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看见我美丽(港) / 想象的力量
导演: 安杰伊·亚基莫夫斯基
编剧: 安杰伊·亚基莫夫斯基
主演: 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 爱德华·霍格 David Atrakchi
类型: 剧情
上映日期: 2012-10-13
片长: 105分钟 IMDb: tt1846492 豆瓣评分:8.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电影一开始,就是高空小鸟的鸣叫,婉转、空灵、飘渺。 近处,有狗吐着舌头的呼气声,像夏天炎热的天气常有的那样。 然后一只鸟扑棱着翅膀从身边飞过,然后又一只。 远处,小鸟仍在叫。 耳边,有风声呼哨。 多么安静从容清新柔和的电影。 狗站起来,四只脚爪踏着地的声音清晰可闻,嗅着门缝,呼呼喘气;铁桶的叮咣声,铁门开门声,男主拉着箱子,戴着墨镜酷帅出场,皮鞋摩擦着地面,发出的声响令人踏实。天空,一群鸽子扑闪翅膀飞过。他循着声音抬头,剪影映着天空。音乐适时响起,轻柔、恬淡、静谧.... 这就是我喜欢的电影风格。 就像喜欢刚看过的《心房客》和《寒枝雀静》。而像那些热闹喧腾的,追求速度的,劲爆场面的,暗哑嘶吼的,什么《星际迷航》啦,《X战警》啦,都不是我的偏好。 故事描写的是视障群体。正好联想起刚看过的一篇文: “所有人对残障人充满同情和怜悯,人们都觉得我们的生命特别脆弱,似乎一不小心我们就会处于极端危险的状态,同时公众几乎不知道残障者有什么价值,几乎所有人见到视障人就会问你在哪一家按摩店工作,我改天去找你,似乎视障人离开盲人按摩就活不下去了。 我每次去陌生的地铁站坐车都很尴尬,原因是我需要请工作人员引导我进出站,但是他们却总要给我过多的保护,甚至有人蛮横地强制我乘坐垂直电梯。他们总是不容分说地搀扶我们走每一步。不管我怎样解释自己熟悉的地方不用人带,他们仍然是强行推着我去做挤满人的垂直电梯。我烦透了被人当做箱子一样推来推去,讨厌被当成老人掺上掺下,但是每当我表现出不高兴,他们都辩解说,“我没有恶意,请理解我,这是我们车站的规定” 。” 就像电影里,不只健康人,就连同样视障者都觉得盲人应该带手杖,可Ian就是固执地不怎么用,即使有时会被设陷阱摔倒,有时还掉进煤井跌破脸。大概他是想作为正常人、尤其是想要被当做正常人看待的感觉吧。
所以就连Ewa也故意折断了手杖,即使知道不带手杖会有危险,但还是更想要有尊严地活着,哪怕只体验片刻作为正常人的幸福。甚至后来还故意装作健康正常的人跟咖啡店小哥搭讪,说自己会冲浪。 “我知道我们确实需要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需要工作人员的协助,但是这一切至少需要是合理的,是尊重我们自主的,而不是毫无选择的,野蛮僵硬的。 我理解他们的工作,知道车站规定他们见到视障人士就要特别的保护,但是问题来了,谁理解视障人过着怎样的生活,谁告诉他们视障人一定就需要那样特别的保护,谁会在意残障人接受那样的保护感觉好不好?” 小时候,我们那里有一个跟我差不多同龄的男孩是聋哑人,大家都说他特别聪明。正如阿冲所说:“由于残障者处于独特的感知状态,每一个残障者都可能具备人们常说的特异功能。” 而我觉得是因为必须的生存和保护自己的本能让他不得不比别人更加的小心对待,才可能安全顺利的生存下去。 而就是这样的一个除了聋哑其实很聪明智力健全的人,并不易见容于社会,另因为家贫等原因,并没上学接受教育。据说后来干活回家途中骑着电车,听不到车按喇叭的声音,出车祸离开了,年纪轻轻,从家人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实在让人心里难过!他们不为人知地活着,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死去,没有什么人记得他们存在过。 唉,这个粗蛮残暴的世界!正常人都每天危险重重,提防高空落物、风吹倒的广告牌,连窖井盖都不敢走,更何况是有缺陷的他。 