所以动画中的作家佟离,居住在十八梯,会让我觉得适得其所。
这种想象也并非毫无根据,在现实中,如老舍在重庆的故居,就是在北碚区的一个斜坡旁。
对“江小白”的喜爱,夹杂着几分羡慕。虽然明知道早晚各打一份工并不轻松,但是能在下班后沉浸在书店的气味里,还是让人向往。
以前赶上周五不加班,就会选择两项活动来放松身心。作为一个半吊子的游戏播客主持,对游戏的喜爱倒是从没割舍,所以其中一项活动就是去街机厅。这个习惯保持没多久,街机厅就关张了。 另一项活动,就是下班路上顺道去书店。庆幸的是那家书店还有相机周边,不幸的是这个习惯同样没能维持几个月,书店也消失了。
特别有感于“马扎儿电台”公众号的名字——这世界变化快。从那家书店关闭让我怅然若失,到实体书店纷纷关门让我习以为常,似乎也不过十年。 如果说书店是城市的绿洲,那么失去书店的城市,就连“水泥森林”这个名字都衬不上了,只是一片荒漠。
前几年一直觉得王菲的《你在终点等我》,特别适合夜幕下的轻轨。后来发现我想错了,因为这个场景百搭,特别是抒情音乐。而窗外疾驰而过的夜景,又特别适合惆怅,不仅限于爱情。
实习期间因为职位特殊,长期游荡于几个分公司之间。打车太堵,公交太绕,常常选择地铁。而地铁其实是我最不愿意选择的交通工具,闷葫芦罐一样的通道,觉得自己与世隔绝。
所以我也一度喜欢北京的八通线,在双桥那片热闹的街市上方划过,有种上帝视角审视人间以及自我的欣慰。夜晚是欣赏这段风景的最佳时段,而刘锦泽那首《十点半的地铁》,则是夜归人最好的生活写照:
城市的夜,在头上,沉默经过它的心上,尽管它千疮百孔,仍在夜里笑得冷艳漂亮
不过八通线和重庆轻轨最大的不同,在于与建筑群的间距。八通线更为空旷独立,而重庆轻轨则是亲密接触,乃至穿房过屋。
久坐办公室,日光灯把一切映得惨白、平淡。看惯了这样的光景,就会对那些金色的、温暖的、错落的灯光毫无抵抗力。如果说夜晚,是漆黑的深海,那些灯光就是塞壬的歌声。
洪崖洞是诱惑的集大成者,人们常把他比作《千与千寻》里的油屋,因为同样妖异、魅惑。我猜想,如果我是江小白,不在书店打工的时候,会不会想在洪崖洞找个酒吧坐坐呢。因为某些时候,我们内心潜藏着比飞蛾还要强烈的趋光性。
说到洪崖洞,会更加感慨动画取景的得天独厚。因为无需渲染,现实里的风景就像是打破了次元壁的童话一样扑面而来。 私人的感慨先说这么多吧。我们的节目,更多是与朋友的碰撞,看看在各自的心目中,《我是江小白》、重庆的夜景、加班族的心声,又都是什么样子呢。
节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