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顾名思义,惊栗恐惧、令人害怕的意思。从电影角度,惊悚片的划分标准则是指影片内容或形式等试图引发观众的兴奋或紧张。 狭义上,惊悚片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伪现实类与超现实类。前者将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幽灵、鬼怪、僵尸、吸血鬼等实体化,某些科学幻想也应该归结在此,诸如日本《咒怨》、韩国《女高怪谈》、美国《寂静岭》等;后者则是现实中被放大化的刑事犯罪或臆想,通常包含刑侦推理、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等悬疑因素,诸如美国《精神病患者》、《沉默的羔羊》、《七宗罪》等。 导演叶伟民的《绣花鞋》被划分为惊悚电影,披着伪现实的外衣讲了一个超现实的故事。电影未公映之前,我是满怀期待。且不说口味之重几乎难觅一部吊起胃口的电影,单从海报上淡雅的江南水乡、怀旧的旗袍、滴血的绣花鞋,血腥中融入中国独有的古典元素,导演的独具匠心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再加我脑残的忽略了广电禁止拍鬼片的这一条例,误以为宣传中的“红衣女鬼”真的是鬼,不由兴奋高呼:大陆惊悚片要崛起啦!今天看完整部电影,不说被坑得厉害,但失望还是有的。我只能说,叶伟民导演真的是尽力了,只是大陆的惊悚之路还有待更深探求,非短时间所得。 《绣花鞋》算的上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形式的创新、画面的质量、演员的表演,甚至是人物台词、动作细节、配乐都还不错,只是作为一部惊悚片,的确还欠火候。正如电影开头部分的独白“害她们变成这样的,真的只是战争吗”,我也想说“害中国大陆惊悚片变成这样的,真的只是导演吗”?!作为一个半专业的电影发烧友,我只想从《绣花鞋》中浅析中国大陆的“惊悚”之困。 【一】广电。中国大陆电影的审批制度非常之严厉,在这里且不谈什么贾樟柯等六代导演们的“地下”电影得过多少次国际大奖,也不谈什么被禁的诸如《活着》、《蓝风筝》、《鬼子来了》等电影是多么多么的优秀,单单“中国电影里不能出现真的鬼”这一条就将多少惊悚片扼杀在摇篮之中。中国惊悚片数量不多、质量不好,一些能拿得出手的比如《山村老尸》、《三更》、《僵尸先生》等还是纯港式的。尽管觉得广电以“中国有很多教育受限的人群,如果看了鬼片,他们就会当真”为理由限制整个惊悚片的发展感觉很扯淡,教育受限不想办法联系教育局提高广大人民的教育认知水平,单是禁拍鬼片只是治标不治本,一大帮岁数大了的老爷子因循守旧不懂年轻人的追求,好歹惊悚片在国外类型电影中也算一个不小的分支等等,但是何为制度?制度就是只要制定了,不管任何理由,你只要照着执行就好。所以,有广电这一高压网护着,就算你在保守的院子里扯破喉咙也别想翻出墙去寻觅外面的花花世界。《绣花鞋》里林心如一身血红扎眼的旗袍、披散着黑长发遮住苍白的脸、行踪不定左右飘忽在阴暗的大街小巷,典型的鬼片意象配合着快速剪辑跳跃的画面和灵异的音乐,可就算如此,影片结尾也来了个“出人意料”,哇塞!原来这一切都是假的!林心如没有死耶!广电用一双双小巧精致的绣花鞋诡异的告诉赤忱的人民们:世界上是没有鬼的。相信科学,不迷信! 【二】观众。这里的观众是一个泛化的概念,更倾向于一种流行文化的追风。现在流行什么?不管战争剧、历史剧、喜剧还是悲剧,爱情必须是要有的;爱情里帅哥美女各种纠结、各种苦B、各种乱伦必须是要有的;不管萝莉还是御姐,傲人的上围必须是要有的……如此看来,不把惊悚片拍成青春偶像片或苦情伦理片已经相当不错了。相比近几年《紫宅》里佟丽娅大而空洞的眼睛和间歇性狂躁抑郁(疑似双相心境障碍),汪东城莫名其妙的劈腿比自己女朋友逊色好多的女朋友闺蜜;《孤岛惊魂》里杨幂身着比基尼捂“胸”呕吐让人云里雾里,陈小春发癫似的对人就是一通乱砍和几近变态的恋母情结等等等等,《绣花鞋》虽然也有偷情等情节,但最起码逻辑上没有太大问题,终究还是靠谱的。