特别感动于男女主之间的情愫。喜欢走廊相遇那段:Ian感觉到Ewa的气息,试探着向前,Ewa悄无声息地后退,褪去人字拖,蹑手蹑脚,退到门后,掩门的轻微声似有若无,Ian捡起Ewa的鞋,轻轻放在门口地上,离去。像一曲温柔优雅的咏叹调、二重奏、小步舞曲。 女主跟着男主走出门,穿着美丽清新的小碎花裙,走到灿烂耀眼的阳光中去,像正常人一样。他温柔保护着她,避开柱子、行人,小心台阶和行驶的车子,给她樱桃吃,去店里帮她试挑鞋子。安全、贴心、快乐。而不是像后来跟别人出去,在街上跌跌撞撞,狼狈不堪,没有尊严,危险遍布。 Ian离开之后,Ewa张皇失措在喧嚣杂乱的街上循着拉杆箱轮子声音寻他。 那一刻的感觉是:你不在了,我在这个世上迷了路。 想起毛姆书中说到在医学院学习解剖时,因找一条动脉血管,体悟到正常是最稀缺的。 而如果你哪里做了手术,或者哪里生了病,恢复以前健康时的正常就是你最大的希望,而有时也终成永远的奢望,再也无法实现。你所能做的也只有接受现实。 正常的就是最好最可宝贵的。 就像大S被别人说女儿眼睛小时,她说能看见就是幸福。 是啊,这么一个五光十色的美好世界,能看见听见就是上天莫大恩赐,是多少有视障听障人士的最大梦想。 而很多健全的正常人,并不珍视天赐的珍贵健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眼不盲,心是盲的,就像电影中那两个只顾下棋错过大船的老人。 愿每个人都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P.S. 电影开头右下角有for my wife Ewa字样,而女主名字也是Ewa,这里面另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How can I image it, if I cannot see it?"
今年大概可以排进我Top5的电影。
这部电影从第一秒开始,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
平静的小岛,疗养院,高飞的群鸟,希腊式建筑。
一位盲人敲开了疗养院的门。这是一位盲人。但是他很特别,没有像其他盲人一样随身携带盲杖,行径自由,如同普通人一般。
我以为这是一个“天才型”故事,你懂的,就是像《叫我第一名》,《雨人》一样,聚焦于一些有缺陷的天才的故事。
但是,这部片子没有多么励志,也没有什么天才,它给我的感觉,就像在屋里开了一扇窗,正午时分太阳从窗沿漏进来,正好在书本上留下一道痕迹。
这所疗养院是为盲人而设。我能看到他们。但我看不到他们看到的世界。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是一个盲人孩子在倒水,战战兢兢,最后水洒在桌上,杯中仍是空的。这时导演将所有的声音调大,我无法忽略。
电影里将“声音”的要素放得很大,“You can hear it." 是我听到最深刻的一句话。
Can I?
其实猫是有声音的,船是有声音的,人走过是有声音的,椅子在走廊中间,脚步碰撞石板,是有声音的。
我想,Ian不是超人,他不过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去看这个世界。
Ewa走出去的那一瞬间,其实我还挺受感动的,她可以不走出去,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导演还是有人情味在里面的。
盲人想要什么呢?我想,Ewa在咖啡厅和前来搭讪的美国小哥说“我偶尔冲浪”的时候,我完全能理解了。
盲人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但他们终究要到我们中来。额外的关怀有时并不是关怀。
我会看这部电影,是因为答应过一个人会去看。
她向我推荐这部电影,不过我觉得总会有机会看的。事实证明人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拖延。(sad)
我看了。
I watch it; and see it.
曾经想过拍一部从盲人视角讲述的电影。但不知从何入手,看到这部电影,我才发现有人抢先做到了。
男主是一名盲人教师,从上一份工作辞职后接到一个海边小镇的诊所工作,辅导住在这里的盲人孩子们。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盲人,他走路不用手杖,蝙蝠一般灵敏地凭借声音来判断周围的环境以及障碍物的位置。
独特的生活和教学方式吸引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于是同样,在他的辅导下,孩子们也开始学着用声音来“看”世界。虽然视觉的却失大大限制了孩子们的活动范围,但身体的残缺无法禁锢一颗自由的心。即使在狭小的房间被关禁闭,他们也会伸出手去感受从窗子照射进来的阳光。
然而冒险总归会带来危险,而为冒险付出的代价就是身上一个接一个的伤疤。直到医生决定他们小小的城市探险太不安全,为了自保名声,他不得不限制这些课程的进行,甚至开除这危险的老师。
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本看起来对一切了如指掌的老师,即使再逞强,终究也只不过是个一次次跌倒再鼓足勇气爬起来的盲人。
其实电影的故事线很老套,一个喜欢玩开放式教学的老师,一帮热情追随的学生,还有一个严肃死板的“校长”,外加一小段感情故事。这个剧情几乎可以在任何教育相关的电影中找到,类似的电影更是数不胜数。
--------------------------------------------------
然而在一个早就被讲烂了的主题下,这部电影却是特别的,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镜头和声音的运用。
既然盲人什么都看不到,要如何在电影,这个视觉艺术中表现盲人的视角?
这个问题我在构思时一直没有想到特别好的解决方式。但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做到了。
在电影中最常见的镜头之一就是全景,全景通常被用来交代周围的环境,好帮助观众对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
但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一反常态地将几乎所有镜头都紧紧跟随着盲人的脸。我们能看到人物每一个细微的表情,但在镜头没有交代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和他们一样,不知道周围发生着什么。
因为对人物表情的近距离观察,我们更容易体会到他们最细微的情绪,又因为同样看不到周围的景象,面对屏幕的我们,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就真的无助得像电影里的盲人。
于是我们被迫和主人公一样通过音效来分辨周围的一切。电影也特意将声效夸张得放大了很多,让我们这些视觉健全的观众也能敏锐地察觉到每一个细微的声音变化,和他们一起辨别空气中轮船抖动的声音,也和他们一起在港口的台阶边屏息摸索。
不过,电影也并非完全没有交代环境的部分,每当我们看到较为完整的环境时,多是由于周围有其他人在场,或者是医生护士,或者是路人,总之,在有视觉健全的人在环境中时,导演就将我们的视觉范围扩大,而在盲人们独处时以他们的视角来。所以这部电影比较成功地做到了让我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同身受的同时,又不忘我们只是观众。
这也就是为什么影片的结尾,镜头一反常态,从紧贴人物的脸上拿开,跟随路过的电车一起越走越远,直到女主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这里着实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就是这么一个镜头,提醒我们,我们虽然跟随这些盲人,感受了一把对周围世界未知的无助和好奇。但这终究是别人的故事,我们这些视觉健全的观众同他们一起的时光到此为止,如同走马观花的观光客,这只是我们旅程中的一站,他们的生活会继续,但我们就要跟随电车离开,回到自己的故事。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跟随镜头的离开又可以说是因为故事告一段落,看到了男女主的决定,接下来的路,他们大概会互相搀扶着走下去,镜头虽然越走越远,但剧情仍在继续。这样的结局虽不完美但也故事因为这份延续感,总算能令人舒心了。
当然这个镜头还可能有其他我没有体会到的用意,但无论如何,都无疑是十分亮眼的一笔。
电影运用独特创意的镜头和音效设计,将一个老套的故事讲出了新意。本片我给7.5分。
今天就聊这么多,下部电影见。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红帽聊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