很多网友对于电影里疑似色情的镜头表示愤懑,但我却可以理解。首先那点接吻根本谈不上色情,再者借助偷情这一行为反而更好的表达在封建思想的压抑下人性的扭曲与挣扎,这么看来,伦理不但给电影增加了足够的噱头,还完整的表达了主题。比如不知有多少人是奔着梁朝伟忧伤的蛋蛋和汤唯隐忍的高潮而去看的《色戒》,但从电影人的角度,李安通过“性”高度展示王佳芝的心里蜕变,所以《色戒》称得上是一部经典。不得不承认,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发展速度之快,以致出现“灵魂跟不上身体”的现象,人们陷入“猎奇”的怪圈。流行少了底蕴,浮夸、肤浅、庸俗蔚然成风。电影作为流行文化的标志,自然要贴近大众口味,迎合观众需求。观众要什么,我们就拍什么!惊悚片又如何!毕竟单爱惊悚的重口味观众只占小部分,所以导演们叫嚣:我们的目标是,以惊悚的极端方式表现人性的真善美!于是,充斥着各种明星大腕、奢侈名牌、不伦恋情、血腥暴力的惊悚电影应运而生,只可惜,上映的快、下线的更快,一通折腾后,观众脑子里对电影的印象啥都不剩,只剩下荷包被强奸后淡淡的忧伤。 【三】编剧。这么说编剧可能感觉有点委屈,因为如今的中国毕竟还是导演中心制,编剧混口饭不容易,前提还要按照导演的意愿对剧本进行各种修改。导演需要什么?导演需要的是票房和口碑,如此,恶性循环,影片质量只能越滚越差,当然,作为直接创作人,编剧的责任也不可推卸。罗伯特麦基强调:Story is the king !可显然,很多中国编剧不懂“故事才是王道”这条硬道理。电影褪去华丽的外衣,说到底就是在讲故事。一部电影具不具有震撼力,首先就看这部电影的故事讲没讲好。惊悚片也不例外。广电禁止伪现实,但并没有禁止惊悚片,我们完全可以超现实。尽管超现实在某种角度要比伪现实更费脑子,但超现实也更容易出经典。《致命ID》、《禁闭岛》等每部都被划分为惊悚电影,里面没有“鬼”,但同样吸引人,令人紧张却欲罢不能,甚至拍好了,还被加上“高智商”的帽子,可谓一箭多雕。只要细心揣摩,不难发现此类电影都有相似的规律,比如刑事犯罪、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臆想等等。《绣花鞋》里并没有红衣女鬼,一切都是人为的,细数死了这么多人,凶手还不止一个,什么王理事、程南、沈凌,手上都沾满村民的血,只可惜简单的逻辑、咋咋呼呼的尖叫,电影从38分钟才开始现鬼,而105分钟已经真相大白,相比较江南水乡、红衣女鬼的宣传,整个电影的叙事却显得后劲不足。其实,超现实惊悚是可以投机取巧的。拿《致命ID》举例,很多人大呼“没看明白”,的确,整部影片悬念张弛有度、线索层层相扣,可以说没有一个多余镜头、没有一句多余台词,那种惊悚的感觉来自观众心底,却又让观众不忍离开视线,除此之外,了解“分离性身份障碍”这个专业名词至关重要。分离性身份障碍(DID),以往称之为多重人格障碍,通俗讲就是在一个个体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DID患者的每个子人格都有独特的一组记忆、行为、思想以及情感等等,这里就不详谈了,了解DID,就会发现其实电影就是在讲一个DID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的过程,当然,为了具有戏剧性,这个过程就要复杂很多。所以,我指的投机取巧就是,想要影片“惊悚”,编剧就去多多了解心理学、尤其是变态心理学,将变态心理学里的每一个病症都研究透了,惊悚题材绝对源源不断,多上点心弄不好咱中国也能整出个“高智商”来。 《绣花鞋》作为一部惊悚电影谈不上成功,但我们从中看到了电影人对中国大陆式“惊悚”的探求与寻求突破的决心。尽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事儿,但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就还有希望。期待一部真正的国产惊悚片!